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的孩子了不起
行为表现
西西手里拿着一杯牛奶,小手一抖,牛奶洒了。她奇怪地看着地毯上逐渐扩散的奶晕,弯下身子,用小手好奇地摸了摸地毯上湿湿的那一小块地方。西西看看地毯,又看看杯子里的牛奶,疑疑惑惑地换了个地方,故意将杯中的牛奶洒出一些。西西惊喜地发现,原来地毯上湿湿的那块斑痕确实是她自己的杰作。
妈妈看到西西的“捣乱行为”,急忙慌地跑过去把西西手里的杯子拿过来:“噢,西西,牛奶不能洒地毯上。你看,你把地毯弄脏了,把牛奶浪费了。”看到西西蹲下去玩弄被牛奶弄湿的地毯,妈妈赶紧抓住西西的小手:“西西,看你把小手弄脏了,地毯也弄脏了,我们赶紧洗洗去。”
行为解密
孩子一出世,就对整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作为父母,你是理解、支持?还是厌烦、阻止呢?请不要在不知不觉中泯灭了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而应精心保护,才能将孩子的潜能更好地激发出来。
1.好奇心需保护
0—3岁的孩子,好动、好摸,有的孩子会采取一些比较过激的行为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比如砸坏玩具、拔出花草、捞起金鱼等等。
孩子在实践中体验并积累经验,损坏些物品是为了获得知识。要知道,积累经验远比斥责他们、打击他们的好奇心有价值得多。在安全的情况下,成人要允许孩子自己动手操作,不要事事包办或者孩子一遇到问题就去帮助。
2.好奇心需引导
由于幼儿的认知有限,常常会问很多奇怪的问题:一岁半到二岁半的孩子爱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3岁时,爱问“为什么”,而且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
父母切忌以成人的思维方式来束缚孩子的想像,也不要因为事务繁忙而搪塞、敷衍孩子。你可以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孩子找到他们需要的答案,这个答案应是孩子能理解并能继续思考的,因为这有助于孩子进一步深入探索。
例如,孩子吃有皮、壳的水果时,成人总是帮孩子剥好后送到他们嘴里,当孩子想自己拿时,成人生怕他们弄脏衣服或不卫生而坚决制止。其实你可以这样做:先洗净水果和孩子的手,再用语言提示,让孩子自己去“对付”让他嘴馋的水果。比如剥香蕉时,成人可以指导孩子:“孩子,先给香蕉脱衣服。”当孩子掌握了几类水果的吃法后,还可以问孩子:“香蕉、苹果、橘子的吃法有什么不同?”让孩子体会事物从外表到本质的各种区别。
3.好奇心需创设环境
对孩子来说,在他们的生活环境中,到处蕴涵着丰富的可探索资源。客厅、厨房、阳台等,都可以成为孩子探索的地方;公园、马路、车厢等,都是孩子产生好奇、提出问题的学习场所。成人要做的,便是根据孩子的兴趣,适时、适度地提供材料和实践机会,鼓励他们动手体验。例如当你在厨房做饭时,孩子也好奇地摸这摸那,你便可以安排他干点力所能及的活:洗黄瓜、西红柿等;搅拌凉菜;取一些小食物等。让他学会与人交流、合作,了解一些蔬菜的特性,观察食物生熟前后的变化等。
3岁的孩子特别喜欢敲敲打打,成人可提供几根棍棒(圆头的、小而短的、木制的或橡胶制的等),让他们尝试敲打不同质地的物品,他们会发现:不同质地的棍棒,敲打在同一物品上,产生的声音不同;同一质地的棒子,敲打在不同物品上,产生的声音也是不同的。
高女士已经忍无可忍了。她的儿子闹闹真是名副其实,一天内能把抽屉翻腾八次底朝天,光盘扔得满地都是,5分钟换一张光盘,刚买的光盘就读不出来了,小东西还一直追着问:“光盘为什么坏了?你说呀!你说呀!”
闹闹还有一个爱好:收藏垃圾。每次出门,他总是带回大量的石头、树叶、烂木头、碎纸片……并且当宝贝似的收在床上、沙发上、抽屉里甚至窝藏在被子里。从此,那些无休止源源不断来自任何一个肮脏角落的垃圾成了高女士心腹大患。
后来,高女士开始探究儿子的心理,允许儿子“淘气”,帮助儿子“淘气”,并逐渐习惯了儿子带来的无休无止的“烦恼”,放宽了对儿子的“政策”:让他再独立一些,让他再自由一些。每当儿子犯下一个小错误,她也不会再大惊小怪,而是先蹲下来听听孩子的心声,在表示理解的基础上引导他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儿子在这种环境下,渐渐变得“听话”了,不再像以前那么淘气,相反却成了一个有主见、有思想的小大人。每当望着他活泼可爱的背影,高女士总在想:其实孩子不就是一棵小小的幼苗吗?他需要阳光、需要空气、需要水分,但不需要温室,更不需要成人的捆绑。
行为贴士
从小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会观察、比较、分析的孩子,往往会变得更具智慧。好奇心受到良好保护和激发的孩子,将表现出良好的个性品质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些都将对孩子今后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