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国幼儿教育发展

外国幼儿教育发展

时间:2023-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这个《幼儿教育改革构想》并未实施,但它仍然对俄罗斯等由苏联分离出去的国家的幼儿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目前,这种幼儿游戏小组的活动形式不仅得到了英国官方的支持,而且还被世界幼儿教育组织评价为一种适应现代社会的新的幼儿教育机构形式。此外还有特殊的幼儿园、大众幼儿园、学校幼儿园等。尽管世界各国关于幼儿教育的方法、形式繁多,但是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大体上是一致的。这是幼儿自我教育的动力。

三、外国幼儿教育发展

(一)外国幼儿教育的特点

1.幼儿教育特别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发展

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各国都强调幼儿阶段是身体成长和发育的关键时期,幼儿教育机构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幼儿有健康的身体。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确立了世界范围内涉及儿童四个方面的权利即生存、发展、保护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的准则。1990年9月29~30日,世界各国首脑聚会于纽约联合国总部,讨论有关保护世界绝大多数儿童的身心健康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保证儿童身心健康的原则。为了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各国采取了一些措施:如美国要求幼儿机构在各项活动中应最大限度地保护儿童的健康;英国在幼儿学校中对幼儿实行免费医疗;苏联在1976年的《幼儿园教育大纲》中,增加了体育课的教学时数,制定了提高儿童运动积极性的措施,制定了幼儿应该达到的身体发育标准和体育锻炼标准。在1990年颁布的《幼儿教育改革构想》中,又明确提出应“保护和增强儿童的健康”,主张保健工作应贯穿在幼儿教育机构的整个儿童生活组织、特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组织以及儿童的各种活动中。虽然这个《幼儿教育改革构想》并未实施,但它仍然对俄罗斯等由苏联分离出去的国家的幼儿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1994年由俄联邦教育部发布的《幼儿教育标准草案》,在相当程度上是《幼儿教育构想》的延续和发展。

2.幼儿教育机构形式多种多样

法国为了使儿童很快地适应集体生活,创办了一种称之为“温和过渡的形式”试验性机构,收托16个月到5岁的儿童,每天活动两个半小时,主要是游戏、画画、读书、玩水等。此外还有儿童“假期中心”和“休息中心”,每期20~25天,白天收4~6岁的儿童,由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组织各项活动。还有微型托儿所,是在新建的公寓中留出部分房屋,收托10~12个3岁以下的儿童,以解决就近入托问题。看来法国的幼儿教育机构是在朝着规模小型化、活动多样化、组织灵活化、教育个人化、环境家庭化的方向进行实验研究。美国的幼儿教育机构更是多种多样。近些年来它兴办了很多“随接随送中心”、“普通教育团”、“临时教育室”、“蹦蹦跳跳室”、“小家伙团”、“游戏照顾中心”、“美国儿童中心”、“双亲指导中心”、“父子中心”等等,多属保育学校的机构。20世纪60年代初期,英国民间一些有识之士在一些大城市和手工业地区设立简易幼儿园,名为“幼儿游戏小组”,这种游戏小组设在地区公用房间、学校空余教室或教堂中,由儿童的家长(主要是母亲)准备许多玩具、图书、磁带等,儿童定时前去玩耍,游戏小组的玩具、图书等也可借回家去玩一两周。小组一般每周开放2~3次,每次2~3小时。目前,这种幼儿游戏小组的活动形式不仅得到了英国官方的支持,而且还被世界幼儿教育组织评价为一种适应现代社会的新的幼儿教育机构形式。德国还有上午幼儿园。家长上午把孩子送去,中午接回孩子。进这种幼儿园的孩子的母亲一般都没有工作,儿童入园是为入小学作准备。此外还有特殊的幼儿园、大众幼儿园、学校幼儿园等。

3.幼儿教育机构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别很大

在幼儿园的设置分布方面,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例如,日本的冲绳、东京等城市的幼儿园,发展较快,而高知、长野、新潟等县发展就较慢。至于农村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就更缓慢了。20世纪60年代时,美国在城市5岁儿童有一半进幼儿园,而在偏远的农村地区仅有七分之一,就是非偏远的农村地区,也只有三分之一。德国各州之间,3~5岁儿童入园率的差别很大,例如,1974年巴登-符腾堡州的入园率达90%以上,而全国的入园率仅为50%。1986年巴登-符腾堡州3~5岁儿童入园率达到105.6%(实际幼儿园数超过了适龄儿童需要的幼儿园数,即有不少3岁以下的幼儿也进入了幼儿园),汉堡州3~5岁儿童入园率为57.1%,而全联邦德国3~5岁儿童的平均入园率为82.2%。至于农村和城市贫困社会阶层聚居的地方,其幼儿教育不仅落后,而且发展速度也很慢。

4.幼儿教育机构公立的少,私立的多

在主要的经济发达国家,幼儿教育都不包括在教育制度中。大多数幼儿教育机构都是私立的,有的由一些社会救济组织援助或资助,有的由教会、宗教团体和私人团体资助,也有的由市政和地方当局资助,还有完全由私人开办的。如日本的幼儿园,有国立、公立、私立之分。国立幼儿园主要附设在国立大学或国立大学教育系里。公立幼儿园是市、镇、村设立的,多附设在小学校里。私立幼儿园主要是由私人或各种法人开办的。据1987年统计,日本幼儿园共招收幼儿2 016 224名,其中国立幼儿园6 600名,占总数的0.3%;公立幼儿园470 454名,占总数的23.3%;私立幼儿园1 539 170名,占总数的76.3%。德国公立幼儿园只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在美国,保育学校中公立的平均占三分之一左右,而私立的占三分之二左右。法国与其他国家不同,幼儿学校不论公立、私立,都由法国教育部管辖,并且是免费的。

(二)外国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

尽管世界各国关于幼儿教育的方法、形式繁多,但是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大体上是一致的。主要有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1.使所有幼儿均能适应的原则。这是幼儿教育最基本的原则。幼儿能否适应幼儿阶段的教育,直接关系到以后学校教育的成败。因此,许多国家特别注意研究每个幼儿的家庭经济情况、社会地位、父母的职业和文化素养等因素对幼儿的影响,然后根据幼儿不同的经历、素质、独创性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这样自然会提高每个幼儿对教育的适应性。

2.促进思维的原则。幼儿教育一方面要适应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另一方面要帮助幼儿掌握越来越复杂的思维方法,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由此,要多让幼儿接触实际,观察事物,并加以集中、分类、比较,鼓励幼儿经常思考。

3.依靠自身发展的原则。真正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而不是强加于人的。幼儿教育也一样,只能在幼儿毫无对抗情绪的情况下进行,促使他们自愿地得到发展。因而,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创造各种能给幼儿带来新感受的环境,以帮助他们从各种感受中获取新知识。为此,许多国家十分重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未知欲,培养幼儿广泛持久的兴趣。这是幼儿自我教育的动力。

4.重视能力培养的原则。知识只有成为智力活动的推动力才具有价值。幼儿阶段,应该让他们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发现周围五彩缤纷的世界,逐渐丰富感性知识。为此,教师不应该把精力放在毫无意义的知识罗列上,而应该明白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发展幼儿的注意力、感觉能力、知觉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语言能力和审美能力等。

5.面向未来的原则。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让幼儿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父母和教师应该引导幼儿思考,发现并鼓励他们的新想法,在创造性方法的运用中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

6.追求人格均衡发展的原则。追求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良好的个性,是当前世界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幼儿期是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教育应为未来的人格形成打下基础,只有基础牢固,人格才能得到均衡发展。幼儿的个性是在社会团体中,依靠集体的力量得到发展的。因此,教师在给予幼儿个人活动机会的同时,应给予他们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并教给他们在社会中生活的方法。

(三)外国幼儿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加强幼儿教育成为世界未来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许多国家把幼儿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并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和保健学等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尝试新的改革,以促进本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教育逐步被纳入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在幼儿教育的目标、制度、内容、方式和方法等方面,都出现一些新的趋势。了解并研究这些新的动向,将有助于我们借鉴别国的经验,促进本国幼儿教育的发展。世界发达国家幼儿教育发展的一般趋势是:

1.幼儿教育中心的转移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幼儿教育目标有一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由“以智育中心”向注重整体发展方向转变。20世纪60年代,美、日、苏等国在冷战和“知识爆炸”等因素的压力下,都以高、新、难等原则进行中小学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决定权逐级下放。尤其是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关于儿童早期智力发展的观点,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加强早期智力开发成为美、日、苏、德等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种情形下,人们倾向于把早期教育误解为早期智力开发,导致以智育为中心,忽视幼儿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随着冷战时代的结束和人文主义教育观的回归,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教育工作者都呼吁要纠偏。1985年6月在日本召开的“日、美、欧幼儿教育、保育会议”的中心内容,就是要求从“智育中心”转向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人们意识到,各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社会和情感问题应被看成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90年4月,日本开始实施新修定的《幼儿园教育要领》,明确地将人际关系、环境、表现列入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中,以纠正偏重智育的倾向,促使儿童在天真、活泼、幸福的气氛中得到良好的发展。美国幼儿教育界也普遍重视通过社会促进幼儿智力、社会交往能力、价值观和自我意识的发展。

但是,智育中心的问题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根本的解决。由于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社会也要求高层次的人才,成人仍对幼小的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在儿童很小的时候,人们就对他们进行某一学科或某一方面如计算、阅读、体操、芭蕾、钢琴、健美、武术等方面的教育。这种单一的技能技巧训练有着明显的片面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无视儿童的兴趣,强制行事,过于正规和严格,给幼儿个性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各国教育专家认为,尊重、研究和了解幼儿的特点,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仍然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他们主张让儿童通过自然经验、社会交往和游戏等方式自发地、自主地去学习。

2.尝试不分年级的教育

不分年级教育在世界发达国家已成为影响现行教育改革的重要潮流。1990年,法国政府颁布关于建立初等教育3年制学习阶段改革计划的法令。进行打破传统的年级概念的改革尝试。其做法是:将2~11岁儿童的教育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一般由3个学年组成。第一个阶段称作初步学习队伍,包括幼儿学校的小班和中班,儿童年龄为2~5岁。第二阶段称作基础学习阶段,包括幼儿学校的大班和小学前2个年级,儿童年龄5~8岁。第三个阶段称作深入学习阶段,包括小学后3个年级,年龄为8~11岁。在美国,近年来人们对幼儿教育中的混合年龄组和小学低年级计划的潜在作用也倍感兴趣,如90年代肯塔基教育改革法和俄勒冈州迎接21世纪教育法案,就是这种情况的反映。

不分年级教育形式古已有之。到近代,年级制和班级授课制在推动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制度过于强调整齐划一,忽视儿童的个性差异,因而在19世纪末开始的欧美教育革新运动中就受到批评。不分年级教育的指导思想的核心是重视儿童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允许超前和落后,使优秀学生和后进生都能获得有效发展。其次,不同年龄儿童混合在一起共同活动,通过社会交往,无论是年龄大的儿童还是年龄小的儿童,都能学到大量知识,并获得社会能力的发展。再次,不分年级的教育还促进了教师对儿童的因材施教,以及父母和教师之间的相互联系。最后,不分年级有利于幼小衔接,使儿童从幼儿园教育自然地过渡到正规的学校教育。

3.多形式和多功能的幼儿教育机构

各国幼儿教育事业在战后虽然有较大发展,但一般说来,正规的幼儿教育机构如幼儿园和保育学校等仍难以满足社会上的各种不同需要。近年来,许多国家幼儿教育机构的办学形式日益多样化和灵活化。

一是扩大幼儿园服务社会的功能。如日本,除实行全日制保育以外,还发展临时保育事业,以方便家庭主妇出门临时购物,或为那些母亲突然生病以及有其他紧急情况的儿童提供服务;为未入园儿童及家长提供活动条件;为低龄学童提供放学后的托管服务;开展家长培训和利用假期为社区的各种活动提供服务等。

二是幼儿教育机构微型化和家庭化。如瑞士和挪威等国被称作“日间妈妈”的家庭式微型幼儿园。这类教育机构仍以裴斯塔洛齐和福禄贝尔重视家庭教育的观点为指导,把家庭视为幼儿教育的主体,其他组织形式不过是家庭的补充。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也出现了类似机构“日托之家”。许多美国人认为家庭是教养儿童的合适场所,他们珍视日托之家那种温馨的家庭气氛。英国的“幼儿学校”也属于这类机构。这些家庭式的微型幼儿园一般都设在开办人自己家里。除自己的孩子以外,她们也另外招收少量其他人家的孩子。这类教育机构由于适应了这些国家早期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所以发展极为迅速。

三是社区幼儿教育机构。幼儿教育社区化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幼儿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一般说来,社区教育须以发达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美国、日本、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社区幼儿教育都较为发达。社区幼儿教育的基本特点是非正规性、开放性、综合性和地域性等。社区幼儿教育设施大致有三种:有专为儿童设立的,如儿童馆、儿童咨询所、儿童公园等;有为儿童与家长共同参与服务的,如图书馆、博物馆、儿童文化中心和各种终生教育中心等;还有所谓的“父母教育”,如母亲班、双亲班和家长小组会议等。20世纪70年代左右,英国就出现了“玩具馆”。到1996年已发展到1 000多家。它实际上是集社区中心、收藏馆和学校为一体的。玩具馆的设立者充分认识到游戏和玩具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性。玩具馆酷似图书馆,所不同的是书架上陈列的是玩具而非书籍。玩具馆给儿童带来了欢乐,增长了他们的知识,培养了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对学校的愉快体验,有助于他们以后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4.倡导多元化教育

多元化教育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认为,教育的使命就是教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同时,还要教他们认识到地球上的所有人之间具有相似性而且相互依存。同时,建议从幼儿时期开始,教育机构就应利用各种机会来进行这种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实际上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国内,二是国际。就国内而言,多元文化教育即在多民族的各种文化共存的国家社会背景之下,允许和保障各民族的文化共同平等发展,以丰富整个国家文化教育。这是一国为了解各民族文化而实施的多元文化教育或跨文化教育。它的目的或中心在于满足少数民族儿童的需要,促进民族团结。从国际上讲,是要加强全球观念的培养。一方面,世界文化多元并存,各种文化都有其独特价值。文化多元主义强调尊重异文化,鼓励各种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以促进世界和平。另一方面,今天的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如环境污染、贫困、人口过剩、艾滋病及其他疾病的蔓延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世界性的合作,而这种合作的前提是要求人类对多元文化有深刻的理解。

为适应未来世界各国之间联系和交往日益频繁的趋势,各国普遍重视多元文化教育,全面教育或国际理解教育。教育家们提出在婴幼儿教育阶段,就应开始多元文化教育。教师应尽量保证所有使用的教具(玩具、音乐、书籍等)都能反映多元文化的要求。此外,在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时,也应尽量使用具有不同文化和民族特色的图片等。教师应教育儿童尊重所有的人及其文化,尊重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儿童,促使他们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愉快交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