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每处景点都有童趣
体验到自主管理带来的快乐的孩子们,在学校活动中也不再是习惯于等待哺乳的雏鸟,参与教育已经为他们添上了丰满的羽翼。大队长晓娇的档案袋里保存着很多大大小小的纸片,这是班级提交的各类活动的方案:大课间活动方案、校园文化建设方案、体育节、艺术节方案……孩子们所谓的方案只不过是他们共同商量后的意愿。但是,就是这些幼稚的方案,却得到了学校的尊重,成为学校开展各类校园活动的指导思想,孩子们也因为敢于自主参与管理享受到更多的快乐。
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来说,学校每年向学生征集各类作品,有美术书法作品、工艺制作、小发明以及电脑科技作品等。我们把这些优秀作品让学生自己精心装裱后,分类张贴在各个楼层的墙壁上,或制作成一幅幅壁挂,在教学楼走廊、大厅里轮流展出。这些稚嫩的作品虽然并不完美,但它的意义是深远的。学生的特长得到展示和认可,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自主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了,自我管理才能也提高了。这些学生的作品现在已经成为学校亮丽的艺术景点。学生们常常在各处墙壁前浏览、欣赏、品味,不仅受到了熏陶,还体会到了当家做小主人的自豪感。“会说话”的校园文化,爱在无声中,育在动情处。
2008年冬天,我曾找几位文学底蕴比较深厚的老师给学校的几大园区命名,老师们热情很高。当颇有诗情画意的十几个名字公示在校园网上后,一个大课间,没用我邀请大队委竟全员班师到了我的办公室。大队长晓娇开门见山:“老师,校园园区还是由我们自己命名吧,这些文绉绉的名字我们根本不懂,也不喜欢。”这个小姑娘道出了我的心声。“你们的校园还是由你们做主吧!”我把命名权又交给了孩子。孩子们小脸上顿时花开灿烂,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园区命名活动。
他们重新把园区进行“划分”,向每个班级发出命名通知。当几个小孩子把像模像样的通知交给我的时候,我难以掩饰心中的喜悦。
关于开展“我为园区命名”活动的通知
亲爱的同学们:
时间过得真快,我们恒涛双语实验学校已经4岁了。4年里我们的校园越来越漂亮,同学们的学校生活越来越多彩。一年前,我们自己创意设计的墙壁文化让老师们刮目相看。从现在开始,学校决定组织开展“我为园区命名”活动。相信我们也能交上一份精彩的答卷。
命名园区:教学楼、实践楼、广场、广场两侧植物园、柿子园、桃树园、篮球、足球场、长廊、餐厅等。
活动要求:
1.名字要有童心童趣,又能突出园区的功能或特点。可以借助童话故事等文学作品中的园区名称命名,也可以根据自己梦想中未来各园区的样子命名。
2.在组内、班内交流命名的原因,通过展开“我最喜欢的园区名称”大讨论,筛选出最优秀的命名。
3.各班每小组上交一份命名统计表,有独特见解的同学可以单独交一份。
比一比,看看谁的命名最精彩,谁能在校园里留下永恒的记忆。截止日期:2008年11月18日。
恒涛双语实验学校少先队大队委
2008年11月10日
让我感到惊讶的不止是这份由孩子们自己起草、定稿、胶印的活动通知。周三,我还被邀请参加了一次“我为校园园区命名”主题班会活动。一进六年级一班的教室,我就被热烈的气氛感染了。每个同学各持一份详细的文字材料,脸上写满了自信,眼睛里是难以掩饰的跃跃欲试。
我的到来似乎就是铃声,主持人马上宣布“小组初选阶段”开始。教室里顿时变得热烈起来,孩子们交流着自己的想法,真诚地提出修改建议,一个个很有特色的名字在小组里诞生了,他们都按捺不住地争相向我展示。阳光路、快乐广场、坦园、实园……这些通俗易懂而又富有童心童趣的名字着实让我眼前一亮,接下来的班内交流更是精彩:
生:植物园,那是我们的乐园,春暖花开,芳草如茵,小葫芦挂在绿篱上,牵牛花也很快爬满了栅栏,还有各种野花野草,蟋蟀唱歌,蛐蛐弹琴,极像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所以我们小组把植物园命名为“百草园”,我们的教学楼命名为“三味书屋”。
生: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我组建议前教学楼为“敏学楼”,敏而好学才能“日新月异”,后教学楼就可以命名为“日新楼”。
生:早晨,我们迎着朝阳走进校园。傍晚,沐浴着夕阳的余晖离开学校。每一天我们都生活在阳光里,所以学校的主路我们小组命名为“阳光路”,另一条路作为她的姊妹路可以命名为“星光路”。
生:我们教学楼上的长廊,展示着我们自己各种各样的作品,是老师、同学们智慧的象征,所以我们把它叫做“智慧长廊”。
关于长廊的命名把讨论引向了高潮,最后他们达成共识,不称“廊”而换作“桥”。一楼长廊文化多以低年级小朋友的童话创编与配图为主,取名“童心桥”;二楼以学生的书画作品为重头戏,取名“墨香桥”;三楼以乡土文化为重点,取名“望乡桥”;四楼以孩子假期旅游拍摄的名胜古迹图片为主,取名“览胜桥”。
“桃花源”里赏春
后来,经过全校学生自己筛选、投票,每个园区都有了一个响亮而又富有童心童趣的名字:快乐广场、开心乐园、阳光小路、星光大道……甚至连校园草坪上静卧的石头都有了生命,那块形状好似小狗的叫“诚”,那块如泰山般安然挺立的叫“实”,那块四平八稳的叫“坦”。孩子们还给学校的柿子园起名“如意园”,桃树林起名“桃花源”。这些并不深奥但却载着孩子们的美好愿望的名字都被我们制成了精美的匾牌,挂在了园区最显眼处,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校园风景线。挂牌那天,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看着工人师傅,把一个个饱含着他们自己的智慧和希望的名字悬挂或镌刻在园区内,满眼都是快乐和骄傲!
双语孩子最大的骄傲,可能就是在他们的强烈要求下保留下来的一片草地——百草园了。春天到了,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自己喜欢的花草种子,从田野里移来野生的树苗,把自己的心愿和希望栽种到自己班级的责任区里,这儿栽几棵草莓,那儿插几株杨柳。一架蔷薇、一畦扁豆,一丛翠竹……不讲究整齐,也不追求美观。今天蝴蝶梅开花了,明天黄瓜结果了,后天大蒜抽薹了,除了冬季这儿总是热闹非凡。综合实践课上常见孩子们来百草园里浇水、拔草、捡拾垃圾。跟蚂蚱对话,与蜗牛交谈,孩子快乐地把自己的观察所得写进日记,写作似乎也不再是头疼的事了。
学生们在这里播种下爱心、责任心,还有对周围世界的关心。他们用心播种着,也快乐地收获着!各班级组织形式各异的收获节,孩子们经常把新鲜的水果、蔬菜送给我。他们那带着泥土气息的勤劳小手,滚动着汗珠的小脸,那收获时发自内心的欢呼,都时常让我陶醉。
在劳动过程中,孩子们体验到“生命的可贵”,自己动手制作了宣传牌,插在各班的责任区,相互警示和提醒。
一年级的“芳草园”里是“小草对你微微笑,请你把路绕一绕”。二年级的“缤纷园”里是“芳草青青,手足留情”。三年级的“百草园”里是“青青生命,大家爱惜”。四年级的“怡情园”里是“一花一木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五年级的“芳菲园”里是“花木成长不容易,踏坏花木真可惜”。六年级的“馨香园”里是“今日播下礼仪树,明天开出文明花”等等。“我是学校小主人,我和学校共成长”是孩子们参与校园绿化所说出的深切感受。“未来的世界,方向比努力重要,能力比知识重要,健康比成绩重要,生活比文凭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我们的参与教育就是这样引领着孩子们塑造自身的人文修养和人格魅力。
2008年春天的一个周末,五年级四班的班长找到负责国旗下讲话的老师,问能不能把下周的讲话内容改一改,他们班想向全体同学发出“校园文明从我做起”的倡议。这位老师后来不无感慨地说: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为孩子自觉的爱校意识让路?周一,那稚嫩的童声宣读出了他们对校园发自内心的关爱。孩子们的倡议,是他们从内心发出的呼声,也是亲近绿色、爱护校园的切身体验。从此,我们的孩子经常会自发地发出各种倡议,倡导每一位同学,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保护我们和谐的校园环境做起。
孩子们自发地用喜欢的方式表达着对学校的关心,努力地做一个文明的双语人。课间,时常看到他们边拍手边朗诵《校园三字经》,韵律和谐,童声琅琅,唯美动听,连我也能跟他们一起和唱:
校园里,花儿俏。
讲文明,懂礼貌。见老师,问声好。见同学,问声早。互友爱,大让小。
课堂上,肯动脑。自主学,深思考。共合作,齐探讨。全参与,效率高。
大课间,蹦又跳。伸伸臂,跺跺脚。做游戏,练体操。强身体,最重要。
爱环境,出新招。见垃圾,弯弯腰。讲卫生,定做到。护花草,爱勤劳。
校园美,齐欢笑。
毕业典礼上,我们的一名毕业生代表曾说:“走出校园,我们将代表双语的形象,肩负双语的荣辱。”没有人去教他们,这是孩子真诚的呼吁。爱是自然界的第二个太阳。正是因为我们赋予了孩子一定的权利、机会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去参与,去体验,去发展,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着才是快乐的,学生才能像今天这样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才能真正放开手脚,大胆地去实践;才能张开思维的翅膀大胆地去创新;才能充满自信地去迎接挑战。也正因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走进春天,才能呈现出“春色满园关不住”的勃勃生机,才能开创出“桃红李白竞芳菲”的新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