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孩子知道做坏事的后果

让孩子知道做坏事的后果

时间:2023-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沙女士的女儿6岁多一点,每周六在少年宫学儿童画。当时,女儿很不高兴,又哭又闹,非让沙女士把故事写完整,最后沙女士只好依了她。还有一次,沙女士的女儿早上起晚了,她的爷爷把她送到班教室门口。是因为没有让孩子对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孩子难免会犯错,有些父母常常在事前提醒,在事后补救。于是,大卫把这双鞋子挂在自己房间里容易看到的地方,让它时刻提醒自己不要任性,不要贪图虚荣。

让孩子知道做坏事的后果

行为表现

沙女士的女儿6岁多一点,每周六在少年宫学儿童画。一次学画回来,连续几天不完成作业,直至星期五的晚上才想起画画之事。可她为了玩玩具,便草草画完了事。沙女士担心画得不好,会挨老师批评,便帮女儿修改画面。

有一次,老师布置回家复述当天听到的故事,请家长记录下来,第二天交给老师。然而,女儿只记住了前半部分,后半部分根本讲不出来。女儿知道妈妈对这个故事也很熟悉,但爸爸只把她复述出来的部分记在纸上,然后写上:“后面的部分孩子没认真听,讲不出来。”当时,女儿很不高兴,又哭又闹,非让沙女士把故事写完整,最后沙女士只好依了她。

还有一次,沙女士的女儿早上起晚了,她的爷爷把她送到班教室门口。“报告!”女儿毫不羞涩的声音打断了老师的讲话,也吸引了全班同学的目光。站在讲台上的老师不由自主地走向教室门口,还没等老师开口,爷爷抢先说话了:“老师,我孙女今天迟到了,不能怪她,应该怪我,我以为是8点半才上课呢。”同学们窃窃私语起来,老师刚想说什么,女儿已被爷爷推进了教室,还理直气壮地走向自己的座位。

行为解密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但有的长智了,有的却没长智。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没有让孩子对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孩子难免会犯错,有些父母常常在事前提醒,在事后补救。结果是大人操碎了心,磨破了嘴皮子,孩子却一点感觉也没有,下次呢,该错的还错。所以,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让她(他)“自作自受”,因为,用爱的责任惩罚孩子,才是真正地爱孩子。

只有让孩子懂得自己的行为将会产生什么后果,他才会对自己的行为去负责任。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要试着把孩子生活中的每一项责任都放到他自己身上,让孩子自己承担。比如,当孩子遇到麻烦的时候,你应该说:“这是你自己选择的,你想想为什么会这样?”而不要对孩子说:“你已经努力了,是爸爸没有帮助你。”虽然只是一句话,但却反映出了观念的不同。如果你无意中帮助孩子推卸了责任,孩子将会认为自己无须承担责任,这对他以后的人生道路是很不利的。

著名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6岁的时候,有一次,父母带他去商店。大卫在商店橱窗里看到了一双带皮毛的漂亮皮鞋,非常喜欢,就吵着要父母买下来。母亲同意了,但父亲不同意,因为这是一双木头做的鞋,不适合孩子穿。

大卫哭闹着执意要买。父亲想了想,就对大卫说:“我可以给你买这双鞋,但是,你要承诺,买了以后你必须穿着它,否则我就不给你买。”

大卫想着可以买自己心爱的鞋子,高兴地答应了。

谁知,鞋子买回来后,大卫才发现穿起来会“咯哒咯哒”作响,非常不舒服。如果长时间穿这双鞋,脚会很累。这时,他才知道父亲之所以不让自己买这双鞋的原因,自己确实太虚荣了。现在穿这双鞋简直就是受罪,他甚至愿意付出一切代价,只要能不穿这双鞋子。

聪明的父亲看出了大卫的想法,他对大卫说:“孩子,我并不强迫你去穿这双鞋子,但是,你要学会反省自己,不要让自己陷入不良思想的陷阱。”

虽然父亲没有强迫大卫再穿这双鞋子,但是,大卫觉得应该给自己一个警示。于是,大卫把这双鞋子挂在自己房间里容易看到的地方,让它时刻提醒自己不要任性,不要贪图虚荣。

每个人对自己的事情负责,这是要给孩子树立的观念。父母不可以庇护我们的孩子一辈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孩子的未来幸福,什么年龄的孩子,应该做什么,我们家长要坚持住原则,让孩子练就自己的适应力。也要告诉孩子一些生存规则,需要遵守的,就是要遵守。如果不遵守,就要自己承担后果,大人不可以轻易给予帮助。

行为贴士

个人人格特质的养成,起始于孩童时期。如今我们常在电视、报纸新闻中,看到许多人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挫折,便采取自杀或是伤害别人的行为,来逃避人生所应承担的责任。这些错误的示范除了后天影响之外,也很可能是因为他们从小就没有一个较为健康的人格,因此导致他们在长大后做出那些社会所无法理解的行为。其实,自己的人生最终都需要自己负责,爸爸妈妈应该在幼儿时期,便让孩子养成负责任的态度,才能使其拥有面对未来人生的勇气,这也是爸爸妈妈所应送给孩子的最珍贵宝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