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情操暖人心
我们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无论远近,无论亲疏,无论民族,能在一起就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关心,无相爱护,互相帮助。人遇困难,我为解忧,人在我前,谦恭礼让。诚心诚意尊重外地人更显示出一个人崇高的品格。
有一个很平凡的故事,却蕴涵着美好情怀,讲的是南国都市的一位14岁少年热情为一个外地妇女带路。有一天,刘志华在放学路上,路过一个“十字”街头,忽见前面有一大群人围着一个穿着少数民族服饰的老婆婆说说笑笑。志华拨开人群,见有几位同学也在那里看热闹,便问起情况来:“这婆婆怎么啦?”
“谁知道是那方神仙哩,说话难听死了。”
“准是迷路的,管她呢。”
刘志华心中不是滋味,看了看几个同学,不满地批评他们:“人家外地婆婆迷路遇上困难了,你们还这样待人?”那几个同学不以为然,反而讥笑起志华来。志华心中一颤,脸上发烫,但很快镇静下来,当受到批评的那几个同学悻悻离开之际,他走近婆婆,问这问那,可是双方语言不通。那婆婆一急之下竟泪流满脸地哭了起来。志华却急中生智从书包拿出纸笑着写下一行字:“婆婆,你发生了什么事呢?”这婆婆眼前一亮,于是接过志华的笔写下了一行歪歪扭扭的字来:“我迷路了,我要找女儿。”
志华明白了,于是他十分热情地安慰着这个少数民族婆婆,并找了一个地方让她坐下休息着,然后俨然婆孙俩一样在那里用笔交谈。不一会,志华便背起婆婆的背囊带着她穿巷过街去了。可是找了老半天,还是找不到婆婆女儿的家。志华转念一想,这样是不行的,得找民警叔叔帮助。于是他把婆婆安顿在一处便飞快到附近派出所找来民警叔叔为婆婆带路。当那婆婆找到了女儿家时,志华才回自己的家。
过了几天,那婆婆领着她女儿到学校找到了志华和校长,并当着校长和师生的面表扬了刘志华,还送来一面鲜艳的锦旗,上面写着:“小雷锋,美好情操暖人心。”这时羞红了脸的刘志华一个劲地说:“尊重外地人,给婆婆带带路,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的确,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可当时那么多人围观婆婆,还有人取笑她,但刘志华却没有那样做,而是十分同情她,关照她,为她带路,为她找民警叔叔,就是这种尊重外地人的行为闪耀着雷锋精神。然而,在今天,社会上不乏有些人对外地人不尊重,主要表现在:
1.对外地人称呼不文明,叫人不呼姓名,不用尊称,而是称人家什么“北佬”、“广东佬”,甚至叫人家“洋人”、“鬼佬”,这是对他人人格的损害。
2.买卖交易上不公平,对外地人有欺骗行为,对人家询问商品情况时不予理睬。
3.外地人发生困难,请求帮助,却视若不见。
4.尾随围观外地人。
5.讥讽外地人的生活习惯,突出的是不尊重人家的穿戴和饮食习惯。
6.遇小矛盾不相让,歧视甚至追打外地人。
7.遇外地人问路毫不热情,甚至指错让人家走冤枉路。
朋友,人在异地他乡,语言不通,什么都不熟悉。不了解情况,生活上,工作上一定会遇到很多不便和困难。可是“山水有相逢”,你我他(她),谁都有可能互为主客,都有可能成为“外地人”。有那么一天,你也遇上了上述的情况,你心里将会是什么滋味呢?其实,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有隔阂,不应该有歧视和偏见,应该互相尊重。“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一家亲”呵。人,有事才出远门,或好事或急事,而离开家乡往往是孤独的,为什么我们不尊重他人,助其一臂之力呢?再则,对外地人的尊重,实际上是对自己形象的爱护。异地他乡,一个陌生人得到你的关照,得到你热情的指引,他会在心中铭记着你,他会把对你,对你家乡的美好印象,把那纯朴的民风带回家乡。这时,你对外人的尊重,热情好客已是为你、为家乡争了光。
尊重外地人,遇有问路,认真指引,这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彼此尊重,热诚相待,美好的情操定能灸暖他人心灵。
请记住:在公共场所,我们有时会被陌生人拦住询问,这时,你态度一定要热情、友好,回答问话要耐心、细致。你的回答,可能会给陌生人带来帮助。切忌不要不理睬对方、或迁怒陌生人,因为这都是没有教养的表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