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说明文阅读备考指导
一、命题特点和趋势
命题的阅读材料主要涉及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科技研究及地方文化等,以2012年为例,如重庆卷的《有营养的食品添加剂》、广东卷的《“毒胶囊”有多毒?》、长沙卷的《中国适合走向“汽车社会”吗》、湖南怀化卷的《3G手机给电子阅读带来什么》、贵阳的《贵州生物》、湖北恩施《恩施的风雨桥》等。这些阅读材料与生活密切相关,正符合课改“语文生活化”的要求。
命题选择阅读材料仍然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2012年有少数考区从课内选材,如天津卷从课文《中国石拱桥》中选材、湖北黄冈和贵州铜仁均从课文《大自然的语言》中选材。更多的考区则从教材外选材,如重庆、湖南怀化、湖南株洲、湖南郴州、浙江温州的阅读材料分别选自《食品与生活》《人民日报》《半月谈》《气象知识》《百科知识》,并注明材料出处;河北卷的《植物抗旱的本领》、福建福州卷的《海光》、湖南益阳卷的《苍蝇·蜻蜓·萤火虫的启迪》等均从课外选材,只是未注明出处。说明文阅读所选的材料的篇幅不长,一般在千字左右,篇幅过长,命题者会根据需要适当删改。
二、考点概说
说明文阅读是语文中考不可或缺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
1.主要考点。理解分析说明对象的特点,包括分析说明的主要内容;分析说明顺序,分析文章结构层次、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说明文语言(特定词句的作用或好处、删词分析等)。这些考点有时分别考查,有时综合处理,如选择题就可能在一个小题中包含多个考点。
2.次要考点。筛选、整合信息及指代分析;文章的启示、作用或例证分析;句子或段落作用分析;语法修辞表达作用分析理解;提出建议或运用想象等。这些考点的考题属于延伸拓展分析,可叫延伸题或变型题。
另外,近年来,说明文考查出现了不少创新题,考点有感悟科学精神和拓宽视野等,这类考题今年可能有所发展。
三、怎样把握说明文考点
1.从文体来把握。
(1)说明文的特点。主要在说明某种事物,阐明某种自然、社会现象或事理,让读者获得科学知识,正确认识事物。说明文的生命在科学性,要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准确说明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等。
(2)说明文的顺序和层次结构。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历史、年代、四季、早晚等)、空间顺序(方位名词)和逻辑顺序,逻辑顺序主要有总分式、主次式、因果式、由表及里、由此到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3)说明方法及作用。主要有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画图表、列数字、引用等,作用则要根据具体运用来分析。
(4)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主要在于准确性(科学性)。准确、简明、周密,也可能具有灵活性和生动性,如科学小品。
2.从题型来把握。说明文阅读的题型主要有选择题、表述题和填空题等多种题型,一般来说,表述题为主,选择题和填空题为辅。
四、高效应对
【中考试题例】(2012·岳阳卷)
留住野草,城市才能绿起来
①“绿色城市”应指两方面,一是城市看上去草木葱绿,二是城市能提供清洁的空气与干净的饮水。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城市绿地要有草本植物的覆盖。如果草本植物是自然生长起来的天然植被,俗称“野草”,就能体现出该城市的绿化方式已有了“生态文明”的概念。
②为什么留住野草有利净化城市的空气?这是因为空气中的尘土颗粒有很大部分来自绿地裸土。而野草大多具有发达的根系,它们不必浇水就能生长繁茂,有些因具有耐阴性,在树下也能存活。所以,只要不拔草,野草的根系能像网一样将土壤颗粒固定住,绿地就不会扬尘了。在德国的许多城市中,野草只能剪短,不能拔除。这一来,马路上就几乎没有尘土了。
③利用野草绿化城市的另一优点是管理简单并且景观好。对草地的维护每年只需做几次修剪。因野草地中的野花能顺应时节开放,一年四季使城市绿地呈现不同的色彩,这常常会使人们流连忘返。目前在许多发达国家,让野草绿化城市的做法已广泛采用。
④利用野草绿化城市还有利于保护水资源。不必浇灌就能减少绿地耗水。野草根粗而长,能在土壤中钻出多条通道,下雨时,雨水能顺着这些根流入地下,补充地下水。笔者观察到,下大雨时,长满野草的绿地中几乎不见积水,而人工铺设的草皮地却会出现雨水滞留地表的现象。这说明:野草地吸收雨水的能力比草皮地强。
⑤近年来,我国城市增加了树木的种植量,这本是件好事,但许多新栽的树木下面都是裸土,这增加了城市扬尘。让树下土壤不再裸露的简单方法就是让野草生长起来。在春、夏、秋三季,只要下雨,野花、野草都能自然生长。有些城市的绿化部门会组织民工拔草,请千万别再这样做。
⑥大自然的草地本身就是由野草、野花组成的。当城市绿地中能出现自由生长的野花、野草时,这个城市就离“绿色城市”的梦想很近了。(文/李皓)
【中考原题】
1.请结合全文,说说标题中“绿”的含义。
2.文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②段中加点词语“大多”为什么不能删掉?
4.某市绿化部门的刘科长将组织民工把树木下面的野草拔掉,请你运用本文的知识,有礼貌地劝说刘科长放弃这一计划。
【最新拟题】
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目前,让野草绿化城市的做法已被绝大多数国家广泛采用了。
B.留住“野草”就能体现出该城市的绿化方式已有了“生态文明”的概念。
C.因为在德国的许多城市中,野草只能剪短,不能拔除,所以马路上就没有尘土了。
D.我国城市增加了树木种植量,但许多新栽的树木下面都是裸土,因此增加了城市扬尘。
2.选文的第②③④语段的顺序可以调整吗?为什么?
3.选文开头语段中加点的“这一切”指代什么?
4.请结合上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据北京园林专家介绍,相比人工草,野草具有三大优点:一是,不需过多养护,而且不怕踩踏;二是养护,目前,北京普遍栽植的冷季型草每平方米成本为6元到10元,而每年包括修剪、浇水、施肥、打药和人工费在内,每平方米人工草坪的养护费用达15元,但野草每年除了两到三次的修剪,几乎没有其他成本付出;三是,北京的冷季型草每平方米的需水量约为0.6吨至1吨,而野草基本靠天吃饭,依靠降雨就能生存。
(1)根据你的理解在材料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
(2)比较分析:比较链接材料和选文所说的野草的优点有何异同。
5.就城市美化绿化来说,如果到处是野草是否恰当?请根据选文和链接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大胆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五、答题指导
1.如何分析说明对象及特点?这类考题较灵活,主要有文章内容或要点大意分析、说明对象的主要特点、优点或危害性分析、举例说明等。有的命题不直接说考点,要注意根据命题要求来把握。答题时先要整体把握全文,准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主要特点,再根据命题要求有针对性地阅读分析后恰当表达。
以2012年湖南长沙卷《中国适合走向“汽车社会”吗》的第5题为例,这是一道选择题。“土地、能源、环境三大因素制约了中国汽车业的发展,中国不可能达到西方国家那么高的汽车拥有率”是否符合原文意思呢?文章开头指出“中国人虽然理应享受汽车文明,但中国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达到那么高的汽车拥有率”,接着在第②③④语段以“第一,土地制约”“第二,能源制约”“第三,环境制约”分别说明三个制约因素,最后以“受土地、能源、环境这三大因素的制约,中国是否适合做一个‘汽车轮子上的国家’呢”总结,显然以总分总来说明选项,因此这句话符合原文意思。
2.怎样应对要点概括和理解分析题?这类考题属于文章内容理解分析题,也包含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分析等。回答这类考题仍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后,根据题目要求,有针对性地理解分析,或者说从局部来把握,尤其注意恰当运用选文的相关语句。
如湖南岳阳考题中的“请结合全文,说说标题中‘绿’的含义”,这个考题是对文章标题的分析,应根据文章第①段的“绿色城市”所指的两方面来分析,即从下文两点中概括“草木葱绿、空气清洁、饮水干净”。这类考题一般根据文章的相关内容来概括即可。
又如岳阳卷的最新拟题“请结合上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回答“根据链接材料在材料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要根据材料中三个优点的内容来概括,如“不需过多养护,而且不怕踩踏”可概括为“生命力顽强”,后两个可依次概括为“成本很低”和“节约水资源”。有了概括,比较分析异同就简单了。相同的是都说明利用野草能节约和保护水资源,不同的是:选文还说明了留住野草有利净化城市的空气,利用野草绿化城市管理简单并且景观好;链接材料是以野草和人工草相比而说明了野草的生命力顽强、养护的成本很低。
3.怎样应对说明顺序和文章结构分析题?这类考题有的明确考点,有的不直接说;有时单独设题,有时融合在其他考题中。回答时既要整体分析,还要对文章进行各语段的内容概括来思考,更要针对命题要求来分析。
岳阳题第6题,“选文的第②③④语段的顺序可以调整吗?为什么?”这个题目考查说明顺序。针对命题要求可直接概括这3个语段的内容来分析:它们分别说明留住野草有利净化城市的空气和利用野草绿化城市管理简单并且景观好、利于保护水资源。这3个语段的顺序是逻辑顺序,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符合事物客观规律,利于读者清楚认识,故不能调整。
4.怎样应对说明方法和作用分析题?这是中考必考题,一般会直接问。有的只考查说明方法,有的结合考查说明方法的作用。说明方法考题一般以某语段或某句子指定范围。如2012年岳阳卷第2题,要求分析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和作用。
回答这类考题首先要弄清楚教材要求掌握的几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然后根据命题指定的范围来判断说明方法。语段或句子只用一种说明方法叫单一式说明,如果综合运用几种说明方法则叫综合式说明,要注意区别。说明方法的作用则要根据具体内容来分析。
如2012年长沙卷第6题,要求选出“第②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从指定语段中分析:“不少街道两侧摆满了车,远远看去就如一条长龙”用了打比方,“占地面积数量大的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突破5万公里,相当于美国的近60%;而占地面积相对较少的铁路总里程仅有8.4万公里,只相当于美国的1/3”综合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故确认A项“打比方 作比较 列数字”为正确选项。
又如岳阳卷第2题,“文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从画线句子可以看出,这个句子是对下大雨时,长满野草的绿地中几乎不见积水和人工铺设的草皮地却会出现雨水滞留地表的现象进行比较,故回答为:作比较,说明长满野草的绿地比人工铺设的草皮地吸收雨水的能力强。
5.怎样应对说明文语言表达分析题?这也是中考必考题,语言表达的范围较宽,考题较灵活,或要求分析指定语段、句子的表达作用,或要求分析删去某个词语的效果或能否换成某个词语,要根据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来把握,要注意针对指定的范围和命题要求准确表达。
如岳阳考卷第3题:“第②段中加点词语‘大多’为什么不能删掉?”我们可以试着删去来比较分析:如果删去“大多”,就说明野草都有发达的根系,这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删去。
又如岳阳卷的最新拟第7题:“选文开头语段中加点的‘这一切’指代什么?”回答指代分析题,要把握好答题思路,可能在指代词语的前面找答案,也可能在后面找。此题要在前面找,即“绿色城市应指两方面”,也可以具体回答为“城市看上去草木葱绿”和“城市能提供清洁的空气与干净的饮水”。
6.怎样回答有关说明文阅读的延伸题或变型题?这类考题属于次要考点,但切不能忽略,忽略就可能失误!因为延伸或变型这类考题灵活多样,可能结合考查前面所列的多个考点。要在把握阅读材料的前提下,根据命题要求,灵活应对,准确表达,尽量减少失误。
如2012年株洲卷第14题,“文段③主要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超级网银’”就属于变型题,因为表面看这并非说明文阅读考点,但仔细分析,其实是要点概括,再对选文进行具体分析,即从“超级网银”的含义(或概念)和“超级网银”的各种功能这两个方面分析,这实际是属于说明内容的要点分析,只是变换了说法而已。
又如2012年重庆卷有一个说明文阅读考题,要求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些脱氧抗坏血酸并不甘于‘败家’,会去夺取别人的氢原子来重建家园”这个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作用。根据词语理解,结合上下文分析:“败家”运用了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抗坏血酸很容易被氧化,从而生成一种物质——脱氢抗坏血酸。可见此题仍属于说明语言表达分析题。
7.怎样回答说明文阅读的创新考题?这类考题创新性较强,似乎与说明文阅读没有多大关系,或者说似乎之前没有见过。可能运用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题的形式出现,开放性较强,一般不设统一答案,重在言之有理。如2012年岳阳卷第4题:“某市绿化部门的刘科长将组织民工把树木下面的野草拔掉,请你运用本文的知识,有礼貌地劝说刘科长放弃这一计划。”考题的答案是示例性的:刘科长,谢谢您为绿化城市作出的努力,但请您放弃组织民工拔草的计划。原因有三:一是野草大多有发达的根系,不仅能将土壤颗粒固定,使土壤不会扬尘,净化城市空气,雨水也能顺着这些根系流入地下,补充地下水;二是因为野草地的管理简单,景观也好;三是因为在许多发达国家,让野草绿化城市的做法已广泛采用。刘科长,谢谢您的倾听,留住草地,城市才能绿起来。请放弃您的计划吧。
又如岳阳卷最新拟第9题:“就城市美化绿化来说,如果到处是野草是否恰当呢?请根据选文和链接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大胆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此题要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及生活体验来思考,应辩证回答。即根据野草能净化城市空气、节约水资源、成本很低、管理简单、景观好等优点来说,城市美化绿化需要野草,但是如果到处都长着野草也可能影响城市的整体美化。因此最好的办法是采取人工种植与不拔除天然植被的双重方法来给城市增加绿色,并开展多样的自助绿化,多给野草一块生长的空间。简单说,在不影响整体规划的前提下,能保留野草的就保留,有影响的则不保留,如学校或单位的大门口就不宜有野草,而多数绿化带就可以保留野草。
六、名师提醒
解答说明文阅读题,可采用“三步法”。第一步,读懂文本,先快速浏览了解文章大意,再根据题目细读重点段、句;第二步,读懂题目要求,准确审题;第三步,准确简洁地表达。准确,要答在点子上;简洁,不在文字多,关键是扣题而答。
要注意规范灵活地表达。规范主要指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如回答“某个词语可以删去吗?为什么”,就要先回答能否删去,然后说明理由。灵活主要指开放性问题,答案灵活但要符合命题要求,尤其是辩证性问题一定要以理服人。
要充分运用选文内容。不管怎么回答,都要根据命题来思考。命题一般会针对阅读材料来设计,不宜抛开选文漫无边际地回答,而要灵活运用阅读材料的词句,有的可以直接选用,有的则需要把阅读材料的词句变换成自己的话来表达。
要充分运用平时所学知识和能力。说明文阅读有主要考点和次要考点,也有创新考题,都是考查平时所学的说明文知识。我们要结合命题,充分运用平时所学的知识来思考。(原载湖南《初中生考试》2013·3~4,略作改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