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在西班牙文中的含意是“圣婴”。它原是南美洲厄瓜多尔和秘鲁的海岸渔民对温暖洋流的称呼。典型的“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在圣诞节前后,并能持续几个月之久。这时期渔产减少。所以渔民们经常利用此时在家休息及修补渔具。有时这股暖流和断渔能持续到5月甚至6月。久而久之,这种扰乱渔民正常生活,也带来暴雨降临的系列现象就称为厄尔尼诺。较强的厄尔尼诺不仅影响到8000千米南美洲海岸,还跨过了太平洋赤道,并能影响到全世界。
“厄尔尼诺”的征兆与反应
人们经过大量的海洋和大气的调查研究发现:在厄尔尼诺出现的前一年,贸易风比较强盛,引起暖水块在菲律宾东部海上蓄积。而在厄尔尼诺快要出现之前,太平洋东西贸易风减弱。该暖水区会慢慢越过赤道向南太平洋传播,几个月后到达南美西北部海岸,形成厄尔尼诺。一般的厄尔尼诺现象仅维持1.5年。强的厄尔尼诺现象可持续3年左右,厄尔尼诺的出现,造成海水温度升高,使海上鱼类大量死亡,海鸟绝迹,严重影响了渔业生产。
经过对大气和海洋的大规模观测调查发现:海洋长期变动的厄尔尼诺现象与大气的南方涛动有密切关系。东太平洋的海面水温上升,太平洋赤道区域东西气压梯度变小,西向的贸易风减弱,从而减弱了赤道海洋的涌升,使海面水温升高,出现所谓“暖期”。反之,东太平洋的海面水温降低,东西的气压梯度变大,强的贸易风引起海水强的涌升,海面水温也降低,出现所谓“冷期”。海面水温和大气的这种周期性变化,就造成了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的周期变化。因此,对厄尔尼诺的研究发展成为对海洋和大气的大规模综合研究活动。
气象学家们还发现,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平面气压之间存在着“跷跷板”式的关系,往往一边气压升高,另一边气压降低,此现象被气象学家们称为“南方涛动”。南方涛动与“厄尔尼诺”的关系极为密切,“厄尔尼诺”期间南太平洋地区海平面气压下降而热带西太平洋至印度洋地区气压上升。所以人们又把“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合起来称为“厄索”。
“厄尔尼诺”的巨大危害
1982~1983年的厄尔尼诺,据众多的观测资料,可以认定是20世纪最强的一次。那是在1982年5月,通常由加拉帕戈斯群岛吹往印度尼西亚的东风开始变弱。至国际日期分界线以西,风向变成了西风。于是那儿下了一段时期的暴风雨。几周以后,随着这风向、风速的改变,太平洋上也产生了变化中太平洋圣诞岛的海平面上升了几厘米。到10月份,向东延伸到厄瓜多尔的上万千米的海平面上升了0.3米。与此同时,西太平洋的海平面下降,环绕在许多岛外的珊瑚礁上层受到破坏。加拉帕戈斯群岛和厄瓜多尔沿海的海水表层温度由通常的略高于21℃上升到了超过27℃。随此变化,海洋生物立即有所反应。圣诞岛的海平面上升使海鸟遗弃了它们的幼鸟而四散逃亡,亡命地寻找食物。到1983年中期秘鲁海岸带的条件恢复正常时,有25%的成年海豹、海狮以及它们当年所产的全部幼兽都死亡了。
从智利到哥伦比亚太平洋沿海,正常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水域中的鱼类或迁徙,或游向南极。一个意外的丰收是温水海扇大量涌集到了厄瓜多尔的海涂。这次厄尔尼诺也影响到了陆地上,厄瓜多尔和秘鲁北部在6个月内降了2500毫米的暴雨,使原本干旱的海岸带不毛之地变成了草原,还点缀着多处湖泊。草地植被吸引了成群的蚱蜢。于是蟾蜍和鸟类大饱口福,大量繁殖。近海的鱼类乘洪水游进河流和新湖。当湖水干涸时当地居民获得了渔产丰收。在一些洪水海岸带河口,鲜虾捕获量创造了历史记录。但也有坏事相随,疟疾在当地流行。这次强烈的厄尔尼诺造成的经济冲击相当巨大。厄瓜多尔和秘鲁的渔业损失最大。往年的特产鲲鱼收成极小,沙丁鱼也大多转到了智利海域。这次厄尔尼诺还在更大的太平洋范围造成了影响,台风改变了原来的路线,袭击了素无恶劣天气的夏威夷和塔希提岛。西太平洋地区因季风雨东移而出现旱灾,并引发了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的森林火灾。冬季暴风雨袭击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也使美国南部广大地区造成洪涝灾害。所有这些,使这期间的世界经济遭受了810亿美元的损失,给人类带来的苦难则无法估计。
▲厄尔尼诺造成异常天气出现
1997~1998年,又一次强劲的厄尔尼诺影响了太平洋岛国。如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和马绍尔群岛等国家普遍遭受了几个月的极度干旱。从1997年12月到至1998年4月,5个月的降水量在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庞佩州只有多年平均值的19.8%(1982~1983年厄尔尼诺时为12.7%),在楚克州只有16.2%。厄尔尼诺在中太平洋地区造成的大干旱,除了酿成淡水供应的困难外,还使许多椰子树枯萎、死亡,也使当地粗放的天然农作物大减产。只有联合国援助项目钻了井的试点地区,才得到了地下水的灌溉。
▲马绍尔群乌
“厄尔尼诺”成因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常现象?许多科学家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
拉尼娜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小女孩”“圣女”的意思,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因此也称反厄尔尼诺现象。它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拉尼娜与厄尔尼诺性格相反,随着厄尔尼诺的消失,拉尼娜的到来,全球许多地区的天气与气候灾害也将发生转变。总体说来,拉尼娜的性情并非十分温和,其气候影响与厄尔尼诺大致相反,其强度和影响程度不如厄尔尼诺,但它的到来也可能会给全球许多地区带来灾害。
有人从自然现象中找原因。一些人认为是由于太平洋赤道信风减弱,造成了“厄尔尼诺”现象。还有一些人认为是由于西太平洋赤道东风带的持续增强,造成了太平洋洋面西高东低的局面,才形成了“厄尔尼诺”现象。也有人认为,由于东南和东北太平洋两个副热带高压的减弱,分别引起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的减弱,造成赤道洋流和赤道东部冷水上翻的减弱,从而使赤道太平洋海水温度升高,形成了“厄尔尼诺”现象。还有人从地球的运动方向上找原因。持这种想法的人认为,“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与地球自转速度大幅度持续减慢有关,一般出现在地球自转由加速变为减速的时期。这是因为当地球自转速度大幅度减慢时,赤道附近的海水或大气便可获得较多的向东角动量。引起赤道洋流或赤道信风的减弱,进而引起赤道东太平洋冷水上翻的减弱,这就造成了赤道东部和中部太平洋大范围海表温度异常增暖的“厄尔尼诺”现象。
关于“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能有这么多种说法,这就表明至今还没有一种具有绝对说服力的权威观点,还需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