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长胜过好老师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甚至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应该做到身体力行。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说是说,做是做,言行不一,一边要求孩子学会尊重,学会关心,自己却夫妻反目,婆媳相嫌;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自己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所以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
笔者亲眼见过这样一幕:某天打的去办事,车没开出多远,有一位穿着打扮很时髦的妇女带着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招手拦车,我示意司机可以与他们同车。妇女急忙打开车门,看到车上有人,于是对司机喊到:“我们上学要迟到了,你要先送我们。”我看了一下时间此时已是7∶40,于是对她说:“孩子上学要紧,可以先送你们,上来吧。”那个小男孩很有礼貌地对我说:“谢谢阿姨。”“谢什么谢,给她钱她就得送咱!”孩子的母亲大声吼道。此时已坐在车上的小男孩默默地低下了头,再也没有说一句话。
这位孩子的懂事与礼貌应该都是源于学校老师的教育与培养,可是这位母亲却不明白家长的榜样与教育是何等的重要,孩子更需要在这样的情境中训练,将来才会知道感谢别人,懂得以礼待人。
家庭教育寓于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于家庭的每一瞬间,家长毫无掩饰的言谈举止时时刻刻被模仿,这种模仿对孩子的品格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在漫长的时间里毫无感觉地完成的。我们总抱怨孩子习惯不好,事实上,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家长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慎行,一定要敏感,因为,好多的好行为只要我们稍微注意一下,培养一下,孩子就可能有众多的好习惯与他相伴一生,反之后果将不堪设想。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仁慈、爱心和责任感的家庭,他日后会成为健康、正直、乐观向上、有所作为的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愚昧、野蛮、堕落和自私自利的家庭,日后他可能成为一个粗鲁的毫无教养的甚至危害社会的人。
南京市教育部门的一项调查表明,接受心理咨询的中小学生,因与父母相处以及学习、考试而带来的心理问题占60%以上。天津一中学的《关于中学生劳动现状与教育对策的调查报告》表明,70%的学生一天在家帮助父母干活仅占半小时左右,一些初一年级的学生甚至不会用墩布。河北省有关部门一份《关于农村少年儿童成长环境与状况调查报告》表明,家长在帮助孩子成长态度上,存在比较严重的误区,选择“讲道理,让孩子明白家长苦心”的占82%,选择“为了让孩子学习,尽量不让孩子做家务、干农活”的占27%。带着父母血汗钱上大学的孩子不了解农民生活。片面的家庭教育的结果是孩子智力发育良好,但却自私自利、目空一切、缺乏自信心与责任感,从而影响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至理名言:“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由此看来,家长必须端正教育思想,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创设和睦、协调、民主的家庭环境,能对孩子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家长能以既是师长又是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孩子面前,更有利于孩子良好的个性心理的培养,有利于孩子全面发展。
其实,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教育有利时机,抓住了这些时机,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孩子享受成功喜悦之时
经过努力,孩子在某一方面获得了成功,产生愉悦的心情。此时,孩子最易接受家长的教育。家长应及时地祝贺孩子的成功,同时,有针对性地进一步提出一些具体要求,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2.当老师家访时
家长千万不要一个劲地向老师叙述孩子的缺点,不要说孩子真笨;这孩子弄不好了。这样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定势,也容易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家长应向老师讲述孩子在家的闪光点,使孩子产生满足感,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如在这时再向孩子指出缺点,孩子通常能愉快地接受。
3.孩子遇到困难或失败时
每当这时,孩子的情绪是最低落的。如家长再训斥孩子,极易刺伤孩子稚嫩的心灵,使孩子一蹶不振。这时,家长应从中肯定孩子的可取之处并加以指导,帮助孩子走出困境,使孩子树立自信心。
4.同学取得成绩时
此时,孩子会产生不同的心境:或羡慕、或嫉妒、或漠然。家长要注意孩子的反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把取得成绩的同学作为学习目标,调动起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开不了锁,即使勉强塞进锁孔,还有断在里面的危险。家长唯有了解孩子,理解孩子,有针对地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你的孩子才可能向你所期望的样子去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