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往“低处”走

人往“低处”走

时间:2023-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阳光流动”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温岭市教育局对农村教师进城区任教实行选拔考试制度,同时“阳光流动”也建立健全教师流动的法律、法规保障,增强教师流动的合理性、规范性,有效地缓解了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师资不均衡”难题。“阳光流动”仍需进一步完善。为了避免或者减少师资不均衡的现象,实行“阳光流动”势在必行。

人往“低处”走

为了稳定农村教师队伍,进一步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近年来,温岭市继续对教师进城实行控制流速、控制流量和控制流向的“三控”政策。2009年,教育局对各街道教师聘任开始全面实行“逢进必考”的录用制度。对城区学校申报的招聘指标也进行严格控制,取消各学校自行设置的有定向嫌疑的各种名目不一的考试条件。对在职教师进城考试也只规定了年龄(45周岁以下)和学历(小学幼儿园教师需专科以上;中学教师需本科以上)条件,让更多的教师平等参与,实行了“阳光流动”。

校长负责制的局限

首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是校长的权力委任者,从权力体系上看,它应该能很好地发挥监督作用。但由于监督成本的限制,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校长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监督无力。另外,为了便于领导,学校的有些事情都要求在校长会议上表态、拍板。事无巨细一概找校长,校长从无奈到习惯。无意中,校长的专制及权力便得到了扩张。随着校长招生权、人事权(特别是教师的调动)等权限的进一步扩大,很多地方的监督成了一种上级与下级交易的筹码。

其次,社会、一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以及校长本人,对校长负责制的认识存在偏差,普遍认为校长说了算,就是校长负责制。大多学校原设立的学校办公室已演变成了校长办公室,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校长权力的集中,以及校长特权的公开化。实际上,在这种校长负责制的框架内,校长并不需将主要精力用来对学校教职工负责,他们只需对赋予他权力的人承担责任,便可稳坐校长位置。

农村教师流失严重

由于温岭市农村学校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农村教师大量流失。随着近六年教师进城考试的推行,各农村学校流失优秀教师约千名,个别学校的流失教师人数高达50多名。农村教师的流失,主要指的是农村优秀教师的流失。农村教师向城镇跑,城镇教师向县城、市区跑,导致优秀教师高度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或者县城以上的学校。教师的流动除了选择地区外,更重要的是选择学校,从农村学校流向城镇学校,从一般学校流动到有实力的公办学校(例如重点中学或示范初中),从较差的公办学校流向较好的民办学校。

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的名牌学校,普遍采用全省范围内(甚至全国范围)的教师公开招聘,开出较高工资和待遇吸引各地优秀教师任教,导致城市学校、名牌学校、条件好的学校,高学历教师、优秀教师、特级教师高度集中,形成非常明显的师资优势。同时,随着户籍制度的逐步放开,师范院校毕业的优秀农村学生,毕业后很少回乡就业,大多数进入城区以上的单位和学校。例如:横山中学一直被教育界视为培养名校长、名师的摇篮。很多名校长、名师都是从该校走出去,而留下来任教的却寥寥无几。

随着近几年教育不均衡发展越来越突出,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年龄结构老化,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对进一步发展初中教育形成了严重制约。如果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流失继续下去,农村义务教育就将面临渐成“空巢”或“空心”的危险。

阳光流动——一紧一松

教师流动是指教师在市域内镇乡间、学校间的流动。流动是绝对的。为了更好地控制大量优秀教师进入城区,稳定农村优秀教师队伍,温岭市教育局贯彻落实“阳光流动”制度,对进城区的教师采取一紧一松的办法:一紧是指严格控制招聘指标,严格遵守“三不”政策:在一个单位工作不满三年者不能报考,中级以上职称不满三年者不能报考及获得温岭市级二等以上业务荣誉不满三年者不能报考;一松是指市教育局统一在年龄和学历上作出规定,学校不再设立附加条件,避免了个别因人设条件的现象发生,让更多符合条件的农村教师参与竞争。同时对符合申报条件的农村教师还要进行笔试、面试,最后按成绩高低排列根据招聘指标确定进入城区任教的教师。

教师流动是客观的,也是经常的。传统的流动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有些弊端甚至还比较突出。特别是实行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后,校长的自主权(包括聘任教师的权力)不断扩大,人情调动、暗箱操作的现象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有时甚至出现触犯党纪国法的现象。但需要明确的是教师合理流动的实现,既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简单地依靠行政命令,而是需要通过综合建设,让教师的合理流动由强制向自发、自觉转变。改革可能会失败,但不改革肯定没有出路。教育均衡是个系统工程,单一的师资均衡改革举措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通过改革,实行教师进城考试制度,平衡教师的流动,是促进教育均衡的突破口。

温岭市教育局出台的《温岭市教育局关于2008年城区学校向非城区学校招聘教职工工作的通知》指出:

(1)“阳光流动”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教育公平更是社会公平的起点。“阳光流动”政策,一方面,严格控制了农村教师向城区流动的速度,稳定了农村优秀教师队伍,也让更多优秀年轻教师为广大农村地区服务,让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得到公平的发展;另一方面,放宽了农村教师进城考试的条件,可以让更多的农村优秀教师参与竞争,达到教师流动公平。

(2)“阳光流动”有利于师资的合理配置。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师资均衡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长期以来,优秀教师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弱校流向强校的现象较为明显,且有增强趋势。温岭市教育局对农村教师进城区任教实行选拔考试制度,同时“阳光流动”也建立健全教师流动的法律、法规保障,增强教师流动的合理性、规范性,有效地缓解了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师资不均衡”难题。

(3)“阳光流动”仍需进一步完善。温岭市教育局对农村教师进城区任教实行了选拔考试制度,稳定了农村优秀教师队伍。但是,还应加大教师对口支援力度,通过制度安排,鼓励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艰苦地区支教。支教期间也应给予这些教师专项补助,使之安心并乐于在异地农村任教。同时,还应为农村教师到城市名校学习提供机会,让农村教师在城市名校的交流与实践中迅速成长。

“人往高处走”,教师的心态也不例外,都希望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镇级学校到城关学校流动。为了避免或者减少师资不均衡的现象,实行“阳光流动”势在必行。通过控制流向、控制流量和控制流速的“三控”政策进行预防整治,对教师流动的流向、流量、流速三个因素均做到把握到位,使温岭市的师资得到合理配置,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温岭市教育局人事科 柯春富 有删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