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人接物的基本要求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往往反映在待人接物的礼貌上,因而青少年朋友们应从小养成懂礼貌、讲文明的习惯。下面是青少年待人接物的一些基本要求:
(一)尊敬长辈,见面问好;主动打招呼,不直呼姓名。
……同样,在各种人际交往的活动中,称呼得当,可使人感到亲切。我国普遍使用“同志”称呼,不论年龄、性别、职业、地位均可称,“同志”,但此称呼虽有礼,却稍显严肃,有时不妨改为“先生”、“小姐”或直接以职业或职称名称来称呼,如教师、医生可称为“×老师”、“×医生”,教授、工程师,则称为“×教授”、“×工程师”等。
(二)待人礼貌,说话文明,会用礼貌用语,如“您”、“请”、“对不起”、“再见”等;要讲普通话。
在正常的人际交往和社交中,交谈是必不可少而且是十分重要的。同样一种意思,话有三说,语言有美丑、文野之分。恭敬有礼的话语温暖人心,能提高语言的交际效能,美化人的生活;恶语伤人,语言粗野,强词夺理不仅伤人的心,而且会败坏社会风气,使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淡、刻薄起来。与人交谈中的礼节礼貌要注意哪些呢?
谈话时态度要诚恳、自然、大方、平等待人。语言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说话时站立端正,要做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精力要集中,不能东张西望或兼做其它事情。也不要做一些不必要的小动作,如玩弄指甲、摆弄衣角、搔痒、抓头皮等,也不能抓耳挠腮,摇头晃脑,或满不在乎。这样做不仅失礼也使自身显得猥琐。谈话中打哈欠、伸懒腰或不等人说完视线和注意力就转向他方也是不礼貌的。
要注意听取对方谈话,以耐心鼓励的目光让对方说完,自己不时应以“噢……唔……是吗……”等语陪衬。对方在讲话时,不要轻易打断或插话,不管对方态度或谈话内容,中间插话打断、抢过话头等都是不礼貌的。插话如果违背了对方原意或插得不着边际则明显表示出对人不尊重甚至揶揄的味道。如果因为未听明白或为了了解情况而必须插话,应先征得对方同意,如用这样的方式:“请等一等,让我插一句”,“请允许我打断一下”,“请让我提个问题好吗?”这样可以避免对方感到你轻视他或不耐烦之类的误解。话听不明白就下结论,在违背对方原意的情况就发表你的意见是粗鲁无礼的,常常会引起争执而导致不欢而散。
对长辈、师长、上级说话,要分别注意以相宜的礼貌表示尊重,但要人格平等;对晚辈、同学则要注意平等待人和平易近人。男女之间谈话要注意文雅,对不熟的异性不能开玩笑。公共场合言谈举止要文明,说话要礼让,幽默不可过度,否则让人感到油腔滑调,也不应旁若无人地高谈阔论,大声说笑。让人产生“这是个油嘴滑舌的家伙”的印象。
谈话时不可以手指指人,可以做小手势但不可以幅度过大,指手划脚也是失礼的。大惊小怪,过分紧张,失口失态都是不礼貌的。谈话绝不可以刻薄尖酸,也不可以喋喋不休地没完没了;不可以一言不发,也不可以表示出无事不知,无事不晓的“万事通”的姿态。这都会使人对你避而远之。
总之。与人交谈要热情大方,彬彬有礼,语言明快、清楚,不要东拉西扯,没完没了,使人不得要领。诚实而不虚假,自信而不骄横。
(三)在公共场合要注意自身形象。如打呵欠要抿着嘴,尽量避免别人觉察;揩鼻涕要轻声;咳嗽和打喷嚏应用手帕或纸巾捂住嘴,而且要尽量将头扭开;不要抠鼻子、挖耳朵,不要咬(剪)指甲;不要当众搔痒,舔手指翻书、数钱;不要把手指关节压得“咯咯”作响;不要挤眉弄眼;在严肃庄重的场合,不要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更不能萎靡不振。
(四)尊重他人隐私。拜访他人房间或家里时,要先敲门或打招呼,未经允许不要入内;不打扰别人工作、学习和休息。
(五)尊重与体贴父母,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孝敬父母、关心父母健康,主动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以减轻父母的负担;听从父母教诲,外出或回家要打招呼,必要时要写留言条;在生活上要学会自立、自强,自己的事情自己料理,不给父母或其他人添麻烦。
(六)尊老爱幼,互相帮助,勇于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如乘车、船时,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帮助有困难的人和残疾人。男同学要主动礼让女同学,在外出参观、旅游时要帮助女同学。和同学及其他人发生矛盾时,要冷静,不急不躁,克制自己的情绪,并及时寻找产生矛盾的原因。如果自己有缺点、错误,要多作自我批评,并认真改正;如果对方有缺点、错误,要以善意批评,讲究方式方法,从团结的立场出发,通过批评来达到团结的目的。
人活在世上要与各种各样的人频繁接触,难免会出现得罪人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诚心而适当的道歉不但可以弥补破裂的关系,而且还能促进彼此心理上的沟通,所以道歉也是很重要的礼貌,甚至是一门艺术。
(七)诚实,守信,敢于与不良行为作斗争。青少年要养成遵守信义的习惯、诚实,不说慌,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对不良行为要敢于批评,大胆制止,敢于主持正义和公道,维护社会公德,在为人处事中显示出新一代青少年的精神风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