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因学生而设
20世纪之初,有教育界人士自日本归来,大肆宣扬唱歌的至关重要性。于是乎,就连白发苍苍、齿已脱落的老人家也拍掌以合音节。唱歌一时之间成了学生学习生活的重中之重。似乎不会教学生唱歌的老师就是不关注学生发展,不善于唱歌的学生就是落后生。可是,不久后,理化学科的呼声响起,唱歌一事就不再有人问津,再继而是游戏体操、单级教授、童子军……但结果往往是兴一事而废一事,循环往复,却无所深究。浮躁的气氛笼罩着整个教育大环境。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有人觉得,只有紧跟社会的潮流,才能提高办校的知名度。
有人左顾右盼,陷于迷茫。
然而年轻的李廷翰却认为,各门学科各有所长,“不必夸张其价值谓高出于诸课之上,其后也不必因其他课之勃兴而置其于不问”。况且“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非急切收效之事也”。课程,应因学生而设。
万竹小学创办初期是一所贫民学校,学校便根据贫儿的实际情况大胆地将学习年限定为三年,每天6小时。修身科、国文科、算术科、体操科、唱歌科、手工科、国画科、簿记科,8种科目11种课程的设置更从德、智、体、美、劳五方面为这群来自社会最低层的孩子的全面发展做了最有效和切实的规划。不单是为了满足贫民孩子眼前的学习,更着眼于为他们今后成才立业打下基础。
贫儿顽劣,言行粗俗。学校把教学大纲上本是作为选修科目的修身科列入了重点课程。然而教学中遇到了许多困惑。
有老师反映说,“课本学习过于繁琐,通常按部就班,进行呆滞,课上的师生互动几乎为零。”
有老师反映,“这群孩子本就无太多家庭教育,闲散惯了,咬文嚼字地去学习,似乎兴趣不大。”
让李廷翰看到更多的是,许多孩子因为不理解或做不到修身课本上的要求,倍受挫折。怎样才能形成适合贫儿的修身课程?是不是有必要脱离课本,自编教学内容呢?李廷翰请来了教授修身科的老师们共商对策。
“结合生活琐事来进行修身教育或许会更有效。”
“凡是课堂上能实践的,老师们可以身体力行做以示范,这样比较直观。”
“课本文字较言语易于记忆,可以做强化学习,加深记忆。”
……
老师们各抒己见,群策群力。最终,大家决定将修身科教学时间一分为二,老师们在兼顾课本教学的同时利用偶发事件授以德性。因为有了直观的体验,生动的实践指导,修身不再是贫儿们不可逾越的鸿沟,反而成了快乐的源泉,他们变得更加自信、有礼了。
举止自信,言语更要得体。为使贫儿去除粗俗之语,学校又设置了易于吸引学生兴趣、便于上口的唱歌科,更选编了许多关于道德且有趣味之歌谣,在课堂上使学生熟唱。
自此,紫藤架下,操场一角,走廊深处,万竹的青青校园中处处荡漾起了欢快的歌声。唱者心领神会,闻者学习其中,唱歌成了贫儿们潜移默化学习道德品质、规范言语的快乐途径。
与此同时,适合贫儿的国文读本应运而生,言简易懂的文字,贴合生活的文章,贫儿会识,更爱读。而国文造句课上,教师更是着重强调作文、信札,因为对于贫儿,这类技能的掌握远比撰写诗歌实际有用。习字课上,教师则俯身细心指导贫儿练习小字。一次次滑落的眼镜,长时间弯腰后的酸痛只为能满足学生毕业后从事社会工作,开具工商所用发票之所需……
林林种种,万竹的课程皆因学生而设,为学生所需。
万竹小学的课程是简单的,没有虚浮的别出心裁,但与此同时,万竹小学的学习课程,语文、数学等基本学科教育质量高,商业、珠算样样齐备。所有的课程设置不是单为了一个虚华的光环,而是真正从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入手;教师不只是把学生作为今天的学生,而是作为一辈子的牵挂;教学研究不仅仅是停留在书本,而是立足于学生的未来。此时,学生真正汲取了知识,增长了本领,享受了学校对于他们成长所给予的阳光雨露,体验真正获取知识的幸福。在这里,由多样化的课程构成的学习世界是多彩的,更是人性的。因为,课程因学生而设,学生才能从中受益。
——周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