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孩子对着干
行为表现
静静今年刚满3岁,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可是最近一段时间,静静妈却非常烦恼,因为孩子老是和她作对,要她往东,她偏要往西;叫她吃饭,她非要和小朋友玩游戏……而且特别爱哭,妈妈声音稍大一点,她就受不了,非得哭个天昏地暗,任谁也劝阻不了。
行为解密
很多年轻的父母都会发现孩子3岁以后开始特别不听话,“不”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其实,这是孩子心理发育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心理学上称之为“第一反抗期”。这个时期孩子独立心理开始萌芽,自我意识加强,有自主的愿望,喜欢做自己的事情。一旦父母干涉了她的行为,她往往喜欢说反话,出言顶撞。
这个过程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引导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孩子个性品质的形成。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引导孩子度过这一特殊心理时期呢?
1.尊重孩子的天性。孩子3岁以后,喜欢对父母说“不”,这是孩子建立自我观念的第一步。他们开始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开始表达自己的一些意愿,对大人的安排有一定的选择性。当孩子对父母说“不”时,也许他是在陈述自己的观点;当他不理会父母的要求时,也许他还想继续游戏。因此,父母和孩子说话的时候,应尽量用商量的语气,以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如:“咱们看完这集动画片就去睡觉,好吗?”“先吃饭还是先洗头发?”这个阶段,父母不要过于限制孩子的行动,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在性格发展上留下阴影。
2.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强烈的自主愿望和求知欲望,会促使幼龄孩子产生自己的想法,他们往往什么都想尝试,什么都想了解。家长如果盲目包办,就会剥夺孩子学习和探索的机会;如果生硬制止,又往往会引起孩子出言顶撞。明智的做法是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
3.绝不纵容孩子。孩子和父母说“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如果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容易使孩子养成自私自利、目中无人的性格。对于孩子那些不合乎情理的要求,父母应该坚决地说“不”。
4.常玩角色换位游戏。幼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判断力和表现力,父母可以经常和孩子玩角色换位的游戏。自己扮演孩子,提出一些合理或不合理的要求,让孩子决定如何处理,在游戏的过程中完善孩子的判断力和辨别力。这能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心思,进一步融洽孩子与父母的感情,从根本上杜绝顶撞现象的发生。
行为贴士
父母应该把“严厉回击”和“粗暴对待”区分开来。严厉回击并不是要父母粗暴地对待孩子,是指父母要坚定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和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