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暗示治疗法

暗示治疗法

时间:2023-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暗示疗法,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心理治疗方法。少数人接受暗示后,可能出现与暗示行为相反的反应,这称为负性暗示。试验结束后,施术者发出“咔哒声”,被试者咳嗽或喉部运动,给1分。总分是8分,得分在4分以上者,暗示性强,适于用暗示疗法。暗示疗法之所以能够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因,目前普遍认为是暗示与暗示作用的结果。首先,暗示能够对个体的生理活动产生明确的影响。

暗示治疗法

暗示疗法(suggestive therapy),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心理治疗方法。治疗者采用言语、动作或其他方式,也可以结合其他治疗方法,使被治疗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积极暗示的影响,从而不加主观意志地接受治疗者的某种观点、信念、态度或指令,解除心理上的压力和负担,实现消除疾病症状或加强某种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的目的。暗示疗法广泛地应用于强迫症、癔症、神经衰弱等神经症的治疗,也用于治疗疼痛、高血压、哮喘等心身疾病,暗示疗法的治疗效果往往取决于患者的感受性和对暗示的顺从性,患者对治疗的信任是暗示治疗的基础。

所谓暗示(sugsestion)即用含蓄或间接的方法,使某种信念在人的心理、生理、行为方面产生影响,从而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接受某种信念与意见。暗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暗示实施者不需要说明理论依据,而只是动机的直接“移植”;暗示接受者则不进行分析批判,只是盲从、附会地接受,对暗示现象的解释,目前尚不统一。巴甫洛夫认为,暗示乃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别赫捷列夫认为,暗示是每个人固有的一种现象,属于人类心理方面的正常特性;美国心理学家E·康克莱认为,暗示是认识作用的不加批判地接受,是一种信仰或准备动作的态度,暗示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其目的性可分为自然暗示和有意暗示;按其作用效果可分为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按其方式可分为自我暗示和他人暗示等。暗示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如言语、文字、表情、手势、物体、情境等均可以用来作暗示的手段。由于暗示既可以在觉醒状态下进行,也可以在催眠状态下实施,因此,暗示常与催眠结合起来,作为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在医学临床中应用。暗示更普遍地在艺术、宣传、商业广告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个体接受暗示的能力是不同的,即暗示性因人而异。一般地说,暗示性是与个体的气质、性格、文化水平、社会环境、智力水平、思维类型,以及年龄、性别、暗示实施者在接受者心中的权威、影响等诸多因素有关。容易接受暗示者的暗示性强,反之则弱。少数人接受暗示后,可能出现与暗示行为相反的反应,这称为负性暗示。判定暗示性强弱的方法可参见也布尔的《暗示性评定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1)手臂下落。让被试者右手平伸,暗示它越来越沉,沉得往下落,30秒后,下沉4英寸或更低者,给1分。

(2)手臂向上飘。让被试者左手平伸,暗示它越来越轻松,轻得向上飘。30秒后上飘4英寸或更高者,给1分。

(3)两手分不开。让被试者撒开手指,两手交叉,紧握,置于下腹部,暗示两手被粘住了,不能分开,反复暗示45秒钟,5秒钟后分不开手,给0.5分;15秒后分不开手,给1分。

(4)口渴幻觉。暗示“你太口渴了”。被试者有明显的吞咽动作、嘴动、润湿口唇,给0.5分,测试结束后被试者仍感口渴给1分。

(5)失语。暗示“你喉咙、嘴巴动不了啦,说不出自己的名字,给0.5分;15秒后仍说不出,给1分。

(6)身体不能动,暗示“你身体发沉,僵硬不能站立”,持续45秒。5秒后不能站者,给0.5分;15秒后仍不能站立,给1分。

(7)催眠后反应。告诉被试者,“本试验结束后,当我响起咔哒声时,你会不自主地咳嗽。”试验结束后,施术者发出“咔哒声”,被试者咳嗽或喉部运动,给1分。

(8)选择性遗忘。告诉被试者,“本测试结束后,你记不起第二项测试,只有当我说你现在想起来了,你才能想起第二项测试内容。”被试验者想不起,给1分。总分是8分,得分在4分以上者,暗示性强,适于用暗示疗法。这8项内容主要从三方面来概括:

(1)身体运动的暗示。被暗示的身体部分可以是上肢、手、发音器官以及整个身体。运动的性质可以是动,如左上肢往下沉或往上飘浮等,身体向前或向后倒;也可以是失动,如身体站立不能动,两手紧握后不能分开,嘴说话发不出声等。

(2)感觉的暗示。可以是嗅觉、触觉、痛觉或温觉的增强或消失,如将一带电线的金属棒置于被试者手上或额上,暗示“通电”后金属棒发热,发烫。将装有蒸馏水的小瓶,要被试者鉴别哪是“酒精”,哪是“汽油”等等。

(3)记忆的暗示。在一定条件下被试者能想起或不能想起某些事物。如治疗者将手轻轻放在被试者头上,暗示“你记不起今天是X月X号”。

暗示疗法之所以能够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因,目前普遍认为是暗示与暗示作用的结果。首先,暗示能够对个体的生理活动产生明确的影响。大量事实说明,一个人在接受暗示以后,不仅可以改变随意肌的活动状态,还可以影响不随意肌的功能,甚至出现各种幻觉,有些事例近乎于“神奇”,令人费解。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在一块木板的中心部位放置一个点,让被试者躺在这块木板上,并保持原来的平衡状态,再令其在头脑中想象自己骑在自行车上,用力蹬车的情景,但不做实际动作。经过这样的一段暗示之后,一般地都会出现靠脚的一端下降,靠头部那一端上升,使原来平衡状态破坏的现象。研究证实,这是由于被试本身在用力蹬车这样一个观念的影响下,下肢出现了意向性运动,这种意向性运动造成下肢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重量相对增加,从而使平衡遭到破坏。

此外,暗示对人体的脏器、感觉等也都有明显的影响作用。曾经有一位著名的心血管医生,对自己的心脏功能进行了仔细地研究后,竟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脏收缩与扩张,接着又出现了心动过速和心律不齐现象,只好到外地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才得到恢复。

还有其他的一些实验,也充分地说明了暗示的作用。如对个体进行暗示吃饱,结果会引起只有在真正吃饱时才能出现的白血球增多的现象;而当对个体暗示饥饿时,则会出现与真正饥饿相同的白血球含量降低的现象。由暗示使人产生寒冷感觉时,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量会增加30%,这与真正处于寒冷状态下的呼吸情况是一样的。还有一种发生在暗示性极强个体的“假性烫伤”。当用木棒轻轻接触被试者皮肤,并暗示这是用烧红的烙铁在烙他时,过一段时间会令人信服地看到接触部位发红或出现水泡。

不论是自我暗示还是他人暗示,对人的心理和行为都有明显的影响作用。教师可通过对差生的积极暗示,使其觉得自己受到老师的重视而努力学习。“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产生主要就是学生受到老师暗示的结果。在实际的运用中,可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选取各种不同的暗示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自我暗示(self—suggestion),个体对自我进行的暗示。在这个自我刺激的过程中,主体首先把某种观念、指令或其他内容暗示给自己,然后通过想象,自信与之相应的事实或情境的存在与出现。虽然在实际上缺乏可能实现的客观条件,但是,上述自我刺激的结果,却使主体在心理或生理方面发生了相应的效应,在行为和主观体验上也产生了相应的效应。例如,为了办事必须在明天清晨三点钟起床时,在没有闹钟或不需别人唤醒的情况下,到时候自己会准时起床,这就是睡前自我暗示的结果。自我暗示经常在意识或无意识中发生,但是不管哪种情况,都会导致个体出现一定的行为或心身反应的结果。

(2)他人暗示(non—selfsuggestion),他人暗示是一种与自我暗示相对应的暗示方式。在他人暗示过程中,暗示信息或刺激是由他人向被暗示的主体实施的,主体在不加批判地接受暗示后,产生了特定的知觉、观念、信念、感情或行动等现象,例如,在医生的暗示下,患者觉得自己的哮喘症状得到了缓解,就是属于他人暗示。

(3)直接暗示疗法(direct suggestion therapy),治疗者采用直接暗示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方式。直接暗示是指个体由其所处的环境或所面对的事物直接引起的暗示。例如当某人看到桌上摆着的饭盒里留有他所偏好的食物时,本来不饿时却感觉饿得很,就会把饭盒里的食物吃了。这就是直接暗示。治疗者用暗示性言语对坐在面前的患者进行说明、鼓励等,就是利用直接暗示在治疗。

(4)间接暗示疗法(indirect suggestive therapy),即借助于间接暗示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间接暗示是指必须借助中介性的联想所引起的暗示。如某学生看到同学之母前来探望该同学,令他想起自己的母亲,于是也要尽快回家与母亲团聚,这就属于间接暗示,间接暗示疗法也要配合言语暗示,如生物反馈治疗时,让患者联想海滨上静卧的情景,以达到自我放松的目的,就是运用间接暗示疗法。

(5)自然暗示(natural suggestion),个体在无意中,即在没有一定目的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暗示作用。例如,在礼堂听报告时,听到会场中别人的咳嗽声,自己也不由自主地随声咳嗽,就属于自然暗示,治疗者可以利用这种暗示。预先设计一个场景,使患者在进入这个场景时受到积极的暗示。

(6)积极暗示(positive suggestion),收到积极效果的暗示。医学心理学的理论认为,积极暗示能增进和改善人的心理、行为及机体的生理机能。例如,医生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所表现出的平静态度和给予的安慰和鼓励,会使患者感到症状减轻或病情好转,这就是积极暗示的作用,自我暗示或他人暗示均可以实现积极暗示。

(7)消极暗示(negative suggestion),收到消极效果的暗示。医学心理学的理论认为,消极暗示能扰乱人的心理、行为及机体的生理机能。例如,医生在看到患者的化验报告时,当面表现出的惊慌不安的态度,使患者的症状加重就是消极暗示的结果。消极暗示与积极暗示一样,都可以通过自我暗示或他人暗示来实现。

(8)权威暗示(authority suggestion),利用人或事物的权威性进行暗示。例如,在产品广告中,经常引用科研部门或专家的鉴定结论,使用户感到可靠与信任,这就是权威暗示的应用。在心理治疗中,可以采取由患者敬佩、崇拜的人对他进行暗示,如把普通的止痛药说成是由哪儿进口的最高级的治疗该病的特效药,吃下去就会有反应等等,患者很容易学到这种暗示。

(9)言语暗示(speech suggestion),通过言语方式所进行的暗示。由词汇和语法组成的语言不仅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且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表现,运用言语来表达事物的现象和概念,并提供信息,能使受暗示者发生心理、生理和行为方面的改变,起到暗示作用。例如,治疗者对患者疾病的解释和说明,使其感到症状好转,就是一种言语暗示。

(10)药物暗示(medicinal suggestion),通过药物对机体作用的客观现实,使患者产生暗示作用。在心理、生理或行为方面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缓解症状的目的。例如,治疗者在给患者用药的时候,告知,如果发现尿的颜色有了变化,疾病就会好转,在患者果真看到这种事实后,病情随之有了转机,这就是药物暗示的实例。

(11)情境暗示(circunnstandal suggesdon),一种暗示方式,通过特定的情景或环境,使接受暗示者触景生情后得到暗示作用。发生心理、生理或行为方面的改变。因为各种信息都能起到暗示作用,所以情境暗示也作为一种暗示疗法在临床上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