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学习中考试

在学习中考试

时间:2023-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什么叫“学习性中考试题”?怎么会在学习中考试而又在考试中学习呢?下面就是近年出现的部分学习性中考试题。“灾”的构造,反映了远古时期火灾对人类的威胁。其实,用命题所举的“比、众”的会意解说对相近的会意字解说,这正符合课改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考正是要通过这样具有“跳一跳摘桃子”的考题来导向,这种在考场上临场通过考题的引导而学习提高语文能力,正是对新时代创新人才的要求。

26 在学习中考试 在考试中学习——谈谈“学习性中考试题”

什么叫“学习性中考试题”?怎么会在学习中考试而又在考试中学习呢?下面就是近年出现的部分学习性中考试题。

【中考试题回放】

1.(2007·太原卷)同前文《专题性综合实践题解析》

第一板块:猪在中国文字中。请你通过分析字形,试着推测“家”字中蕴含的信息。

【帮帮你】①“灾”由“宀”和“火”构成。“宀”是房子,火烧着了房子,自然是灾祸临头。“灾”的构造,反映了远古时期火灾对人类的威胁。②豕(shǐ):猪。

第二板块:猪在中国民俗中。请你探究下面材料中亲友赠猪蹄给考生的用意。

据传从唐代始,殿试及第的进士们相约,如果他们中有人将来做了将相,就要请同科的书法家用朱书(红笔)题名于雁塔。以后,每逢有人赶考,亲友就赠送猪蹄给他。

【帮帮你】中国民俗中常利用谐音字表达某种愿望,如“倒”贴福字意思是福“到”了。

“猪”和  同音,“蹄”和  同音,送猪蹄的用意是     

【评析与解题思路】这是一道很有创意的考题,巧在“猪”年用相关材料考查拼音文字,有关会意字和谐音等都是语文课堂不一定学到的,妙在考题有“帮帮你”,考生完全可以根据这些例子,在学习中恰当完成考试。前一题可答成:猪养在房子里,有房子有猪,就像个“家”了,“家”字的构造,反映了远古时期人们对富足安定生活的向往;后一题可以答成:朱、题,希望考生金榜题名,出将入相。

2.(2006·河南卷)仿照下面的例子,对“采”字作解说。

“比”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人,两个并列的人挨得很近。“比”最初的意思是并列。如:比邻。“采”字,       

3.(2006·宁夏卷)仿照下面示例,从备选的几组形近字中任选一组,写一句有创意的话,从中感受一下中国汉字表形表意的无穷魅力。

示例:众对人说:没有你们每个人的努力,就没有我的存在。(或人对众说:一会儿没见,哥儿几个就玩上杂技叠罗汉了。)

丰─干 木─林 甲─由 本─未 凸─凹 太─大 丘─兵 个─人

【评析及解题思路】乍一看,这两道题似乎超出了初中生的知识和能力,因为教材并未要求学生掌握“会意字”。其实,用命题所举的“比、众”的会意解说对相近的会意字解说,这正符合课改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考正是要通过这样具有“跳一跳摘桃子”的考题来导向,这种在考场上临场通过考题的引导而学习提高语文能力,正是对新时代创新人才的要求。这类题的答案并不苛求,能学习借鉴命题所提供的例子,抓住字形特点,合理想象联想,或有意义,或趣味性强即可。

4.(2006·益阳卷)完成下列成语接龙。(后一成语的第一字必须是前一成语的最后一个字)

一鼓作气→气象万千→      

5.(2007·吉林卷)班级举办“诗林漫步——古诗接力”活动。请同学把主持人所给诗句的最后一个字,作为衔接句的第一个字,写出连续两句古诗(五言、七言均可)。根据示例,完成古诗接力。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海  

【评析及解题思路】这两道题是以接力(龙)来考查成语和古诗积累,这也有所超出教材范围,从客观实际来说,也许有的考生的确没有做过或者不会做这类题,怎么办?只要有平时的成语和古诗的积累,临场学习就可以从容应对了,因为从命题所提供的例子不难看出,其特点就是“后一成语或诗句的第一字必须是前一成语或诗句的最后一个字”。这类题没有统一答案,如前一题可以是:千军万马、马到成功、功不可没;后一题可以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6.(2007·宁波卷)如果我们稍微留意,便可发现,语言在悄然演变。比如,现在有人叫“粉丝”,说的就是“追星族”;现在有人叫“海选”,说的就是“初赛”。请写出下面时兴词语的通常说法。(任选两个)

(1)物流( ) (2)甩卖( )

(3)瘦身( ) (4)的士( )

【评析及解题思路】这道题是以社会新词汇来考查词语知识,虽然考生可能知道这些词语,也可能不知道,怎么办?只要有一定的词汇知识和积累,就可能在临场学习命题提示后准确答题,其答案可依次为:货运、减价、减肥、出租车。

7.(2007·重庆卷)仿照下面的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江南是一局棋,纵横交错的田垄是棋盘,星星点点的湖泊是棋子。

8.(2006·南充卷)根据下面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鲁滨孙漂流记》,我们可以品尝到鲁滨孙在荒岛上的酸甜苦辣;读《  》,  ;读《  》,      

【评析及解题思路】以上两个题的形式是大家熟悉的仿写题,前一题要求根据例句用比喻仿写,难点在后两个比喻句被包含在前一句中,后一题则要求以名著阅读积累来仿写成排比句,也就是说这类题往往是一题多考。从学习性考题来说,即使考生原来不会,只要有相关的修辞知识和名著积累,完全可以在考场上仿照例句而写。这类题没有统一答案,后一题只要以所选择的名著的内容能组成排比句即可,前一题可以仿为:重庆是一位美人,婀娜多姿的缙云山是她的身躯,蜿蜒飘逸的嘉陵江是她的腰带。

9.(2007·扬州卷)班级要组织字谜游戏。你的任务是仿照教材中“甜咸苦辣各味皆备”(谜底:口)的形式,从“木”“心”“二”“人”中选一个字为谜底,用“××××××都有”的句式,设计一个谜面。

【参考答案】“谜语”大约很少出现在中考里,考生在考场上遇上了,怎么办?没关系,命题为我们提供了“口”这个字的谜底和谜面的设计和所用的句式,即使从来不会设计谜语的也会的!且命题有四个选择更利于考生自由发挥,如“木”和“心”的谜底可以分别是“杨柳樟槐村村都有”“忠心思想人人都有”等。

10.(2006·毕节卷)委婉的提示或许会胜于威严的警示。请仿照例子,替某场所(如食堂、动物园、文化广场、文物保护区,也可自选)写一则公益广告。

例子:洗手间——满足了你的心愿,流干了我的泪水(提醒人们节约用水)

【评析及解题思路】虽然各类广告,大家都熟悉,但在考场上写公益广告,也许会让不少考生望题兴叹,不过,只要有生活积累,完全可以根据命题提供的例子仿用或创作,只要能学习例子“以言外之意来委婉提示”即可。

11.(2007·兰州卷)批注是一种很实用的读书方法,可以写理解,谈感受,做评价。请参考示例,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对所摘内容进行批注。

img39

12.(2007·扬州卷)批注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和文学鉴赏、批评的重要形式,它直入文本,用简洁的语言记录阅读者的感悟、品味、欣赏,体现阅读者的眼光和情怀。

请运用下面提供的符号作标记,在《饮酒》诗旁写出2至3个批注。(语言要简明流畅,能让读者知道你已经读懂了这首诗,并能欣赏它。)

【评析及解题思路】以上两道题以不同的批注形式考查名著阅读和古诗赏析,也许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考生做过批注,也许没有做过,但无论怎么说在考场上做批注还是有难度的,不过,两个题都有具体例子就不难了,只要用平时的学习积累,从词句、内容、表达、意境和情感等方面入手,结合学习借鉴完全可能做好这类批注题。这类考题的答案在文字上并不苛求,意思对即可。如前一题可答为:青年人应该多读诗,诗能陶冶情操,丰富想象,提高文学修养;后一题可如示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诗人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以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学习性考题的特点及应对策略】

1.难而不难,关键在学习借鉴。从前面所举的例子,不难看出,由于这类考题多数考生平时少有见到,甚至很陌生的,这自然加大了难度,但学习性考题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命题提供了相应的答题形式和方法,多数有可学习借鉴的具体例子或说明,这自然不难了。所谓的难和不难,关键就在如何用好命题所提供的例子或说明文字,也就是学习借鉴而攻破难题。如第1题的会意字和谐音是多数考生陌生的,若能学习借鉴命题的“帮帮你”就会化难为易了。又如平时考生没有写过委婉性公益广告,若能学习借鉴命题提供的例子就可能轻松应对。

2.新而巧妙,难点在灵活运用。前面所举的考题大多属于创新性考题,甚至是很少出现过的考题,不过,这往往是形式上的创新,实质上仍是考查语文知识和能力,因此不必因为考题的创新而畏难,除了学习借鉴命题所提供的例子或说明外,还须灵活运用,因为这类考题大多属于开放性考题,其答案的文字并不苛求,符合题意即可,往往没有统一答案,这就需要我们灵活运用平时的积累,灵活解答而取胜。

3.广而综合,重点在积累活用。从前面的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出,学习性的考题的知识含量较大,也就是覆盖面较广,综合性较强,因此,要从容应对这类考题的重点在于加强平时的生活和知识的积累,才可能在临场考试时灵活运用而取胜。如第10、11两道考题除了临场的学习借鉴,还在于平时对名著和古诗的阅读有积累。这个积累还包括对一些社会热点的关注,若平时对这方面有所积累,也许考场上就更顺当了。(原载吉林《语文学习报·苏教中考版》2007·2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