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童话——再读《安徒生童话》有感
解国霞
1805年4月2日,有一只用捡来的旧棺材板做成的小床,放上了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
这个孩子叫安徒生。他用笔编织了一张好像有魔法的网,他一网又一网地捕捞起一个个美丽的童话。
同许多人一样,对于世人景仰的安徒生童话,儿时的我并不喜欢,觉得太残酷、太忧伤,优美的文字对于理解力不强的孩子来说又太繁复。可是现在,年龄大了,生活经验丰富了,再来阅读安徒生童话,不再是年少时的浮光掠影,更多的是停下来慢慢地琢磨一番,这才开始领会它们的深刻意义,发现这是一本写给大人看的童话。
《海的女儿》写的是一条小美人鱼奋不顾身追求爱情的故事,结果她没有得到爱情,但为了更高尚的爱而变成了大海里易逝的泡沫。过去看这个故事觉得很伤心,觉得应该给小美人鱼一份完美的爱情作为结局。现在看,才看出里面深藏的对人生的领悟。恐怕现在,我们对爱情执著的追求常常不可避免地以伤心收场,但我们可以像小美人鱼那样,以另一种选择来收获自己的灵魂。我们的灵魂,会在这种置生死于度外的全力付出中得到成长,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不是悲剧。
《柳树下的梦》、《单身汉的睡帽》确切地说已经不像童话了,从中我们读到了太多的感伤,感到了一股神秘的宗教性的力量贯穿于其中,甚至感觉作家把自己的人生感受都写了进去。这是童话吗?不!这是真实的、深刻的人生。
《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所有读过这些童话的人,用欢笑、用泪水回报了安徒生。我不知道是人类回报安徒生更多,还是安徒生给予人类的更多。
小时候,安徒生童话陪伴着我,美人鱼为我唱歌,拇指姑娘和豌豆公主为我讲故事。我曾经为换东西的老头开怀大笑,为幸运的贝尔高兴……安徒生童话让我懂得了生命的美丽,使我获得了成长的快乐。
我不知道,如果没有童话,我该怎么长大?
所以,现在当上了老师的我,每次带新班,总要和学生分享安徒生童话,引导他们走进经典的童话,认识《拇指姑娘》中那个心灵手巧的女孩、《丑小鸭》中那个最终破茧成蝶的白天鹅、《卖火柴的小女孩》中那个向往温暖的小姑娘、《皇帝的新装》中那两个狡猾的骗子和那个自欺欺人的皇帝。
但是,曾经有多少孩子,没有读过童话就直接长大了。
记得在教二年级的时候,我在班里作了个调查,调查学生家里有安徒生童话书籍或曾经阅读过的有多少,结果出乎我的预料,一半人数都不到。这其中的理由大家可能略知一二,现在很多家长的精力往往集中在孩子的课程学习上,奥数是他们要攻克的难题,英语补习是他们的“第二战役”,甚至宁可学弹1、2、3,也未必会让孩子去阅读童话书。或许在今天,安徒生童话并不是孩子们成长的唯一精神食粮,他们的视野比我们当年丰富得多,电视、网络和各种媒体,每时每刻都在给他们灌输“竞争时代”的最新理念,应试教育的指挥棒成了教师和学生头上的紧箍咒,谁会关心卖火柴的小姑娘?谁会为小人鱼流眼泪?天真和快乐成了奢侈品。
唉!谁说这个时代不需要童话?!
不需要童话的年代,就没有想象力,没有年轻活泼的生命,没有生机勃勃的童年。童话的魔力,印证了人类对想象力、对真善美的永恒的追求。
世上已无安徒生,但魂在童话中,魂在生活中。
童话的开头常常是:很久很久以前。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安徒生。
很久很久以后,更需要安徒生。
作者的话:儿童需要童话,纯洁的、梦幻的、健康的、成长的快乐;成年人更需要童话,没有什么比一个人已经长大了,还能重新安静地读一段童话,更能够荡涤心胸和灵魂了。来读读童话吧,让我们共同守护住自己的精神家园,感受一种精神的濡染,拥有一个飘逸着芬芳的精神世界。愿童话像那美丽的贝壳,永远闪亮在我们的梦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