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彼此在沟通中成长
无锡市泰伯实验学校 包齐家
作为引导者的我们,一直以我们的方式在教育和引导着一批又一批的孩子,也许我们的步伐比较快比较大,孩子有时会跟不上,那我们完全可以放慢点速度,给孩子自己思考和成长的时间和空间。
案例一
“包老师,我在班里!麻烦你过来下!”傍晚时分,一个家长突然致电。
走进教室,只见班中的小华和出黑板报的小雯都红着脸并流着眼泪。首先我向平日一向乖巧听话的小雯,大致了解到,小雯在出黑板报时,小华想帮忙,但帮忙时有些捣乱成分。着急之下,小雯先动手打了小华。
小华是今年刚转进来的学生,平日里父母工作比较忙,对小华的学习和教育相对欠缺关注。在小雯打了小华之后,小华予以反击打了小雯一巴掌。碰巧小雯的家长来校,当家长问及小华时,小华的反应很不屑。遇此情景,家长也打了小华一巴掌。这就是为什么一进教室就看到两个孩子脸红红的原因。
当询问过其他在场的学生后,我基本对此事了解清楚了。我把小雯和小华单独拉到一边,对小雯说:“今天是不是你先动手了?”“是的。”小雯答道。“那好,咱先动手肯定是不对的,道个歉可以吗?”“好。”说完小雯便先向小华道歉了。“你看,小雯已经向你道歉了,你是个男孩,动手打人肯定不对,咱们是不是也该向小雯道个歉啊?”只见小华头一歪,眼睛白着,什么也没说。此时家长走来:“他刚就是这样!一点也不吸取教训!实在看不下去了!”
“孩子毕竟是孩子,咱们大人动手也欠妥吧?这样吧,你们先回去,这事我来处理吧。”我对小雯的家长说道。小雯的家长便带着小雯先回家了。
“刚刚小雯的家长是不是打了你?”
小华头歪着,眼睛白着不说话。
“告诉老师,还疼不疼?”
“嗯。”他继续白着眼。
“你知不知道为什么小雯的家长要动手打你?”
小华继续歪着头。
“让老师来告诉你,不是因为你打了小雯,人家家长才动手的,而是你的一个小动作惹的祸。”
他依旧歪着头。
“刚刚老师也感受到人家家长的感受了,这个感受叫做不尊重。这样,假设你是老师,我是你,你先看着我。”
我一边学着小华歪着头,一边白着眼睛跟他说话。
“怎么样?你的感受是舒服还是不舒服?”
小华摇了摇头,此时他的头没有歪在一边了。
“今天的事,我认为对你来说是很有成长意义的,因为你自己给自己上了一堂活生生的课。平时老师也对你们进行关于尊重他人的教育,但只是言语上的教育,今天你的行为就是个行动上的教育,这做的可比说的生动多了。”
小华的头没有再歪了,而是沉沉低着。
“刚刚小雯的家长虽然动手打了你,但我想现在的你肯定明白其中的道理了。这样,小雯先动的手,她认错了,她是勇于承认错误的。你呢?你有这个勇气来承认错误吗?”
他点了点头。
“这样吧,今天时间不早了,回家好好想想今天的事情,明天来校后自己去跟小雯道歉好吗?”
“好。”
“回去吧,路上注意安全。”
“老师再见。”
“再见。”
反思
通过“共情”的方法我很好地解决了这件事,不但帮助了这个学生,而且也教给了其他学生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宽容别人的美德。若我按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处理这件事,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老师正是通过语言、文字这些媒介手段给学生以共情、疏导和帮助,从而来实现对学生的影响的。一个真正的教书育人者,无论在什么场合,做什么事情,其自觉和不自觉的举手投足间、言语谈吐中,都会给人以心灵滋养。对老师而言,学会“共情”很重要,这样就能很快地进入和对方相同的情感世界,理解对方需要什么,从而产生共鸣,达到教育效果。
案例二
仿佛自尊心强烈、脾气焦躁且言行霸道这些词是塑造他的元素。小辉,这些词的承载体,班级中出名的“雄辩者”,在某次做广播操时心中无排队概念,作为班主任我便点名提醒了他。当天体育课课前整队时,小辉仍旧无视集体队伍,依旧我行我素。“请你站出来!”“我不上了。”事情就这样发生了。
反思
还记得刚工作时,班级里也有个别性格强硬的孩子,经过我的教育和开导都能诚恳听从,但抱着如此无所谓心态的孩子还是头次碰到。当时第一感觉很难办,真想在其他同学面前给予他严厉批评,但我并没那么做。在《教育的田野》这一随笔集里,那些师生间的系列情景突然间在脑中重新播映起来,那些老师们一个个的微笑顿时使我驱除了内心的不快。“也行,坐在教室里自己思考一下。”说罢,我便离开了教室。
带着“表象”的平静回到了办公室,想找其他教师解燃眉之急,但办公室里空无一人。在空余时习惯自习些英语知识的我真想把这事给忘了,钻在学习中自我充电一下。还没看两个单词,想到小辉一人待在教室……
走进教室,他见到我有些惊讶。“老师现在要学习,你能帮老师们做点事情吗?”“什么?”“你跟我来。”走进办公室我便对他说:“今天老师们都很忙,看这地上有点脏了,我今天的学习任务还没完成,你反正不上这堂课了,能帮我们打扫一下吗?”“好。”接下来的时间我投入学习中,偶尔观察一下小辉。应该说他做得非常认真,每位老师座位四周都清理干净,轮到我那一排时,他一直在打扫其余的地方。我没有理会,继续我的学习。“老师,我,我要打扫这了。”“哦,我习惯自己清理自己的地方,谢谢你,你去清理别的地方吧。”说完我继续学习。过了些许时间,“老师,我打扫完了。”我看了一下,发现有块地方明显没清理干净。“这个我拖了,拖不掉。”“能想办法清理干净吗?”“行。”只见他寻来抹布,整个人蹲在地上认真擦着,突然我觉得小辉是那么可爱。临近下课时,我让小辉走到我身边。“首先谢谢你,你劳动得很认真,是个非常可爱的孩子。我现在有很多话想和你说,但快下课了。这样吧,我这有两张纸,我把我想对你说的话写下给你。相信你也有很多话想和我说,另一张给你,把你的感受写成信给我好吗?”随即我便在他那张纸上写下两个单词:Mylesson,小辉明白了我的意思便离开了办公室。
到了傍晚,我拿到了小辉给我的那张纸,纸上的内容我看了很多遍,内心有很多触动。从他写的内容上可以看出他心中的懊悔。在他看来,老师利用空余时间还在学习,而他自己却由于一点小事而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还有我的独立性,自己处理自己事情的习惯,似乎对小辉也有一定的触动。那天,我感觉小辉眼中的傲气在一点点蜕变,我也从中收获到了很多。
一直很崇尚这一句话:孩子来学校,学做人是第一位的。作为引导者的我们,一直以我们的方式在教育和引导着一批又一批的孩子,也许我们的步伐比较快比较大,孩子有时会跟不上,有时不会理解,那我们完全可以放慢点速度,给孩子自己思考和成长的时间和空间。与此同时,在放慢的途中也有美不胜收的景致啊!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幼小的心灵。在这里,谁有耐心和细心,谁就能取得成功。”让我们通过饱含爱心、耐心和细心的“沟通”去打动学生的心弦,使校园不只是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师生“沟通”的乐园、学生精神的家园。就让沟通这最普通但最有效的方式来滋润学生与教师的心田,让师生彼此在沟通中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