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耐性
行为表现
有一位孩子感到肚子饿了,他拼命地叫喊:“饿死了,我要吃面包。”妈妈马上拿给他面包,同时又冲了一杯热牛奶。孩子吃了一口面包,又迫不及待地喝牛奶。可是牛奶很烫,孩子无法喝,就急得大哭:“为什么把牛奶弄得这样烫?笨死啦!”妈妈一边使劲地给热牛奶吹气,一边好言好语劝孩子等一下,牛奶马上就凉。可是,等牛奶可以喝的时候,孩子已生气地跑出门外,说不喝了……
星期天,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去郊游。刚刚走到楼下,孩子的爸爸突然想起忘了带相机,于是嘱咐孩子等一下,自己匆匆忙忙地上楼去拿相机。尽管爸爸已经用最快的速度跑上跑下,可孩子还是急得直跺脚,嫌爸爸麻烦,嘴巴翘得高高的,弄得全家人的兴致大减。
行为解密
耐性的形成,绝大部分出于后天。而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大多数家长对孩子宠爱有加,培养孩子耐性的机会是越来越少了。没有耐性的人,常常喜欢急于求成而最后一事无成,因为他们实在难以忍受成功前的寂寞。没有耐性的人,也很难做一个好朋友、好伴侣、好父母,因为他们从小就没有养成细腻的感情。也许磨难会使其耐性晚成,但这必然使其多走弯路,加倍付出。
可见,培养孩子的耐性也是父母非做不可的事。而对孩子耐性的培养,必须从幼时开始,且要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比如孩子要吃什么玩什么,不要有求必应;孩子的需要也不要一次性地给以解决,如铅笔不要一打打地买,练习本不要一大叠地备着随他用;吃的东西更不要食品店似的应有尽有随他挑;要有意识地给孩子磨难的机会,让他在成长过程中也经历一些挫折,遇到一些困难;更要锤炼孩子的意志和毅力,培养其做事的韧劲。
有一次,沈女士跟6岁的儿子约好上午要去他的阿姨家玩。刚吃完早餐,儿子就来催沈女士:“妈妈走呀,到阿姨家去。”
“妈妈还要洗衣服,等妈妈洗好衣服,我们再去。”
儿子不答应了:“不要,不要,我要到阿姨家去。”
“现在不洗衣服,明天就没有衣服换了。你先去玩一会儿,等20分钟,妈妈洗完了,我们再走。”
“不,不,我要现在就去。”
沈女士了解他此刻的心情,知道他等不及了。为了让他明白什么是等待,沈女士不再理他了。
过了大约20分钟,儿子又来催沈女士了:“妈妈,衣服洗好了,我们走吧。”
这时,衣服的确洗好了,但为了使儿子有耐心,沈女士并没有立刻动身,而是让他再等一等:“妈妈的车需要充一会儿电,你再等一会儿。”
儿子不乐意了,大哭大闹起来:“我就要现在去。”
“扬扬,你要学会等,你再这样的话,妈妈就不带你去阿姨家了。”
又过了10分钟,沈女士推好车,对儿子说:“好了,电充好了,我们可以走了。”
儿子不声不响地走过来,爬上车,也不跟沈女士说话。沈女士知道他还在生气,于是对他说:“扬扬,你要知道什么事都不能太着急,必须有一定时间的等待。刚才没到时间,所以我们不能走。现在我们走了,是因为时间到了。你要记住,做任何一件事都要等到它能做的时候才能做好。”
行为贴士
只有让孩子体验到许多事想获得成功并不容易,非要付出劳动和汗水不可,孩子才会感受到过程的快乐,从而养成吃苦耐劳的好品德,才会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去奋斗。必须明白,培养孩子的耐性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