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孩子尊重他人

让孩子尊重他人

时间:2023-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久前,妈妈带隆隆去参加一个聚会。当妈妈和朋友们聊天时,隆隆不断嚷着要喝苹果汁,妈妈让他稍等一会儿,但隆隆1分钟也不能等待,马上大喊大叫起来。事实上,平时在家里隆隆也会偶尔对妈妈表现出不尊重,他经常会命令妈妈为他做事。父母应让孩子懂得,表现出感激之情是显示对他人尊重的一种方式。

让孩子尊重他人

行为表现

不久前,妈妈带隆隆去参加一个聚会。结果整个下午,这个5岁的孩子让妈妈劳神费力。当妈妈和朋友们聊天时,隆隆不断嚷着要喝苹果汁,妈妈让他稍等一会儿,但隆隆1分钟也不能等待,马上大喊大叫起来。妈妈轻声制止他的无理乱叫,他却叫喊着要妈妈“闭嘴”。对儿子的这种行为妈妈深感吃惊。事实上,平时在家里隆隆也会偶尔对妈妈表现出不尊重,他经常会命令妈妈为他做事。儿子这次在聚会上的表现,让妈妈感到事态的严重性。

隆隆妈妈反思,是不是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够,才导致儿子的无理行为……

行为解密

要改变这种情况,建议父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要和孩子讨价还价。父母首先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孩子的长辈而不是朋友。如果要求孩子做什么事,应简单地发指令给孩子。例如对4岁的孩子说:“把玩具放到一边去,现在该吃饭了。”不需要罗列各种理由,也不要和孩子讨价还价。

如果孩子不愿意服从指示,父母应坚持自己的立场,因为多数孩子一旦发现争吵没有作用,他们就会自我约束了。

2.要让孩子清楚在家里谁说了算。有时,一句“照我说的去做”显得简单而又生硬,虽然这是父母想要表达的中心意思,不妨采用一些既能明确表达出父母的威严,又对孩子尊重和爱的话语,例如“如果我让你不穿外套出门的话,我就没有尽到做妈妈的职责。”

在生活中应不断用明确的语言进行强化,父母在某些方面的权威是不容置疑的,在家里应是父母说了算。

3.让孩子学会用尊重的语气说话。有的父母认为,自我表达意识强是一种健康行为,便允许孩子用大哭大闹的手段来发泄情绪。其实,多数孩子在顶撞了父母后会感到愧疚甚至害怕,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无理行为无动于衷,渐渐地孩子就不再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影响到了别人。此外还要明确地向孩子表达“应尊重他人”的想法,要跟孩子说:“我不喜欢你用语言去伤害别人”或“应为你说过的伤人的话道歉”等。

4.给孩子示范尊重人的方式。父母应让孩子懂得,表现出感激之情是显示对他人尊重的一种方式。例如当着孩子的面,称赞他的班主任老师主题班会组织得很好;还可以联合其他父母一起为生病的老师制作问候卡,并让孩子签上名。这些小小的表示和认可,向孩子传达的是:孩子心中的权威人物都在为了孩子努力工作,他们是值得尊重的。

5.让孩子尝到不尊重人的后果。一般情况下,当孩子出现不尊重人的举动时应及时适当惩罚,或制止他正在进行中的游戏,或把已经放在购物车内的糖果退回货架。如果当时的情况不允许,也应让他稍后体会到不尊重人的后果,例如:“你今天说了不尊重人的话,今晚就不能看动画片了。”父母在行使惩戒职能时一定要做到言出有信。

行为贴士

孩子来到这个世上,内心世界一片空白,如果没有我们的指导与教育,孩子不会明白什么是尊重。所以,我们要教会孩子怎样去尊重他人。

想要孩子学会尊重他人,首先,你要先尊重你的孩子,学会保护孩子的自尊心,避免与自己的孩子对立起来。尊重别人这种品德,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良好教育的结果。

不少父母对自己应具有的父母权威态度模棱两可,同时又急切地想把孩子培养成能独立思考问题而不盲从的孩子。他们片面地认为,在家里对孩子限制太多,会让孩子今后难以适应社会。于是,在生活中向孩子过多地渲染父母与孩子间的朋友关系,并在孩子面前随意抱怨幼儿园老师以及其他一些孩子的长辈。然而这些言行其实是在向孩子发出信号:“不尊重权威是可以的”,以至在孩子的心目中也就几乎没有了“尊重”这个概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