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的蜗牛 忆“花婆婆节”
今天,与孩子共享了经典绘本《花婆婆》,想起了以前学校里开展的“花婆婆节”活动,翻出一篇老日记,当时的美好画面如在眼前。
连日来的绵绵阴雨没能扣压春天的到来,今日淡淡的暖阳下,远远地见到教室外围着一群孩子,有的蹲着,有的跪着,有的趴着……小小的头儿凑成一个圆圈,一色儿向圆心望着,叽叽喳喳地欢聊着。我悄悄凑上前去一探究竟,啊,原来是孩子种下的花种发芽了!只见花盆里稀稀疏疏的小苗儿,顶着两瓣娇嫩的小叶儿,那么惹人怜爱。
“种子什么时候在长呢?怎么一点也看不出啊?”
“它们悄悄在长的,明天来看一定更高了。”
“哎!你别碰,碰了就不长了!”
……
“你们的种子是什么呀?”听见我的问话,孩子们才转头发现了我。
“波斯菊!”
“哦,那是很漂亮的一种花呢!”
……
课上,有用“仿佛”说一句话的训练,不知是谁用波斯菊的种子起了个头,你听,孩子们冒出的语言多么富有诗意啊!
“种子仿佛在咕嘟咕嘟地喝雨水。”
“种子仿佛在伸懒腰。”
“种子仿佛醒过来了。”
“种子仿佛在说我要开花了!”
……
三月,有着丰富的节日:3月5日学雷锋,3月8日妇女节,3月12日植树节。只不过,可怜的雷锋叔叔总是“三月来,四月走,连个户口都没有”!而所谓的植树节,更是常常被老百姓称为:植“数”节!意思是只管种,不管活,春种夏黄,冬进灶膛,来年植树节再忙。讽刺植树节娱乐式的作秀行为。学校不是大秀场,学生需要的不是留于表面的形式,而是触及心灵的仪式;不是枯燥乏味的经验,而是亲自参与的经历;不是蜻蜓点水的意思,而是相对持久的意义。
于是,我们对三月份的节日进行了整合,定出具有校本特色的新节日——“花婆婆节”。大多数语文老师应该知道花婆婆,她来自同名的一本图画书,这本图画书迄今为止被阅读界公认为是最经典的绘本之一。它讲述了一个倒叙的故事——当鲁菲丝小姐成了一位风烛残年的老婆婆时,她告诉大家,许多年以前,当她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曾经答应过爷爷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去很远的地方旅行,第二件事是住在海边,第三件事是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前两件事不难,难的是第三件事。直到有一年的春天,她喜出望外地发现山坡上开满了一大片蓝色、紫色和粉红色的鲁冰花时,才知道什么是自己要做的第三件事。整个夏天,她的口袋里都装满了花种子,把它们撒在了原野上、山坡上、乡间的小路边、高高的石墙下……第二年春天,那些种子几乎同时开花了!到处都是蓝色的、紫色的和粉红色的鲁冰花。于是,她被人们称为花婆婆。
整本书的最打动人的那句话就是: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
其实,这也应该是学雷锋日,也应该是庆祝妇女节、植树节所倡导的含义!
在这样的理念下,我们特有的“花婆婆节”系列庆祝活动开始了。从学雷锋的倡议,到妇女节下午一小时的庆典,及少先队安排的送蛋糕、鲜花行动,还有接下来的一周里,出现在校园里的绿色环卫队,组织播下“愿望花种”活动等等,都体现了希望在校园里,能够“做一件让世界更美丽的事”的人会越来越多的美好愿景。
能有多少人被打动,进而产生这样的行动其实并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通过活动体现以下三点:
一、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
记得小时候,三月被称为文明礼貌月,那时的我们在“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号召下,轰轰烈烈地投入到做好事的行列中。现在的孩子不一样了,他们对这类号召式的行为不以为然,甚至嗤之以鼻,他们更愿意接受自然的影响与触动。让故事告诉他们怎么办!便是体现了对孩子心灵的尊重!进而,组织富有趣味的多种活动,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你看,在我们的“花婆婆节”系列活动中,没有学生是他人的陪衬,没有学生是活动的道具,他们不仅仅全员参加,而且还需要自己动手动脑去参与。
二、体现了校园生活的乐趣
我们都有这样的记忆,小学六年,留下印象的往往不是学过哪些课文哪些知识,而是经历过哪些有意思的活动。校园需要活动,需要生机,这种适时调节不仅能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而且能够给按部就班的校园生活增添一些应有的乐趣和惊喜。只要活动有趣有意义,它的功效可以远远大于等量时间下日课表上的任何课程!
三、通过活动,来强化和确认学校所倡导的愿景、理念,使校园的日常生活富有意义与目的,而不仅仅是一系列时间的堆积
你看,策划的一系列活动,细心发掘便可以感受到活动能融合众多教育因素,比如“阅读理念的强化”,“孝敬教育的进一步倡导”,“绿色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的培育”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