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趣语文路 拼音第一课
泡一杯浓浓的奶茶,随手翻看章诒和与贺卫方合著的《四手联弹》,教一年级的日子更需要从容和宁静。今年是我第六次教一年级,今天是我第六次教孩子们学习“ɑ、o、e”。经验是个好东西,它让我面对课堂可以如同品味奶茶般从容、宁静。
记得第一年上这节课,我按着教参的提示,精心安排了“引出字母—掌握发音要领—识记字形—练习巩固”等极有层次的教学内容。然而走进课堂,才进入第一环节——出示挂图,孩子们就七嘴八舌地喊开了:“我知道,我知道!ɑoe!我早会了!”面对不断失控的课堂,我简直束手无策。三个简单的字母竟然教得如此艰难!
又带孩子们学ɑoe时,第一次惨败犹在眼前,我针对场面失控的情况,做好了预设。课前,我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朵用鲜艳的皱纹纸制作的小花,别出心裁地把它们贴在黑板四周。在小花的诱惑下,孩子们果然乖多了。可好景不长,孩子一拿到奖品,达到了目的就不买老师的账了。看他们游离、茫然的眼神,我仍是懊丧不已。
后来,成熟一点了,教育理论和方法也懂得更多了,课堂调控能力也逐渐提高。为了学习这三个简单的字母,我曾经采用分步教学法,即将每个字母的学习分三个关卡,先过字音关,再过字形关,最后过书写关;也曾经设计游戏情境,在开启“拼音王国大门”中带领孩子认读“ɑoe”,在“去‘ɑoe’家族做客”的游戏中认识带调字母,在“拼音树上采摘拼音果”的游戏中巩固字音。但是无论孩子是否被吸引,我总发现他们对学习的内容兴趣不大,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字母早就会了。
会了!为什么还要按部就班地再学一次呢?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的一段论述使我幡然醒悟:“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审视我的整个探索过程,原来出发点就错了!每次当我在课堂上遭遇困难时,都没有首先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想想他们想“学什么”?而跳过这一步迫不及待地寻找“怎么教”的对策。在没有尊重孩子知识起点的前提下,四节拼音课都成了在我或低劣或高明的一种控制下的重复学习,说到底我所做的基本属于一种无效劳动。相应的,由此出发追求的一种教学的趣味也成了伪趣味。在这样的趣味诱使下,孩子对学习没有了独立思考的动力,他们只知道老师让学什么就学什么,而不是自己认为该学什么才学什么。现在想来,如果学生长期处在无意识甚至是愉悦的状态下奉命学习,一种带有奴性的学习意志品质就将会越来越重。
几天前,我向家长发了一张拼音起点调查表,调查结果发现全班44个孩子全部具有一定的拼音基础,有的甚至63个字母全会了!“ɑoe”的认读当然不在话下。于是,进入“ɑoe”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打破一个一个教学的常规方式,第一环节就将三个字母同时出示在黑板上,不出所料,孩子们照例嚷开了。我微笑地看着,侧耳倾听着,提供每个人释放的机会。等释放得差不多了,他们竟也知趣地慢慢停下,我趁机夸奖他们说:“你们真能干啊!不用我教都已经会了。但大家一起喊我都听不清每个小朋友的声音了。咱们一个一个来,好吗?”我这么一夸,孩子们都体会到了一种被认可的满足感,几列小火车开得精神十足!我之所以还要让孩子们个别读,一是为了了解孩子们发音的整体情况,二是为了掌握孩子们之间的差异。毕竟学前班之类只不过是为了消除孩子们对拼音的恐惧感而进行的一种随意、并不一定规范的初步学习,所以几列火车开下来,马上暴露了单韵母发音上的缺陷,最具共性的是——口形松懈、随意,没有把握好单韵母发音口形不变的要领。接着,我故意把孩子们发音中的缺陷放大,再夸张地示范正确的发音要领,看到了自己与正确发音的差距,孩子们终于从心底产生了一种学习的需求。
立足孩子的起点,灵活设定教学目标并构建相应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低年级,相比于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趣味,教学策略方法的趣味,选择适度高于孩子、具有一定“智力挑战”的内容才能使教学产生真正的趣味,这种因学习需要而产生的趣味是由内而外的,因此会保持得更持久,教学的效率也会更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