竞争社会的特点
我们正处在一个新技术革命的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给现代化的建设时代以极大挑战。竞争就是这一时代的产物。国际、国家间,社会、群体、个人间无处无时不体现着竞争,实现着竞争。因而,竞争意识渗透各个领域各个阶层。那么,什么是竞争?为什么存在竞争?竞争社会有什么特点呢?现代意义上的竞争,通俗地说就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特长,通过最佳科学手段,在群体(个体)较量或争夺中,力图战胜对方使自身处于不败之地的处境行为。没有竞争,就没有人类的前进、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社会的进步!没有竞争,人类就没有压力。没有压力,人类的一切就停留在现有阶段。行业竞争、商场竞争、市场竞争,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竞争社会带来的现象充分说明了竞争和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适者生存”。
举个例子,某市一建设工程投标中心,负责全市的建筑安装设计施工等一系列投标招标业务,它是全市建筑安装工程能否实施许可的职能机构。全市的招标投标工作在此举行。有一较大安装工程,在全市招标,招标规程具有严格的时效性。当时,参加招标的五个单位,其中只有一家被认为无论在资质上、技术上最能中标的滕州某建筑公司,在这次招标中因路上遇交通事故堵车迟到三分钟,最终没有进入八点三十分正式投标开始的竞争参与会场而被无情淘汰。几百万的工程失之交臂。三分钟失去了资格的竞争。该公司不仅失去的是金钱,更重要的是失去了自我社会价值体现的机会。可见,竞争是“适者生存”,竞争是时代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竞争体现在教育领域的意义就更加突出。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的核心问题是培养人才。面向现代化,要培养有社会主义信念,能适应未来科技经济高速发展情况下的快节奏、高效率生活的人才。《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办出各自特色。”可见,“三个面向”的办教育思想的提出,及纲要的高标准要求是竞争时代特色决定的。我们国家要走向现代化,最大的障碍并不是资源问题,也不是资金问题,更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十几亿人口的素质问题。资金可以积累、引进,资源可以开发保护,技术可以创造也可以引进,但是十几亿人口的素质是无法引进的,这必须靠我们去提高。前几年震惊国人的中日学生夏令营的教育不是已经给了我们当头一棒吗?以至于有的日本人断言:中国人的下一代不是他们的对手。早在甲午战争之前的下列一段史实,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警言:当时清朝通过购买西洋兵舰,看起来中国的海军要比日本强。1886年8月,清朝海军曾到日本长崎港访问示威,把很多日本人吓了一跳。日本的一个海军舰长看了后却认为问题不大。清朝的军舰虽好,可是火炮的管道里满是尘垢,炮管上晾晒着水兵的裤衩,军官和跟班的稀稀拉拉,松松垮垮,随地吐痰,这有什么战斗力!后来清朝在甲午战争中果然吃了败仗。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清朝的腐败统治,但与当时风行的八股文应试教育,与国民素质低,也是有很大关系的。清政府用白银买到西洋兵舰,却买不来高水平的国民素质,买不来国与国之间竞争的最终胜利。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具有很高的品德和理想,不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不具有开创性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而只会背书应付考试,我们又怎样在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而中小学生正是学习知识为最终成为高人才的基础时期。面对日益竞争的社会时代背景,加强对中小学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等的培养和教育,颇为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