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与青春期的交锋
——亲子冲突的辅导
上海市奉贤区教师进修学院 张 珏
乖巧女儿骤然失控
周末的下午,咨询室里来了这样一位来访者,她是某中学的初三语文老师,今年48岁。丈夫离岗退养在家。他们有一个非常乖巧的女儿,今年上高三,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形象各方面也不错,是一个很让人骄傲的“千金”。可是最近她非常苦恼,因为这段时间女儿与班上的一位男生走得很近,她担心他们在恋爱,她很焦虑,这么关键的时刻怎么可以分心呢?找女儿谈话时,女儿有一些非常激烈的言行,比如她说:“你这样会耽误学习的”,女儿就说:“你怎么知道一定会耽误呢?他一直在帮我啊,如果说真的耽误了,也不需要你来替我承担。”面临不久后的高考,女儿的成绩不上反降,由之前的前五名,退至现在班里三十几名,她担心女儿这样下去连大专都考不上,她非常焦虑!前些天,为了阻止孩子们见面,她把女儿反锁在家,结果女儿一个多月不理她,还扬言要离家出走,家庭气氛非常不愉快。“我究竟该怎么办?我现在都快发疯了!”说完,便伤心地哭了起来。
中年母亲不堪重压
心理咨询过程中,我已明白这位来访者面临着“更年期危机”问题。许多医生的临床经验显示,45—55岁这一年龄段的知识型妇女是罹患更年期综合征的高危群体,她们在“抑郁、烦躁、失眠、易怒”等神经、精神症状上的发病率较其他妇女要高。下面的一段谈话进一步地证实了我的推断。(咨:咨询师;访:来访者)
咨:除了女儿不乖,还有其他的事让你烦心吗?
访:有,最近各方面都糟糕透了!
咨:能具体说说吗?
访:我是学校的语文教研组长。开学初,老校长与我商量,为了保证这届初三学生的升学率,要我继续担任初三语文的教学工作且兼任一个班的班主任。起初我没答应,因为女儿今年高三,我想好好照顾她的饮食起居,可老校长那恳切的目光一点一点地动摇了我的意志。最后,我只能对女儿说“对不起”,无奈之下接了现在的这个班。为了与新接班的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我一有空就与他们谈心,可青春期的孩子真让人闹心,一会儿与其他班级的孩子打架,一会儿发生“早恋”,还总有那么几个差生不交作业。我一天24个小时,除了睡觉,其余时间都扑在工作上!可三个月过去了,一点起色都没有,班级总分还是名列全年级倒数第一。工作不顺,女儿又不争气。哎,烦死了!
咨:像这样“烦躁不安”持续多久了?
访:(思索片刻)有三四个月了。
咨: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不适吗?
访:总感觉累,可又睡不着,特容易激动,还总忘事儿。对了,上星期去医院看了,医院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
像这样一位处于更年期的知识妇女,原本的更年期焦躁情绪和职业压力,已使其形成了一个水火不容、相互冲突的心理状态,现在又要她去面对青春叛逆的女儿,这么多的烦心事一下子蜂拥而至,不压垮她才怪!
在这场更年期母亲与青春期女儿的对抗中,你让谁忍都不行,对谁压都困难。与来访者商量之后,我们将咨询目标定为:主动缓和母女关系,稳定女儿情绪,保障女儿顺利应考。
身心兼治缓解焦虑
妇女更年期焦虑是常见的情绪障碍,表现为容易紧张着急、心烦意乱、脸红发热、睡眠质量差。从年龄和症状来看,案例中的来访者似乎处于更年初期和中期之间,反应不是很剧烈。所以我建议她:一、按时服药;二、学做放松操;三、尽量抽时间锻炼身体;四、听音乐转移注意力。我认为只要来访者能认真服用药物,加上她多年的教育修养,采取心身兼治的策略,应该能很快度过。果然,两周之后,来访者已然能较好地控制住自己焦躁情绪。
换个角度再看问题
东方文化讲究传统,绝大多数家长都不鼓励孩子过早地与异性亲密接触。所以,案例中的来访者在得知女儿与一男孩关系过分亲近后,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反应纯属正常。为了让来访者带着一种平和的心态在宽松的氛围下谈话,我们第二次的谈话没有直接从女儿“早恋”这个话题切入,而是从一些能给她带来愉悦感的话题入手。
咨:学校领导很器重你哦!
访:(面带喜悦)你怎么知道?
咨:你看他们让你担任了那么多重要工作——教研组长、班主任、初三语文。之前,你的工作一定很出色哦。
访:是的!我连续带了六届初三毕业班,所教班的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区前茅,因此,我曾荣获“区优秀班主任”、“区优秀园丁奖”的称号,还连续两年行政记功。
咨:辛勤的付出,得来了丰硕的成果哦。
她粲然一笑。
咨:做过几年班主任?
访:88—96年,做过八年班主任,后来因为做了教研组长忙了,学校就不让我再做了,今年因为特殊情况他们又让我接了这个班。
咨:以前做班主任的时候,班里有没有你所谓的“早恋”孩子?
访:有,但都被我制止住了。
咨:是吗?用什么办法止住的?说来听听。
访:总的说来是把“早恋”扼杀在萌芽状态。当我发现孩子有这个苗头的时候,首先把他们的座位分开,然后分别谈话,告诉他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恋爱会耽误学习的,随后分别与父母联系,让他们的父母盯紧点,不让他们在校园之外的时间与空间接触。
咨:家校联盟,加强教育,及时阻止,这样做的效果好吗?
访:那时的孩子吧,还是蛮听话的,反正找他们谈话后,他们会有所收敛,表面上基本看不出来。
咨:嗯,看起来这方法还是挺不错的。上次听你说,现在这个班上也有学生两两走得比较近的现象?
访:是的,一接班我就发现了两三对。
咨:还真不少哦。找他们谈过吗?
访:谈过了,效果不明显。
咨:没达到预期效果?
访:(沉默片刻)哎,现在的孩子怎么越来越不听话了呢?和我那不争气的女儿一样,要么假装听你的,过后我行我素,要么,干脆不理你,把你气个半死。
咨:你可能在想:为何同样的方法在他们身上却不奏效呢?
访:是的。
咨:有答案了吗?
访:可能我的教育方法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孩子了,但目前我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咨:你不妨换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收获?
接下来,我是这样给来访者建议的:当你发现孩子与异性走得比较近的时候,先不要横加指责,可以说:“有男生喜欢我们的女儿了,妈妈很高兴,但是我不太清楚你是怎么来处理这种情感的?”当母亲首先摆出接纳的态度,那么女儿就愿意跟你说,孩子总是依赖父母亲的,他们愿意跟父母讲。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跟孩子讨论,但是不要说异性交往过密是坏的事情,是糟糕的事情。如果家长这样告诉孩子,势必会引起冲突,她的内心会两难,产生分裂性的痛苦。再者,孩子会觉得跟父母的关系变糟了,会出现焦虑,这种痛苦、焦虑会使孩子的学习垮下去,结果事情变得更糟。
另外,不妨把你所谓的“早恋”看成是一种资源。不少有这种倾向的孩子学习很好,两个人相互鼓励、促进,后来都考上好大学。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紧张的学习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孩子总需要寻找某种发泄情绪的方式,比如上网、玩游戏、运动、交友等。游戏和上网容易让孩子上瘾,所以不是好的选择,如果交朋友有节制,应该是不错的选择。往往孩子都这样,父母怎样纠正某个习惯都无效,朋友稍加指出,立即就改了。交朋友是孩子社会化过程的重要任务,交异性朋友,同样也是孩子性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16岁以上的孩子,从心理发展需要看,应当鼓励他们交异性朋友,关键是不能交坏朋友。孩子如果交了一个家庭和睦的孩子、学习好的孩子,对学习并没有影响,有时还会促进学习。但如果孩子交了社会上的朋友、不爱学习的朋友,学习都会退步。所以,交什么朋友比“早恋”本身更值得家长关注。
还有,高中生与异性同学走得比较近,我认为这是他们寻找学习压力的缓冲、青春期反叛、自我体验的混合物,实质是把对同性接触的依恋经验转移到异性接触中,只恋不爱。家长要不断地淡化孩子“早恋”中爱的意味,增加友谊或情谊的味道。
从容不迫应对“早恋”
来访者明白了“先认同孩子,孩子的防御就减轻”的道理之后,与女儿的关系也缓和了许多。三周之后,当她第三次踏进咨询室大门时,脸上洋溢着笑容。
咨:看来最近与女儿处得不错哦。
访:是的。她越来越听话了,成绩也有所回升。
咨:太好了!能具体说说吗?
访:回去之后,我想了很久,为了女儿的前途,我下决心改变自己。我听取了你的建议,不仅不制止女儿与那男孩的交往,而且还故意欣赏她的选择:有眼光,那男孩不错啊!你要珍惜他哦!要好好学习让他保持对你的欣赏与尊重哦!
咨:你是在利用“早恋”资源,引导孩子从“与异性交往”中获益,从而促进她学业进步。很聪明的方法!不过,她能接受你这一百八十度的转弯吗?
访:起先,她一直用怀疑的目光看着我,不理我,可后来终于被我打动,慢慢地放松警惕,悄悄地打开心扉。
咨:关系大于教育,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孩子的根本。当你和孩子建立起这样的关系后,你会发现,你希望孩子怎么变他就会怎么变。
访:对的!后来我叮嘱她与男孩交往的时候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哪些地方能去,哪些地方不能去,她都一一答应我。
咨:对于孩子的这个情况,你爱人是什么态度呀?
访:他一个大老粗,懂什么呀?
咨:你似乎对这段婚姻不太满意哦。
访:要不是当年我们家落难了,我才不会嫁给他呢。一个农民,既没文化,又没一技之长,几年前就离岗退养了。
咨:孩子与父亲的关系如何?
访:在家他们几乎不搭话。唉,不要提他了!
她把目光移向了窗外,从她的眼眼睛里我读到了“纠结”两个字。
咨:(我转换话题)看来,你与女儿的关系已经很融洽喽。
访:是的,所以今天我一是来感谢你,再则希望你有空的时候找我女儿谈一谈。
我答应了。所以有了第四次咨询。
宁心静气迎接高考
在与女儿的交谈中,我进一步地了解到:女孩上小学的时候,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听到母亲在自己面前叹气,总认为是自己不好,做错了事情,对不起母亲,所以表现得很乖很听话。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越来越讨厌母亲,因为母亲在家里总表现出对现状的强烈不满,好像她和父亲欠了她许多似的,于是她就总和母亲对着干,存心气她。她也知道这样不好,但控制不住。
随后,我帮她分析了原因:首先,你是非常善良懂事的孩子,小时候看到母亲不开心,总认为是自己不乖,惹母亲生气,对母亲存有愧疚感。可进入青春期以后,虽然在潜意识里仍然会感到愧疚,但是年龄的特点需要把愧疚引发的压力释放出来,于是这种压力就会转化成愤怒。你会认为母亲的情绪是故意的,是一种对你的压迫,并由此产生更加逆反的情绪和行为。这一切看似在对抗母亲,实际却是对抗自己心中真实的愧疚和焦虑。另外,你的这些行为举止,还可能是因为母亲管教太多,你潜意识里想完成与母亲的亲密分离;而你喜欢与异性交往,可能是因为长期得不到父亲的关注,在寻求社会补偿……
我运用认知疗法,让她重新审视自己,把关注放在父母身上,把心放在当下的高考上。
尾 声
四次面询之后,母女关系逐渐缓和,战争渐渐平息。女儿似乎不再与来访者对着干了,有时有了心事也愿意告诉来访者了。来访者因为知道了女儿的心事,也不再表现得焦躁不安。最重要的是,女儿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理想的大学。来访者第一时间把喜讯告诉了我。在咨询室里,她再一次落泪,那是喜悦的泪、欣慰的泪、感激的泪……
个案小结
1.要教育孩子理解“母亲的焦虑”。“母爱博大、深厚,但也有疯狂的一面”——这是作为旁观者的专家的话。母亲的焦虑与母亲社会角色的负担过重有关。当今,女性在求职、晋升等方面不得不面对比男性更多的障碍。与此同时,在传统的两性分工的主流观念之下,女性又不自觉地承担起更多的持家及教育孩子的责任。因此,“母亲的焦虑程度在明显地增大”便不足为奇。教育者应引导孩子,面对母亲的焦虑不要一味地躲避与抱怨,理解并关爱母亲是帮助母亲缓减焦虑的最佳方法。
2.家庭教育是父母共同的责任。研究表明,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是有所侧重的。婴幼儿时期以母亲的教育为主,小学阶段父母的责任各半。而上了初中以后,母亲的影响力下降,父亲的影响力变大。而本案中,父教是缺失的。有人曾经打过一个非常通俗的比方:在家庭教育中,如果把父亲比作一棵大树,母亲则是一片绿草地,母亲更多地提供给孩子温情、舒适感;而父亲则提供力量、支持与依靠。有资料表明,平均每天能与父亲共处两个小时以上的孩子,要比其他的孩子智商高,男孩儿更像小男子汉,女孩儿长大后更懂得与异性交往。在孩子的成长中,父亲与母亲的不同角色功能是无法相互替代的。
3.理性面对学生的异性交往。交朋友是孩子走向社会认同、心理社会化的重要阶段,交男女朋友,同样也是孩子性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16岁以上的孩子,从心理发展需要看,应当鼓励孩子交异性朋友。与异性走得比较近,这是寻找学习压力的缓冲、青春期反叛、自爱体验的混合物,实质是把对同性接触的依恋经验转移到异性接触中,只恋不爱。家长与教师要不断地淡化孩子“早恋”中爱的意味,要引导增加友谊或情谊的味道。
[点评]
这是一个亲子冲突的家庭辅导案例,更确切地说,是做处于更年期母亲的“亲子教育焦虑”的咨询工作。高中生正处于少年到成人的过渡期,在自我独立性与日俱增的同时,男孩女孩的朦胧青春情感也悄然而来,然而父母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情感,往往把孩子的情感视为“不听父母话”、“逆反”。于是“更年期”与“青春期”的冲突常常发现在家庭生活之中。孩子与异性同学交朋友,便成了父母的“心病”。
本案张老师的辅导工作颇有成效,有如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其一,关注到妈妈更年期的烦恼,张老师为来访者(学生的母亲)提出了缓解更年期综合征的建议,把亲子冲突辅导的重点放在家长身上,抓住了冲突的关键;其二,指导家长运用换位思考,正确对待孩子的情感问题,既把道德规范告诉孩子,也要情感升华。用“导”而不是“堵”的思路,正是体现了心理辅导的理念;其三,指导家长为孩子高考创设了一个安静的环境。高三阶段,孩子学习压力大,家长压力也大,容易产生亲子冲突,家长的心态往往影响孩子的心态。另外,张老师在与来访者咨询对话中,所使用的面谈技术,也比较符合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者的要求。
可以改进之处是:处于青春萌动期的少男少女,父母不仅要理解孩子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孩子处理自己的情感,积累积极的经验,进而培养爱的能力。从这个要求看,张老师对家长的咨询,还可以有改进的空间。另外,从缓解母女冲突的问题上,父亲的资源如何利用,也是家庭辅导的一个切入点。而张老师只是在小结时提到了父亲角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并没有采取行动。
(点评人:吴增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