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成为名师
每一位有责任感的教师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当教师难,当名师更难。对如何成为名师,很多仁人志士都有很好的观点,在这里我不想逐一表述,我只想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谈点自己的想法,请谅解我的班门弄斧之嫌。
我认为成为名师的关键是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三个理解”。
一、教师要真正做到理解教材
所谓理解教材就是说教师要对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通盘的考虑,即不仅要熟悉本学科各学段知识的特点,明白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而且要把握好在不同的学段传授知识的“度”,在做到传授知识既不超前又不滞后的同时,还应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做到适时适量。如果教师对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没有整体的把握,就容易分不清教材的重点和非重点,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胡子眉毛一把抓或抓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情况,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更累。
二、教师要真正做到理解学生
不同的学生对学科知识会有不同的感知,我们应该承认个体之间在学习上存在着差异:有的学生老师不教都可能会,而有的学生教师要教会还真不容易。这就需要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特别是对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更应该给以特别的关注,不断地去鼓励他,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同时教师还应掌握评估学生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学生学习的难点在哪里?作业能否按时完成?自己煞费苦心的讲解学生都听懂了吗?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常常听到老师的抱怨:“这个问题我讲八遍你都不会,真是笨!”学生是真的笨吗?如果一个问题老师讲一遍两遍学生不会,可能是学生的问题,如果一个问题老师讲八遍学生还不会的话,我想问题一定是出在这位老师身上,因为他根本不理解学生,没找到让学生听懂学会的办法。
三、教师还要真正做到理解教学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句话首先告诉教师在教学上是有法可循的,其次也告诉教师在教学上是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取上也不要因循守旧,要大胆改革不断创新。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名校先进的教学经验,但绝不能照搬照抄,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套适合自身教学特点的新路子。现在有的教师过分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一堂课看起来很热闹,其实学生根本没有动脑子。不是每一堂课都适合自主学习,也不是每一堂课都适合合作学习。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手段,使其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进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不断充实、完善、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只有在“理解教材、理解学生、理解教学”上下真功夫,成为名师才有可能。
2011年4月23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