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近来某些老师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一提法表示质疑,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积极期望,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以为要正确理解“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关键是明确怎样才算“教得好”?
一些老师之所以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产生怀疑,我们不难看出其判断“教得好与不好”的标准还是一个分数的问题,学生在考试中能有个高分就是“教得好”,反之就是“教得不好”,显然这种唯分数是瞻的判断标准是不可取的,它严重背离了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
其实,判断“教得好与不好”的标准应该从什么样的“人”是人才这个角度来衡量。胡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由此可知学生并不是说考试有个高分数就是人才,就是好学生了。一个学生教得好与不好不单单指学习成绩,还包括其他方面,诸如道德、情感和价值观等等。作为一位老师能把一个道德水平较差、经常违规违纪的学生培养成遵纪守法的学生,即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也应该说教得好;能帮助网瘾青少年戒除网瘾,家长社会都感激不尽,我想这样的老师更是教得好。反过来像“北大生泼熊事件”,分数是高了,你能说这是把学生教好了吗?所以说通过我们的学校教育能把一个人培养成合格的公民、培养成对祖国和社会有用的人,这样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教育,这样的老师也就是好老师。因此只有深刻理解总书记讲话精神,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明确什么样的“人”是人才,才能明确哪些学生教好了,哪些学生没教好。
那么如何才能把学生教得好呢?我们说培养人才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促进人的健康成长放在首要位置。具体到学校教育就是全面实施“因材施教”,我们在承认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同时,针对学生自身的不同特点来进行教育,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实施不同的教育,我们不应再实行不同的人进行相同的教育了,那样只能泯灭学生的个性发展,制造出同一模式的“人才”。这使我忽然想起了钱学森之问:“我们这么多年为什么出不了大师?”如果让我回答(请恕我冒昧),就是这么多年来我们的学校教育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说实在的,除了转变我们的办学观念以外,一个老师如果没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要做到因材施教还真不容易,还真是一句空话,这样的老师也根本教不好学生。
因此,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教育评价体系也要加以改革,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作为老师只有抱定“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一坚定的信念,才能不辜负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我们的教育才会充满希望。
2010年6月7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