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是地球上的动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动物呼吸、植物光合作用都离不开空气。大气层可以使地球上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如果没有大气层,白天温度会很高,而夜间温度会很低。大气层可以吸收来自太阳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伤害。大气层可以阻止来自太空的高能粒子过多地进入地球,阻止陨石撞击地球,因为陨石与大气摩擦时既可以减速又可以燃烧。风、云、雨、雪的形成都离不开大气,音的传播要利用空气。
卡尔·杜勒的实验
空气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可是,空气是什么?它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在远古时代,空气曾被人们认为是简单的物质,1669年根据蜡烛燃烧的实验,有人推断空气的组成是复杂的。德国医生施塔尔约在1700年提出了著名的“燃素论”。他认为有一种看不见的所谓的燃素,存在于可燃物质内。然而燃素学说终究不能解释自然界变化中的一些现象,它存在着严重的矛盾。
1771年,在瑞典的一个药房里,药剂师卡尔·杜勒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从水里夹出了块橡皮似的黄磷,扔进一个空瓶子。黄磷是个脾气暴躁的家伙,它凭空也会“发火”——在空气中会自燃。杜勒把黄磷扔进空瓶子之后,立即用玻璃片盖上瓶口,黄磷燃烧起来了,射出白得眩目的光芒,瓶里弥漫着白色的浓烟。因为杜勒把瓶子盖严实了,所以,黄磷虽然在一开始烧得挺猛烈,但是过一会儿就熄灭了。当杜勒把瓶子倒放到水里,移开玻璃时,水就会自动跑上来,而且总是跑进约1/5的地方。杜勒感到很奇怪,他想:瓶里剩下来的气体是什么呢?当他再把黄磷放进时,黄磷不再“发火”啦。他小心翼翼地把一只小老鼠放进瓶子里,只见它拼命地挣扎,不一会儿就死掉了。
▲拉瓦锡观察实验雕像
拉瓦锡的实验
这件事引起了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的注意。拉瓦锡在进行铅、汞等金属的燃烧实验过程中,他把少量汞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12天,发现部分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空气体积减少了1/5左右。通过对剩余气体的研究,他发现这部分气体不能供给呼吸,也不助燃,他误认为这全部是氮气。
拉瓦锡又把加热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中再加热,得到汞和氧气,且氧气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中减少的空气体积。他把得到的氧气导入前一个容器,所得气体和空气性质完全相同。
通过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氧气占其中的1/5。他把剩下的4/5气体叫做氮气,在他证明了普利斯特里和舍勒从氧化汞分解制备出来的气体是氧气以后,空气的组成才确定为氮和氧。氧气能助燃,氮气不能助燃。
科学的空气组成观点
19世纪前,人们认为空气中仅有氮气与氧气。后来陆续发现了一些稀有气体。时至今日,人们已能精确测量空气成分。根据测定,证明干燥空气中(按体积比例计算):氧气约占21%,氮气约占78%,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其他杂质约占0.03%。因此空气是构成地球周围大气的气体。无色,无味,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还有极少量的氡、氦、氖、氩、氪、氙等稀有气体和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尘埃等。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氧气为主,是长期以来自然界里各种变化所造成的。在原始的绿色植物出现以前,原始大气是以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和氨为主的。在绿色植物出现以后,植物在光合作用中放出的游离氧,使原始大气里的一氧化碳氧化成为二氧化碳,甲烷氧化成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氨氧化成为水蒸气和氮气。以后,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持续地进行,空气里的二氧化碳在植物发生光合作用的过程中被吸收了大部分,并使空气里的氧气越来越多,终于形成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的现代空气。
空气是混合物,它的成分是很复杂的。空气的恒定成分是氮气、氧气以及稀有气体,这些成分所以几乎不变,主要是自然界各种变化相互补偿的结果。空气的可变成分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空气的不定成分完全因地区而异。例如,在工厂区附近的空气里就会因生产项目的不同,而分别含有氨气、酸蒸气等。另外,空气里还含有极微量的氢、臭氧、氮的氧化物、甲烷等气体。灰尘是空气里或多或少的悬浮杂质。总的来说,空气的成分一般是比较固定的。
▲空气的成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