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同课同改不同法

同课同改不同法

时间:2023-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个学期,根据我县的实际,分别在四个学校上了五节课改公开课,为了对我县不同层次的学校的课改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我们有意识地要求都上八年级上册的《说“屏”》。我只好忍痛割了这一环节,自然也省掉了同学们对屏风的感性认识及同学们对屏风的兴趣和热情。对课文中屏的作用、种类及在建筑安置上应注意的问题虽然讲得较多,但很难牵动学生的情思。第四步是课堂延伸,积累有关屏风的古诗词。

13 同课同改不同法 有得有失须反思

【教研员按语】虽然我县的课程改革起步较晚,但我们更要尽快赶上课程改革的列车。上个学期,根据我县的实际,分别在四个学校上了五节课改公开课,为了对我县不同层次的学校的课改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我们有意识地要求都上八年级上册的《说“屏”》。下面是承担公开课教学的四位老师课后的教学随笔。

一、让学生自己“顺藤摸瓜”

接受公开课的任务让我犯难,因为课文所介绍的屏,学生较陌生,有的同学可能连“屏”是什么都不知道,若空口说教学生很难理解。加上这堂课有教学示范光盘,上名师上过的课文的公开课无疑是一次挑战。

还好,刚参加课改培训让我受益不小。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要求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就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做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又是该单元中最后一篇课文,学生已构建了相关知识,那我完全可以,也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自主学习呀!主意一定,我就布置了任务: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自己去了解“屏”,或请教师长,或求助网络,或上街串店找实物。

几天后,学生们把劳动成果摆在了我面前,有从网上下载的关于“屏”的介绍,有在街上或医院、茶馆等观察实物后自制的小屏风,有上网、上图书馆查阅摘抄有关“屏”的诗句,有的还配了图画,有的同学根据“屏”的特点联想写下了自己的感受……看到学生们自得的神情,看到摆在我面前的这些“成果”,我心里感动了,原来,语文学习也可以让学生远离“枯燥”二字而乐在其中!此时,我心里也轻松了,因为我对上好这堂课充满了自信——就是上一堂语文实践成果展示课!

课堂上,我让学生说一说、展一展、练一练。

说,说自己了解的“屏”,说自己制作的屏,说自己实践的感受。

展,展示自己制作的屏,展示自己找到的相关于“屏”的诗句,展示自己为诗为屏配的画或文字。

练,练速读能力,练归纳能力,练限时片段写作能力。

因为学生们对屏已有了直观而深入的了解,所以,课上起来很顺利、轻松。尽管因为有老师们听课,学生们还有些拘谨,但在下课后,学生和我都还意犹未尽。

这堂课让学生尝到了真正成为学习主人的乐趣,也让我收获了不少。

课改中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可一举多得,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和日常生活环境等可以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让学生把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

课改要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课前制作好教学课件,可使教学过程有条不紊,节省大量板书时间,增大课堂容量,以投影仪展示学生从网上下载的图片和配的图画,能直观、形象地让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提高。

能让学生顺着大语文实践这根藤自己去摘瓜,那甜透的、成熟的滋味一定会让他们乐于语文学习。(本文作者为丹棱中学的夏彬老师)

【点评】这堂课的最大成功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动手实践,在不同程度的合作自然探究在其中,快乐的展示自然有提高。但要注意学生的实践条件和能力,更要注意在课堂上除了说、展、练外,不能忽视对文本的“读”,不能忽略相应语文知识学习和巩固的过程和方法。

二、文体教学应有所获

突然通知我第二天在本校借班上片区公开课,篇目是《说“屏”》。这是第三单元(说明文单元)中的最后一篇,且是略读课文。我爱好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性较强的体裁,唯独不喜欢说明文,更害怕说明文的教学。况且该班还没开始学说明文,对说明文虽不陌生,但关于文体知识所知甚少。

农村学生对“屏”的印象恐怕莫过于小饭店、小型医疗门诊里摆放的木框加布,可算折叠的“屏”吧,与其说是屏,不如说是“活动门板”。第一个环节,我很想找些漂亮的屏风让学生仔细瞧瞧,摸摸,然后再说说这些屏。可由于条件所限,连屏风的画也没找到一张。这是广大农村学校的教学中不可避免的尴尬。我只好忍痛割了这一环节,自然也省掉了同学们对屏风的感性认识及同学们对屏风的兴趣和热情。结果,学生反复诵读也不能理解文中“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对课文中屏的作用、种类及在建筑安置上应注意的问题虽然讲得较多,但很难牵动学生的情思。

由于只有一节课,又是借班上课,学生几乎没有说明文文体知识的基础。我不得不改变传统的说明文讲说明对象、方法、顺序、语言的教学模式。本文条理清晰,语言既有说明文的平实,又有散文的优美。我决定承接第二单元(散文单元)的教学方式,将本文当做散文来教。第一步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说说文中的大致内容和收获。第二步是研读课文,探究合作。找出喜欢的句子朗读,并揣摩品析妙处,分小组讨论课文结构并列出提纲。第三步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当一当“屏风设计家”。用语言描绘自己心目中的屏,并在课后写成一篇小文章。第四步是课堂延伸,积累有关屏风的古诗词。四个环节之中,得到听课老师一致好评的是第三环节。因为这个环节既可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又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让学生对屏风设计产生了兴趣。说不定他们中将来还真能出优秀的屏风设计师呢。

课堂气氛是活跃的,但几乎所有的听课老师都提到,教学中没有涉及一点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学生在本篇说明文的学习中究竟能学到了些什么?站在整个教材中来说就没有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我很赞同大家的看法,说明文的教学不应该照搬散文的教学,不同文体的教学应让学生对相应知识有所获!(本文作者陈子叶老师,当时在仁美中学任教)

【点评】课堂上似乎很热闹,教学设计也不无道理,但对陌生事物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也没有根据文体特点教学,学生所得就很有限了。若一篇文章兼有几种文体特点时,应根据教材的编排而安排教学的重点而突破难点。

三、课改必须因材施教和务实

  ——《说“屏”》教学反思

在不同的学校两次上《说“屏”》自然有不同的感受。

1.课改更要针对学生因材施教。两次教研课,第一次是在本校临时代课的班级,比较了解学生:一是该班基础较差;二是第一次接触说明文。故一方面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理解句意;另一方面结合本单元要点——说明文阅读知识:明确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掌握引用资料的说明方法。

本堂课由《口技》引入新课后引导预习时先从字词做起,重视落实。引导学生完成,如强调“匀称”的chèn音易错,“点缀”的“缀”与“辍”区别等,朗读时及时更正读音。接着指导学生自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明确课题即说明对象;再引导学生了解屏的特征。考虑到本课引入诗句较多而难于理解,重点释疑而引导学生理解“引用资料”这种说明方法,并让学生了解其作用。在完成了以上教学任务后还延伸训练:你喜欢什么样的屏?你打算将屏放置在什么地方?这堂课由于从实际出发,难易适度,学生稍一跳就能摘着果实,学生都能主动思考,积极发言,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而在另一所学校,由于不了解学生情况,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上要求过高,设问过难,效果并不理想。由此可见:因材施教的关键是要因学生施教,不光备教材,更要“备学生”,才会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那个45分钟才不白费。

2.公开课要务实。不少公开课很讲究形式:要么相声唱歌、配乐、朗读表演……花样翻新,可谓花拳绣腿,令人眼花缭乱,但效果如何呢?似乎热闹有余而求实不足。由此我认为公开课要求真,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更要摒弃花架子。其次对于条件较差的农村学校,没有多媒体教室,不能制作课件,我们则尽可能利用书上插图,自作简单教具。如这次我上《说“屏”》,先自制了两个简单的教具——纸板糊上画制成的插屏和由一幅画折成的围屏,竟然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再利用书上的插图,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很容易,对屏的知识了解也全面。可见,充分利用书上插图和自制切实可行的教具,对于条件差的学校可以一举多得。(本文作者为第二中学的彭吉秀老师)

【点评】彭老师敢于在基础较差的班上公开课是勇气,可贵的是能以求实的精神因材施教,能以自制教具再利用可能用上的教育资源而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更可贵的是能在其他学校的改进公开课后,从局部失利而反思,有反思就可能有更大的提高。

四、精美语句要积累,当落实的知识更要落实

我始终认为语文素养的形成主要来自于平时的积累,而语文的积累大多来自平时阅读,回想自己,能够记得清楚的课文没有多少了,多数能留下清晰印象的是那些点点滴滴知识或精美文字。于是我想让学生从记住精美语句入手。

“屏”对于山区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没有图书室和网络,甚至连屏的实物也似乎少见,以至于学生看到屏也不知何物。那么究竟该如何教学才让学生真正有所获呢?这是一篇小品文性质的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屏”,也是一篇优美散文,如果只注重向学生讲述文体知识,或者不厌其烦地向学生介绍各种各样的屏,学生不一定真正感兴趣。于是我决定把时间让出来,让他们通过阅读体味这篇文章的优美语言,特别是课文引用的精美诗句。

新课上得还算顺利,虽然气氛不是很热烈,我事先预设的第一个目的似乎达到了,即让学生了解屏风的特点、样式、功用以及如何置屏。接着我的重点是体味文章精美的语言及引用的诗句,学生也在比较专注的读书中了解那些基本没听过到的诗句并能当堂背诵,甚至有学生表示课后还要搜集一些咏屏的诗词。这时还没下课,我又布置学生看了介绍文体知识的小文章《注意说明文的科学性》。

在课后的教研讨论中,老师们指出这堂课随意性较大,没有较好地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甚至没落实语文基础知识,如字词就落实较差,有关说明文的知识落实更差……虽然这些真诚的评课让我有些难堪,但这样的公开课后研究真让我受益匪浅。(本文作者黄光伟老师,当时在顺龙中学任教)

【点评】积累精美语句重要,而应该落实的知识也不可忽略,这要在领悟教材编排意图上下功夫,让每一个“例子”起到应有的作用。教学的安排和设计都应考虑整个教材的编排,否则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降低了教学效率!

【评析和建议】从以上四位老师的文章我们不难看出,以同样一篇课文来上公开课,可谓各有千秋,本次重点是研究阅读教学中如何在不同情况下实施课改。由于上课的时间和学生的情况不同,教学预设也不同,通过实践,差别较大,收获不小。

在条件好的学校的学生有条件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动手实践,能在合作中探究,能在大胆而快乐的展示中提高,这在多数农村学校确实很难办,不能用现代设备则可想办法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如彭老师就能以自制教具再利用可能用上的教育资源而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不说是举手之劳,至少我们可以创造条件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有何难哉?当然也要注意,课改是在继承传统教学基础上改革,也不能因为改而丢掉传统教学之精华,如加强学生读课文指导就绝对不能马虎!

在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校,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开展多形式的讨论,甚至进行探究性活动,这是无可非议的,但若只有课堂上的热闹,而没有按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没有有机地结合教材编排的体例,尤其没有有机地融入相关知识的教学,也许会事倍功半而吃力不讨好!

在条件较差、学生基础较差的学校,若用教学条件和学生基础好的教学方法,即使再好也可能适得其反。基础差的效果却好,基础好的却效果并不见佳,这可见不在于基础好与不好,关键在于如何以求实精神,真正因材施教。若我们在课改中,总是把许多优秀的教案和课件照搬过来未必有好结果!

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确实有许多很好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借鉴,但仍要灵活运用,如自主合作的讨论、深入探究这肯定是课改的方向,更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来设计,千万不要看似热闹而浮于表面,这犹如墙上芦苇无根基。又如一些语文学科的教学方法是很有学头的,如积累精美语句和各种表演等,但若只有表面形式上的创新而没有实质的提高,那将可能是“绣花枕头一包糟”!

课程改革总是改革,也许还没有一套固定的模式,在课改中,无疑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近乎失败,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能像彭老师一样,敢于在基础差的班上公开课,敢于自我冷静地反思,这样就可能在总结经验和教训后成功。(原载吉林《语文学习报·初中教师版》2007·36,开头的按语和点评及评析建议均为编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