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家长也需要
俞寿琴
12月2日晚我收到一条短信:“今天孩子回家,特别高兴地告诉我,俞老师表扬他交作业,还说原来交作业是件快乐的事。谢谢您细心的呵护,看见他满脸的笑容真好。小陈家长:王丽。”看完这条短信,我的思绪回到了9月。
新学期开始,又接了新的一年级班,一年级的孩子对一切感觉都是那么新鲜,连我的心情也跟着阳光起来。
可是几节课下来,我发现班中有一个小男孩上课总是低着头,对学习的知识不感兴趣,从没有举过手——他就是小陈。从他的回答中,我发现他的学前知识少得可怜。我以为是孩子怯生,所以上课尽量关注他,表扬、鼓励全用上了,可是收效甚微。他的作业永远是全班最后完成的,回家作业要么少做,要么干脆不做,每个老师看到他都很头疼。不管我如何苦口婆心地教育,他都无动于衷。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他越来越失望。
无奈之际,放学时我留下了他,等来的家长却是他耳聋又絮絮叨叨的外婆。
于是,我电话联系了家长。从他妈妈口中我得知,孩子的父母都忙于工作,爸爸一直在外地搞工程,妈妈是公司的部门经理,晚上还有许多应酬,孩子就只能跟着外婆。我对家长说:“我理解你们夫妻俩的困难,但是孩子正是需要你们关注的时候,可不能放弃呀!尤其是男孩的家长,做爸爸的更要和儿子沟通了。”妈妈忙不迭地答应以后早点下班照顾孩子,跟孩子一起学习。我又跟他的爸爸通了电话,强调了陪伴男孩子学习、沟通的重要性。
虽然做了一系列的努力,但我知道长期养成的习惯是难以一下子改掉的。果然,一个星期下来,孩子没有明显的进步,反而上课越加没精打采。甚至一到下午就昏昏欲睡。我急了,找来了家长。他爸爸说:“我每天晚上都辅导到10点多,他就是学不会,太笨了。”语气中有灰心丧气的成分。我问:“怎么会辅导到这么晚呢?”原来家长晚上8点多才回家,这时孩子已经昏昏欲睡了,再把孩子拖起来,这不是在糟蹋孩子吗?我的心里虽然这么想,但不能这么说啊。于是,我表扬家长:“你真是太辛苦了,又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孩子进步了,上课肯发言了。”话锋一转,我说:“不过,你有没有发现孩子的睡眠不足,精神很差。你能不能早点回家陪伴孩子学习,让孩子早点睡觉,这样对他的身心都有好处。”家长受到鼓励,十分高兴地答应了。
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陈的“柳暗花明”之时就在一堂语文课上。上课伊始,我照常要学生复习词语。当一个个学生流利地读出词语时,我的眼角瞄到了一双渴求的眼神,就像一株瘦弱的枯苗在等待阳光雨露的滋润,急切希望得到肯定。我定睛一看,原来是小陈。这时我意识到,也许转机出现了。我连忙叫了他的名字,他慢慢地站了起来,全班同学的眼睛都盯着他。刚开始他有些害怕,声音非常微弱,有的学生已经不耐烦了,叫嚣着“我来,我来”。这时,我说:“小朋友,我们给点掌声,鼓励鼓励吧!”于是我带领大家鼓掌,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也许是掌声给了小陈力量,他的回答既正确又响亮。我不失时机地表扬他:“真棒!你的回答非常正确,后鼻音读得真准,声音也很响亮。老师要送你一枚笑脸徽章!”他的这次表现让许多同学刮目相看。当他坐下去的时候,我看到了他嘴角的那一丝微笑。原来墙角的小花也有微笑的权利。
而从这一朵灿烂的微笑中,我看到了希望。这时,我猛然意识到:我从来就没有夸奖过小陈,我对他的只有一次又一次的批评,他得到的批评远比夸奖要多。教师要承认差别,尊重差别。小陈身上有不足,而我要做的就是正视他的不足,引导他改善,而不是把他的错误扩大,用轻蔑来对待他。斯宾塞说过:“一个长期得不到夸奖的人,会在心里产生厌恶和憎恨。”希望我的失误还没有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经过这次表扬后,小陈在慢慢改变了,他的小手举的次数越来越多了,发言也积极了。我抓住这次机会,对小陈提出了要求:“小陈,老师真高兴看到你能举手回答问题,但如果你能用这双手迅速写好作业,老师会更高兴的。你可以做到吗?”放学之前,他的作业全部完成了(虽然有错误),可我还是在全班同学面前夸奖了他:“同学们,看,这是小陈的作业,他全都完成了,而且字也写得很端正。老师奖励他一支笔。”从奖品中,他看到了老师对他的鼓励。家长也看到了老师对孩子的呵护。从此以后,他每次作业都很用功,尽管进步缓慢,但我认为这就是了不起的进步。
在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下,孩子有了明显的进步。我发现,他爸爸妈妈来接他的日子多了起来,放学时甚至两人一起在校门口接孩子,孩子也活泼了许多。我知道我的工作还要继续做下去,才能让孩子不断进步,家长不断进步。碰到他的爸爸妈妈问孩子的情况,我就说:“孩子进步好快呀,前面的知识都掌握了。你们真辛苦,不过可要坚持啊。”这个孩子的学习渐渐稳定了下来,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作者的话:
我们的孩子取得成绩需要表扬,碰到困难需要鼓励;其实我们的家长也需要表扬和鼓励。表扬孩子是我们应该做的,表扬家长也是我们应该做的;鼓励孩子是我们应该做的,鼓励家长更是我们应该做的。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沟通,我们一定能给孩子一个灿烂的明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