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校和家庭对超重肥胖儿童的联合干预效果研究

学校和家庭对超重肥胖儿童的联合干预效果研究

时间:2023-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以健康教育、增加体育活动和学校午餐调整等措施,以学校为切入点、联合家庭的干预模式对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防治是可行和有效的。

3 学校和家庭对超重肥胖儿童的联合干预效果研究[3]

“肥胖是一种病”已成共识。大量研究表明,儿童期肥胖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发生率在世界范围内逐年增高。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决策者意识到,控制肥胖超重发病率的最有效方法,是采取群体干预措施,在人群中提倡健康生活行为模式。对学龄期儿童青少年来说,学校是关键,通过学校实施各项防治措施,是必要且有效的。美国、新加坡等均已提出并已开始实施学生健康促进计划,包括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正确选择食物种类,鼓励参加运动等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新加坡自在全国范围提出学校干预计划以来,儿童青少年的肥胖发生率已从1992年的14%下降至10%。在我国,随着肥胖发生率的增高,亦日益重视其防治的研究。2003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学术会议提出了适用于评估7~18岁人群超重与肥胖状况的体质指数(BMI)标准。亦有研究者在肥胖病防治方面做了报告,但存在样本量小、缺乏系统性等不足。迄今为止,尚未能有一个针对我国儿童青少年生长特点,以及饮食与运动现状,具有指南性质、类似于上述国家在全国范围推广实施的学生健康促进项目。

因此,通过超重肥胖现患率调查,对在校学生饮食习惯与运动现状调查,寻找其中的不良因素,给予针对性的指导、长期干预与督促,进而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并为制定全国性的学生健康促进计划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正是本研究的任务与目的。

一、方法

分别选取坐落在上海杨浦区离市中心较近和较远两个区域,各区域在具有2~3年级人数超过350名学生的学校内随机选出两所小学后,再随机分为干预学校(二联和开鲁小学)和对照学校(齐一和中原小学)两组。于2007年11月对该4所小学2~3年级(7~9岁)共1 080名学生进行了基线体格测量,包括人体成分(脂肪组织、体脂百分比和瘦体组织,采用TBF 410A/300A4电极人体成分分析仪,日本TANITA公司生产),收缩压和舒张压(采用欧姆龙HEM 759P型智能电子血压计,欧姆龙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的测量。肥胖和超重的诊断参考2006年WHO公布的儿童年龄别体质指数标准(5~19年龄段)。待干预措施进行1.5个学年后再次进行上述方法的评估。

干预学校组接受“健康教育+学校午餐调整+运动”综合干预措施:①每学期对2~3年级学生及其家长召开1次学校健康宣教活动,内容有讲课、发放系列书面宣教材料,并开设免费电话咨询热线。②超重和肥胖学生及其家长每学期增加一次面对面咨询和座谈会活动,内容包括:教会学生和家长如何选择食物,进行食物替换,控制每餐热量分配和记录每天的食物摄入量,并定期主动电话跟踪随访,给予营养指导。③学生午餐调整:对提供该两所学校午餐的餐饮公司负责学生午餐的设计人员和厨师进行培训,指导少油食谱设计和烹饪方法,使原来每日午餐提供的热卡由768(733~801)卡路里降到601(559~655)卡路里,每日食谱符合碳水化合物提供的热卡占50%~60%,脂肪占20%~25%,蛋白质占15%~20%。④运动干预:每周3天,每天3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包括慢跑、快走、跳绳、跳操或趣味体育游戏等;对肥胖和超重学生发放记步器,记录每日完成步数,要求每日至少达到1万步的运动量。

对照学校组进行研究前后的体格测量,包括人体成分(脂肪组织、体脂百分比和瘦体组织)和血压的测量。

二、结果

1.干预前后的总肥胖超重率变化,以及与肥胖相关指标的前后变化

通过以健康教育、增加体育活动和学校午餐调整等措施,以学校为切入点、联合家庭的干预模式对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防治是可行和有效的。从表1中可以看出,干预学校总的肥胖和超重发生率下降了0.8%,而对照学校有0.3%的上升,全区的发生率上升更快。

表1 干预学校和对照学校、杨浦全区的肥胖和超重率比较(前/后)

img29

资料来源:由杨浦区疾控学生科提供,肥胖和超重标准采用1995年上海标准。

同时发现,这种健康干预措施对身高的增长没有影响,体脂百分比的增长率干预组低于对照组(2.8%vs 3.1%),以及对血压的改善均有促进作用,见表2。

表2 干预学校和对照学校的相关指标的前后变化(前/后)

img30

2.儿童肥胖与家庭

通过学生和家长的相关问卷调查,还发现:①父母自身的肥胖情况对孩子影响较大。父母均肥胖的家庭,孩子出现肥胖比例(15.8%)和超重比例(33.3%)显著高于父母中一人肥胖或父母都不肥胖的家庭。父母均无肥胖的家庭,正常体重孩子的比例显著高于父母均肥胖或1人有肥胖的家庭。②在超重肥胖孩子的家庭中,父母认为自己孩子稍胖的有55.4%,太胖的有24.7%,但仍有19.3%家长认为自己孩子的体重是正常的,甚至有0.6%家长认为孩子是瘦的,也就是说将近有1/5的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肥胖或超重是不会重视的,见表3。

表3 不同BMI水平组儿童家长对儿童的主观评价比较

img31

3.饮食结构及饮食习惯

从膳食问卷调查中了解到:学生饮食结构及饮食习惯普遍存在不合理。食物摄入量调查中发现学生每日粮谷类、蔬菜、奶及奶制品和豆类的食用量偏少,尤其是蔬菜的摄入明显低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推荐量。饮食行为调查结果显示,肥胖组饮食行为平均得分为4.2±0.9分(总分为7分),非肥胖组青少年饮食行为平均得分为4.4±1.0分,两组饮食行为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经常不吃早饭和偏食与肥胖有显著相关性。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决策者意识到,控制肥胖超重发病率的最有效方法,是采取群体干预措施,在人群中提倡健康生活行为模式。本课题通过对学龄期儿童的超重肥胖现患率调查,对在校学生饮食习惯与运动现状调查,寻找其中的不良因素,探讨饮食行为—营养—健康状况关系,探讨学龄期儿童超重肥胖的因素,为合理提出防治的具体措施提供了依据。

本课题通过系统化的以学校为基础,联合家庭的“宣教+饮食+运动”的群体行为干预,并观察对超重和肥胖学生减重、改善体成分结构和肥胖相关指标,以及生长等体质指标是否有促进作用,以此来评价学龄期儿童改善饮食行为的干预效果,为制定全国性的学生健康促进计划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是本研究的主要任务与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