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趣语文路 分步强化去尾音
“i——yɑ”
“u——wo”
“ü——ye”
学生提前学习拼音的弊端在今天的课上显现得尤为明显,口形的随意和松懈导致了iuü比ɑoe添加尾音的现象更严重。一年级孩子朗读出现唱调、拖腔非常普遍,造成原因多种多样,但如果从学拼音阶段开始追究,就会发现其中之一便是由于教学不注重语音的纯正造成的,拼音字母发音的不纯会导致汉字发音的不准,进而影响文句的朗读。ɑoeiuü,别看这简单的六个字母,其实包括很多大人在内,都没有真正掌握单韵母发音口形始终不变的要领。
如何突破并强化呢?课上我尝试了眼、耳、口三步教学法。我告诉孩子们:“今天,咱们要用三样东西学拼音。”边说边在黑板上画“耳朵、眼睛和嘴巴”。“第一步,请小朋友把眼睛和嘴巴管好哦,特别是嘴巴不能发出声音。我们只用小耳朵,耳朵准备好咯!听:i——”反复读几次。
“第二步,现在要管好耳朵和嘴巴了。只用眼睛,看老师的口形。”环视全体,直到每个孩子的眼睛都做好看的准备,我才开始大声示读:i——,并将发音一再拖长,发音停止后仍将不变的口形保持五六秒钟,如此反复几次。然后,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发现,单韵母发音口形不变的要领。
“第三步,可以用嘴巴了,跟着老师读。”我则像一名音乐指挥那样,指挥着孩子拉长发音,训练保持口型的不变。久了,孩子也容易累、乏。特别是,当他们认为这些拼音自己已经会了的时候,疲乏感更易产生。于是,我结合打分制来进一步激发孩子纠正发音的兴趣。我夸张地模仿孩子们添加尾音的现象,告诉他们这样的拼音考试,成绩只有50分。然后,把纯正的发音展示给他们,并写上他们渴望的100分。有目标后,再采用多种形式认读、纠正,齐读、分组读、开火车读、个别读,利用“学习资料包”中的电脑游戏再读,孩子们整齐的发音渐渐干净、清晰起来了。黑板上,分数也从50、60、……慢慢提升到了95、96、……100。
斯金纳设计的“程序教学法”在美国教育界影响深远,其中提到的“小步子原则”认为一旦按学习程序过程把学习内容按它的内在联系分成许多小步子,每完成一步就给予一次强化,学生就能更多地受到强化。用“耳、眼、嘴”分步掌握要领,再以打分制强化巩固成果,正是符合了小步子原则“循序渐进”的教育主张。课堂实践证明,在一年级这样的方法能分解难点,使学生在轻松易学的环境中感受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