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小脾气
行为表现
“妈妈带我去公园玩好吗?”
“文文,不行!外面要下雨了,不可以出去玩。”
“我要出去玩啦!”“不可以,文文要听话,不可以吵闹,早上已经带你出去玩过了啊!”
“不管,不管,我要出去玩!”这时的文文已经涨红了脸,开始赖在地上打滚,无论妈妈怎么说他都不听,一定要出去。最后拗不过文文的吵闹,妈妈只好妥协,带他到楼下走一圈。妈妈每天几乎都得面对孩子突然的脾气不佳,真是不知如何是好?
行为解密
当孩子发起脾气时,父母可别跟着生气,不妨先稳定自己的情绪,然后根据状况寻求一个适合解决方法:
1.设法了解原因:家长发现孩子有不愉快情绪时,应设法了解其原因。3岁左右的幼儿,家长不妨可以用询问方式:“孩子,可以告诉妈妈你为什么不高兴吗?”先让孩子发泄心中不满情绪,再寻求一个解决方法。
2.表达需求是否合理:适合的要求可以满足他,但过分或超出能力范围的事情,应该跟孩子解释拒绝的理由。若他还是持续不休,可不加理睬。
3.坚定立场:不要孩子一发脾气就依从他,年纪较小的孩子可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引导他玩最喜欢的玩具,做最喜欢的游戏,或暂时保持沉默置之不理。只要没有危险的状况,家长不必太过于理会他,可转身或走开或继续做自己的事情。家长坚定立场,才能教导及改善孩子常以哭闹的方式达成目的。
4.倾向听孩子的感觉:父母应该常倾听孩子的心事,一方面了解孩子情绪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增进亲子关系。如以角色扮演或娃娃对话的方式,“可爱的女孩,你为什么不高兴呢?我是你最好的朋友可以告诉我吗?”让孩子在没有压力中,抒发自己的情绪。
赵女士在儿子很小的时候,就发现,这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孩子。换句话说,也就是儿子性子很急,脾气很倔。有时候,赵女士被惹烦了,就会以暴制暴,但是效果很不好。赵女士也反省:孩子这么小,可能他所做的一切只是本能的一种反应。自己粗暴地对他,不仅起不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反而会让孩子对自己产生惧怕心理,从而害怕与自己亲近,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从那以后,儿子再发脾气时,赵女士开始注意方式方法,并且逐步有了成效。
有一次,在商场里面,儿子看到一个小朋友手里拿着酸奶,他也想要,就对赵女士说:“我要喝酸奶,妈妈买。”赵女士知道,儿子其实并不是真的想喝,而是因为看到别人喝,他嘴馋了。于是,赵女士以商量的口气跟儿子说:“咱们家里有,回家再喝好不好?”意料之中,儿子又故技重施,一屁股坐在地上,背对着赵女士。这次,赵女士知道该采取另一种方法对待儿子了。她蹲下身,对儿子说:“孩子,你再不起来的话,妈妈走了,不管你了。”赵女士边说边起身,并且不再拿正眼看儿子,假装把注意力转移到了货架上。
刚开始儿子对妈妈的话还没反应,过了一会儿,他偷偷转过头来,瞄了一下,发现妈妈真的不在了,他马上坐起身来,开始四处搜寻妈妈的身影。当他看到赵女士就在不远处时,小脸立即展开了笑颜。他一个转身,屁颠屁颠地朝她跑来,边跑边说:“妈妈在这儿,妈妈在这儿。”就这样,孩子乖乖地跟赵女士回家了。
儿子喜欢玩瓶盖,所以爱捡别人丢弃在地上的饮料瓶。每次赵女士阻止儿子时,他都会发脾气,又蹦又跳,实在让人头疼。现在,儿子有这一举动时,赵女士就会及时上前转移儿子的注意力。比方说,赵女士会告诉儿子:“孩子,快点走,妈妈带你去坐摇摇车了。”并且,在说坐摇摇车的时候,赵女士还做出坐摇摇车的陶醉模样,再配点儿童音乐,表现得活灵活现,儿子顿时被吸引住了,哪还有心思闹啊。当然,赵女士一定要带儿子去坐的,哪怕只坐一次,不然会在儿子的心中留下说话不算话的坏印象。
现在,儿子还是时不时会犯浑、发脾气,但是赵女士已非常满足。毕竟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赵女士相信儿子会表现得更好,成为妈妈的骄傲。
行为贴士
婴儿在出生后3个月就有愤怒的情绪,9个月已很明显;两岁左右,幼儿情绪发展更进一步,他的要求变多了,不满足的情况也常发生,但是由于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够,所以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而3岁以上的孩子语言和想法都更有进展,也开始进入了“反抗期”阶段,他们喜欢自己动手做,也常用“不”来表示自己的独立性。若家长不明白,无意间浇熄孩子自己动手做的乐趣,就容易引起孩子愤怒情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