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忙也不忘陪孩子
我曾听过这样一件事:某公司老板每天公务繁忙,应酬多多,家里的事情一概交予妻子打理,包括上小学六年级女儿的所有事情,也都是妻子一个人操心。
某天,这位先生难得在家休息,家里的电话铃声响起。妻子带着女儿逛街去了,他只好接起电话。电话里一个女孩子找他的女儿,当得知他女儿不在家的时候,这个女孩子委托他转告他的女儿一些事情。这位先生很认真地拿过纸和笔,把对方的话一一记了下来。
晚上,妻子带着女儿回来了。这位先生拿过记录的纸条,不敢有一点遗漏地向女儿转达电话内容。女儿开始还一脸严肃地听着,然后就怪模怪样地冲妈妈笑,最后和妈妈两个人一起哈哈大笑起来。父亲吓了一跳,很不理解女儿在笑什么,甚至有些不高兴:我对你的事情这么重视,你还这么笑,什么意思嘛。
结果女儿说,那个电话是她打的,她和妈妈打赌,想看看父亲能否听出自己女儿的声音。
结果,女儿赢了。
父亲听了后,半天没有说话。
这是一位忙得忘了自己是父亲的父亲。
由此我们可以断定,这位爸爸很少陪孩子,也疏于与女儿沟通,自然也很难与孩子成为朋友。虽然他关心女儿,重视女儿的事,但却不是一个好爸爸。因为好爸爸一定要是孩子的好朋友。
好朋友就要多一些沟通,多一些交流。
沟通是思想与情感的交流,是信息与意见的交换。很多孩子都不想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父母,跟爸爸说了,怕自己哪句话说得不对,爸爸会火冒三丈地训斥一番;跟妈妈说了呢,还怕妈妈既严厉又絮叨地批评。由此,孩子更加不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家长,如此恶性循环,形成僵局,造成代沟。
如何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如何才能与自己的孩子畅通无阻地沟通交流,是每个家庭、每位家长所热心关注的问题,而这也是现今社会环境下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首先需要调整自己的心理,应该暗示自己:我有这样一个可爱的孩子,我们要一起成长,我们要一起面对很多问题,我们会比别人生活得更幸福,更有乐趣。
所以,无论你怎么忙,作为爸爸,都不要忘了陪陪孩子,与孩子沟通沟通。
1.善于倾听发现,是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桥梁
我们大人都有这样的体会:碰到开心的事情,找几个朋友聚一聚,庆贺一下,会觉得更加快乐;不顺心时,找个知心朋友聊一聊,或许这位朋友并没有给我们提出有效的建议,只是静静地听,偶尔点点头,我们讲完了,心里也舒坦了。这说明一个道理:人都有倾诉的愿望。这个道理同样可以移用到我们与孩子之间。注意倾听孩子讲话,即使是自己不感兴趣的话题也要耐心听。相反,如果我们对孩子的倾诉心不在焉,孩子就会觉得跟你讲也是白讲,久而久之,孩子心灵的大门就可能对我们永远关闭了。
善于倾听,不但要努力听进去,而且要思考,注重发现孩子讲话中的闪光点或者孩子的困惑、烦恼。闪光点要及时肯定、强化;困惑和烦恼就要积极引导,及时化解。
2.学会欣赏激励,是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润滑剂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渴望得到别人的承认与肯定。没有哪个孩子愿意生活在一个充满否定的世界里。这就要求我们做家长的,要会欣赏、会鼓励。正如美国心理学家丝蕾所说:“称赞对鼓励人类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
与赏识相反的是贬损。做家长的绝对不能对孩子说这样的话:“你还不如某某家的孩子。”因为这将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极大的伤害。孩子会觉得:“连我最亲近的父母都瞧不起我,我还有什么希望。”概括为一句话:赏识才能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3.寻找共同语言,是与孩子有效沟通的催化剂
先看一对父女之间的对话。父亲:“孩子,爸爸觉得你们这一代人有时很不好理解。”女儿:“不好理解就不要理解,除非你和我们一样大。”
别小看这几句普通的对话,里面蕴涵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做父母的要想理解孩子,在年龄距离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应该努力缩短两代人之间的心灵距离。途径之一就是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活动,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如果把父母和孩子比做两个“集合”的话,就是要积极扩大两个“集合”的“交集”,这样两代人之间才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沟通就会变得更加顺畅有效。
有鉴于此,各位爸爸应提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妥善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抽出更多的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可以和孩子一起参加体育锻炼;陪孩子逛逛书店,帮助孩子挑选有益的书籍;和孩子一起欣赏经典影片或有益的电视栏目;共同学习相关的知识……在共同的活动中引出共同的话题,进行讨论交流。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跟自己的父母和睦相处,希望能和家长做知心朋友。在自己遇到困难时,最希望得到的就是父母所给予的帮助。所以爸爸要多一些和孩子的沟通,多一些与他们的交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