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或许是为了更快地成长
黄海君
1-2+3-4+5-6+……-1998+1999=?思维训练课一如既往地开始了。学生们已经思考了10分钟了,仍无结果,我有点儿等不及了:“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好吗?”其实,所谓“一起研究”就是我讲,学生们听。
话音刚落,就听一个声音说:“老师,再等会儿,马上就好!”我没有多想,很和蔼地请他坐下:“这道题确实有点难度,我们一起来研究好吗?”
于是,我按自己的思路三言两语地将题目讲清楚了。10分钟解不开的难题不到2分钟我就理清了,我很为自己高明的讲解而得意。
晚上,我躺在床上,反省着一天的教学。耳边忽然又响起了那句话:“老师,再等会儿,马上就好!”依然那么执著。我突然意识到点什么,不由得心中一震:我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无意中剥夺了一个儿童探究的权利,扼杀了他成功的欲望,熄灭了他创新的火花。
学习应该是儿童的自主行为,自主探究是儿童的权利,教师无权剥夺,而我却不听他的请求,打断了他的思维,把答案强加到他的头上。
“再等会儿,马上就好!”这是一个求知者对成功的渴望,是一种执著,是燃烧着的创新的火焰。儿童们渴望成功,渴望以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去创造。成功,哪怕是一丁点儿,也将会成为他们自豪的资本、自信的源泉,激起他们无休止的创新欲望。夜已经很深了,“再等会儿,马上就好!”的呐喊声却仍在我耳边回响。
作者的话:
我很喜欢一则小故事:英国著名科学家约翰·麦克劳德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他想亲眼看看狗的内脏是怎样的,便偷偷地把校长的宠物狗杀了。校长见自己心爱的宠物被开膛剖肚,气得七窍生烟,决定惩罚这个无法无天的学生。但是,怎么惩罚呢?他既没有开除这个学生,也没有使用暴力,而是罚他画一幅人体骨骼图和一张人体血液循环图。约翰·麦克劳德被校长的宽容深深地打动了,而校长罚他画的两张图更激发他研究解剖学的强烈愿望。后来,他发愤钻研,终于成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
试想,假如当时校长采用的是粗暴的惩罚手段,这位未来的科学家很可能便从此夭折。惩罚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
同理,等待也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