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把德育活动的全过程还给学生

把德育活动的全过程还给学生

时间:2023-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久之后,一个由学生选择主题,方案由学生设计,没有排练过的主题班会诞生了。把德育活动的全过程还给学生,就是尊重学生思维的感情演绎过程,把思想的空间留给学生,使教育的过程涌动生命的活力。

把德育活动的全过程还给学生

又到举行主题班会的季节了。办公室里,班主任老师有的通过网络在查询资料,有的在与其他老师讨教方案,有的在埋头精心编写串联词,有的在辅导学生“排练”节目……一切看上去是那么有条不紊。

这种教育活动老师们早已“驾轻就熟”了,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年幼的孩子,因而事事都得老师“亲力亲为”,工作的难度、密度都比较大。终于到了观摩主题班会的时间了,由于老师们的全力投入,活动主题突出,节目精彩纷呈,一切是那么地流畅,可是我们总感到少了点什么?整节课的活动中,表演节目的往往是一部分学生,而另一部分学生只是欣赏节目、礼节性鼓鼓掌。我们一直在思索这类主题会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到底是什么?学校领导决定与这些班主任进行一次深入的交谈。

第二天,学校领导走进办公室,和班主任老师亲切交谈起来:

“最近大家很辛苦呀!一直在为主题班会忙碌吧?”

“是的,谢谢领导关心。”

“想听听你们的真心话,你们是怎么看待主题班会的作用的?”

“主题活动对学生还是很有教育意义的,应该保留这样的教育形式。”

“好的主题活动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们辛苦一点没有关系。”

校领导微笑地点点头,继续说:“你们的认真、负责、周到,让我很感动。假设没有行政的要求,你们还会开这样的主题班会吗?”

老师们都在思索这个问题,一个平时敢于直言的教师率先答道:“如果学校没有把主题班会列入对班级、对教师的考评,我可能会考虑取消的,因为教育的途径很多,而主题班会花在前期准备上的时间与精力太多,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

“特别是展示性的主题班会,为了主题班会的流畅精彩还要反复彩排,这时教育就变了味。”一个教师补充道。

校领导认同地点点头:“现在,据我观察,主题班会学生的参与面大约是50%,有一半学生只是观众。假设我们是学生,在参加完这次活动后,会不会认为这只是一次表演,而不是一次教育?”

见老师们陷入了沉思,学校领导又提出了大胆的设想:“你们看能不能试着把主题班会活动的全过程还给学生?”

“把活动的全过程还给学生?这样——主题班会会不会乱?”

“学生年龄还小,他们自己设计的主题班会会不会主题不够突出?”

“会不会……”

老师们不无担忧地一下子说了许多“会不会”。

“这一步的确迈得很大,任何改革都需要勇气。你们愿意做第一批尝试的人吗?”

“没有尝试,怎么会有成功呢?我们愿意!”老师们欣然答应。

于是,她们开始了教育的探索。不久之后,一个由学生选择主题,方案由学生设计,没有排练过的主题班会诞生了。

活动中,孩子们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是对的,有的并不正确,由此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活动中,学生们没有经过排练,有的环节很多同学参与,有的环节却没有人呼应,让人感到真的有点乱;活动中,学生们充满兴趣,专注地看着,想着,主动地参与。主题班会中荟萃了学生的真思想、真行为。

活动之后,校领导和班主任们又一次坐在一起,围绕“把活动全过程还给学生”的思想,再次展开讨论时,老师们收获颇丰,他们谈得最多、感触最深的就是主题教育活动中,孩子真实的体验与感受。“当学生第一次参与活动,表现出来的是真实的思想状况,也许并不合理,但面对其他学生的观点时,他们都有能力进行主动的调整。”“当学生第一次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他们是经过考虑的,这种思想的过程,正是加速成长的必经过程。”

把德育的全过程还给学生,是一次育人理念上的转变,是一次教育方式的革命。让孩子面对真实的活动,历经真实思想的碰撞,通过伙伴间换取更多想法的方式,实现正确认识的对接,最终以正确的判断来进行独立的选择。教师也可以从中发现更多的教育切入口,在今后的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才是适应于班情、学情的真教育。

把德育活动的全过程还给学生,就是尊重学生思维的感情演绎过程,把思想的空间留给学生,使教育的过程涌动生命的活力。

把德育活动的全过程还给学生,就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独立自信地追求真理,教师退出主宰地位,成为孩子们的指导者、参与者、鼓励者。

把德育活动的全过程还给学生,就是相信好学上进是学生的主流特征,引导学生进入更大、更丰富的社会实践天地去检验认知。

把德育活动的全过程还给学生,就是以更精湛的教育艺术,在春风化雨中滋润孩子的心田,在相互学习中共同进步,从而告别形式,走向“无痕”。

——徐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