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记中成长
日记的价值不仅表现在写的当时,更表现在若干时间之后。
——张志公
日记是作家的摇篮。日记能提高人的写作水平,许多大作家一生都保持着写日记的习惯。
著名的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把写日记作为学习创作的良好方法。他每天晚上临睡前坚持记日记,通过日记总结一天的生活和学习;记录这天学习计划的执行情况,整理从生活中所得的感想;记录一天所接触的人的每一个举动、思想、感情。这样,他的日记就不是流水帐,而是观察现实问题、积累创作素材的工具。托尔斯泰从十九岁开始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写了五十一年的日记,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他逝世前四天。他早年的小说《昨天的事》,就完全是从日记里构思出来的。
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对同学们来说应该并不陌生。每天记日记,是他的嗜好,他一生记了厚厚的几十本日记。除了1935年以前写的日记在抗日战争期间丢失以外,从1936年1月1日到他去世的前一天——1974年2月6日,共38年零37天,日记一天也没有间断过,全部完整地保存着。他的日记内容除科学外,还涉及到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在他去世的前一天,当他从收音机里听到气象预报时,还躺在病床上,用颤抖的手握住笔,记下:“晴转多云,东风一至二级……”这也是他一生中的最后一篇日记。成功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平时不断积累的结果。竺可桢38年如一日,记下了几十本的气象笔记,他这种个性中的坚持性,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
立即行动
日记的好处
日记是鞭策自己前进的武器。同学们每天写日记的时候,就是回顾、检查自己当天表现的时候。今天的日记是对今天的总结,同时也意味着对明天提出的要求。经常写这样的日记,既能督促自己勤奋、正直地生活,又能锤炼自己的思想,陶冶自己的情操,鞭策自己成为“四有”新人。
日记是人生旅途中的脚印。写日记时,记录着当天的日期,一旦需要查考往事,可以从中找到人生旅途的脚印。因此,日记具备查考的用途,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
日记是提高观察和分析生活能力的法宝。因为要写日记,同学们就要对周围的一切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天长日久,观察和分析生活的能力就愈强了。现在,有不少同学在写“观察日记”,这是一种有效的练笔方式,它有利于同学们练思想,练眼力,练文采。
几种类型的日记促你成长
日记有以下几种形式,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观察日记。观察是认识事物的窗口,是作文的基础,是我们把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变成文章的桥梁,一个人只有对周围事物不断进行系统而周密的观察,才能获得大量感性材料。观察的深浅和文章质量的高低是成正比例的。为此,学生们平时可留心各种事情,养成观察的习惯。当然,观察日记需要仔细观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触摸,调动全身的感官,细致地描摹它们的形、色、味等。
感想日记。看了一则新闻、读了一篇文章、看了一幅漫画、看了一场演出、看了一场电影、听了一首歌、听了一场讲座、踢了一场球、挨了一次批、劝了一次架、开了一个玩笑、骂了一次人、上了一次当、受了一次吓、看了一次展览、参加了一次比赛……等等,你有什么看法,你有什么想法,是赞同还是反对;你为什么会有这种看法,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你为什么会赞同,你为什么会反对;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你自己会如何做……你看,原来有这么多的问题值得你去思考。把这些写出来,就是你日记本上的丰富的素材。
活动日记。家里的智力竞赛、家庭风波、邻居间的纠纷、客人的来访、周末的郊游、学校的晚会、篮球比赛、军训、运动会、商场里的争执、街头骗局、酒吧看球、登山、游泳、种树……等等,将这些活动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等记录下来,这就成了日记的材料。
想象日记。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通过想象,你可以是统领千军万马的国王,你可以是来去自由的神仙,你可以是力拔千钧的勇士,你可以是身穿长袍的古代书生,你可以是叱咤风云的将军,你可以是勇夺千军的冠军,你可以是拿破仑,你可以是爱迪生,你可以是达·芬奇,你可以是帕瓦罗蒂,你可以是罗纳尔多,你可以是成龙……通过想象,你可以是月亮上的一块石头,你可以是夜空中闪耀的一颗星星,你可以是南极的一块冰,你可以是亚马孙河中的一滴水,你可以是喜马拉雅山上的一根草,你可以是太平洋中的一条鲸鱼,你可以是非洲大草原中的一头狮子……通过想象,小猫可以跳舞,树叶可以打仗,犀牛可以吐火……你看多奇妙啊!古今中外、天空、陆地、海洋……等等都成了你笔下的一颗随意摆布的棋子,你想怎么编就怎么编。这样,你还会愁没东西可写吗?
剪贴日记。你看到了好文章,把它抄下来;你看到了好词汇,把它抄下来;看到了好的开头、结尾,把它抄下来;看到了好段落,把它抄下来;你看到了一幅好漫画,把它复印过来;看了一本好书,把它的大致情况写下来;听了一首好歌,把歌词抄下来;报纸杂志登的世界新闻,把它记下来……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样可以充分满足你想象的愿望,创造的愿望,培植“想写”的意识,激发“乐写”的兴趣,培养“善写”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