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项民心工程

一项民心工程

时间:2023-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是指由浙江省教育厅、财政厅根据2006年全省职教工作会议精神和浙江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加速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制定并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其中温岭市太平街道着手开展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工作,至今已成功举办了4届,共培训2200多人,涉及10多个专业。截至2006年,温岭市累计投入各项培训资金达1339.339万元。

一项民心工程

温岭市对农村预备劳动力的培训不仅起步早、项目多、形式活,而且形成了一整套适合农村预备劳动力就业培训的经验,为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温岭市本着使受训者“回农村是新型农民,到城市是能干市民,进企业是技术工人,在社会上成为有素质的人”的理念不断探索着。2004年9月温岭市太平街道着手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获得了社会的高度赞誉。

科学定位,凝心聚力

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是指由浙江省教育厅、财政厅根据2006年全省职教工作会议精神和浙江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加速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制定并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

这项工程是根据就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对未能继续升学的农村户籍应届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结业)生进行六至十二个月的职业技能培训,并使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达到初级或中级职业技能水平,掌握一技之长,基本适应从业需要。

为全面贯彻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进一步提高农村预备劳动力的职业技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4年开始,温岭市举办了农村预备劳动力技能培训班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并取得一定成效。据不完全统计,在各级政府及部门的支持下,在各职校、企业的努力下,近两年共培训了10万多名学员,为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建成和谐、小康的新农村以及各项经济指标的快速增长发挥了巨大作用。

辉煌,在拼搏中延续

2004年9月温岭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温市委办〔2004〕103号),标志着温岭农村预备劳动力素质培训全面启动。其中温岭市太平街道着手开展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工作,至今已成功举办了4届,共培训2200多人,涉及10多个专业。学制一年、全日制形式教学的有1026人,其余为半年制学员,其中有95%的学员拿到职业资格证书,90%的学员实现就业,65%的学员通过培训实现对口就业。太平街道的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获得了社会的高度赞誉:2006年,温岭市职技校荣获“浙江省优秀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基地”;2007年,温岭市社区学院获“浙江省优秀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基地”、太平文技校获“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殊荣。具体做法:

政府买单。温岭市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以政府财政划拨经费为主,按照“政府补助、分级负担”的原则,在市里设立财政专项资金,根据培训人数对各镇(街道)实行补助,并要求各镇(街道)与市政府拨款按照1∶2进行投入,从而降低学校的收费标准。截至2006年,温岭市累计投入各项培训资金达1339.339万元。2007年温岭市累计投入各项培训资金达1000多万元,巨额经费的投入为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障。同时,在2007年,温岭市教育局拨出30万元为市职技校和市社区学院开办农村预备劳动力全日制技能班(包括数控机械、财会等4个专业),对招收的200名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实行全免费技能培训,为期一年。2008年3月,温岭市社区学员又主动承担了为期3个月的由市关工委和团市委组织的温岭市首届青少年数控车床培训班,共招收38名困难家庭青年学员。

以市场为导向,技能为核心,创新培训模式。为了规范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根据市教育局和市劳动人事局的要求,各培训学校制定预备劳动力培训的工作实施方案,对预备劳动力的学制、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习实训、考核发证和培训管理等方面作出规定。

目前,街道的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分两类:

第一类是培训学校技能培训班。该班培训时间一年,由职业学校采用全日制教学方式强化专业技能训练。职业技能课程按照就业岗位的初级工要求设置,要求学员一年内取得国家规定的初级或初级以上技能等级证书,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为1∶2。

第二类是普通高中技能培训班。该班的培训时间为半年,根据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个人需求进行技能培训。由普通高中招生,职业学校培训。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课时比为1∶3,职业技能课的理论教学,面授时间不少于140课时,学生参加技能实践的时间不少于3个月,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要求是取得《国家初级职业资格证书》。

两类班级的学员按教学计划在学校完成专业基础课及文化课的学习后,均由学校统一安排进企业实习。实习结束后,组织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凡合格的,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全日制技能班可发给普通高中毕业证书。

市场化运作,订单式培养,提高了就业率。为提高培训质量,我们引入竞争机制,对培训实行市场化运作。2006年初,温岭市农科教办根据学校的申请,在全面考核的基础上认定温岭市社区学院、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温岭市技工学校、温岭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市级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基地,承担全市的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为了提高培训的实效性,我们采取学校与企业合作,招生与招工一体进行的措施。

(1)与区域产业结构特点结合,办产业班。我们的原则和宗旨是“学员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村里有什么样的产业,我们就有什么样的培训”。温岭是世界最大的注塑鞋生产基地,被誉为“天下之履,十有其一”,而相关的制鞋专业人才却非常匮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太平社区教育学院和温岭市鞋革业商会在2004年开始合作开设“鞋设计与制造工艺专业”,先后投资80万元建造1000多平方米的鞋业实训工场,购买150多万元的制鞋流水线及其他制鞋设备,从高校和企业引进10多个制鞋专业人才,对学员开展岗位培训。至今已培养了600多个全日制学员,为企业提供了1万多名员工。2006年被评为台州市首批实训基地(鞋革类),目前正在申报浙江省示范专业和示范基地。

(2)与企业联合招生,办冠名班。学校和企业联合办学,开展定向培养、订单培训,招生也就是招工。学校针对企业岗位(工种)进行培训,甚至直接把班级设在企业开展教学。2007年,温岭市特力电器有限公司与温岭市职技校合作招收40余名农村预备劳动力,太平社区教育学院和宝利特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招收50名农村预备劳动力。为提高培训的效益,培训学校根据相应企业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的特点和国家职业标准的初级资格要求,自编培训教材。如社区教育学院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调研,自编了《摩托车机械加工培训资料》、《踏鞋工培训教材》、《车工技术》等23种教材。这种培训针对性强,突出学员的岗位技能,提高其操作技能和设备使用技巧,很好地解决了企业“招工难”和回乡青年就业难的问题,深受企业和学员的欢迎。

(3)开展“百村百企”结对活动。2006年温岭市委办下发了《关于开展“百村百企”结对共建新农村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鼓励企业与结对村建立长期稳定的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合作关系,把结对村的劳动力纳入企业的培训范围,建立稳定的劳动力资源配送渠道,让结对村学员通过培训后顺利进入企业就业。至今,在“百村百企”结对共建新农村活动中转移吸纳了500多名农村劳动力。

(4)采用“恋爱式”实习方式。在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和学员的就业意愿之后,培训学校安排学员到相关企业实习,这样,学员态度端正、工作积极性高,同时也让老板认识学员,了解学员。“恋爱式”实习既是学员的实习期,又是试用期,提高了学成后的就业率。

为确保培训的质量,我们坚持“三抓”、“三到位”原则。“三抓”即,一抓培训计划的执行。采用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段进行或交叉进行,实践教学的时间不少于50%;职业技能课的理论教学面授时间不少于140学时,学生参加技能实践不少于3个月。二抓到课率。三抓考试考核。“三到位”,即管理人员到位、管理制度到位、激励措施到位。在学期中途,对学习态度端正的学员予以及时表彰,对学习态度不正确的学员进行耐心细致的沟通交流,在学期结束时开展评选优秀学员活动,对学习成绩优秀、全勤的学员实行奖励,激励学员上进。

在省、市、县各级政府的统筹及各教育行政部门与职校的共同努力下,培训的人数与质量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使许多农民脱贫致富,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

(温岭市太平高级职业中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