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L常用测定方法有RIA法、CLIA法和ECLIA法等。
【参考区间】 男<20μg/L;女卵泡期<23μg/L;黄体期5.0~40.0μg/L;妊娠前3个月<80μg/L;妊娠中3个月<160μg/L;妊娠末3个月<400μg/L(双抗体放射免疫法)。WHO报道PRL的参考区间11岁以下女性(527.00±15.89)m U/L;男性(404.00±15.28)m U/L。青春期女性(436.00±3.76)m U/L;男性(392.00±29.91)m U/L;成年期女卵泡期(366.80± 48.9)m U/L;排卵期(687.00±269.60)m U/L;黄体期449.00±69.80m U/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加 见于运动、妊娠、产后、吮乳、夜间睡眠,应激状态及月经分泌期。
2.病理性增加 见于下丘脑病变(如垂体泌乳素瘤、下丘脑肿瘤),垂体生长激素瘤(如库欣综合征),肿瘤异位生长(如垂体瘤肺转移、乳腺肿瘤),内分泌器官病变(如库欣综合征、肢端肥大症、肾上腺功能减退、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TRH增加),性腺疾病(如原发性性功能减退、男性乳房发育征、闭经和乳溢综合征)及肝肾疾病等。
3.病理性减少 见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如希恩综合征、乳腺癌切除垂体后,但垂体不完全切除血清PRL可增加。
4.药物影响 口服避孕药、西咪替丁、氯丙嗪及其他吩噻嗪类、某些抗组胺药、α-甲基多巴、合成的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一般麻醉药、精氨酸及胰岛素诱导的低血糖等使血中PRL水平增加。L-多巴、降钙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治疗后,直接或间接抑制PRL的分泌与释放,使血中PRL水平下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