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游戏与儿童自我意识
心理学家认为,婴儿期无自我意识,分不清自己和外界的区别,对自己与客体混沌一片,把自己当客体。到1岁左右,产生了自我感觉,这是自我意识最原始、最初级的形态。当3岁左右开始用人称代词“我”来表示自己,开始意识到了自己心理活动的过程和内容,开始从把自己当作客体转化为把自己当作一个主体的人来认识,这是自我意识的萌芽阶段。但这种低级阶段的自我意识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儿童必须在与人的相互交往中才能摆脱自我中心,使自我意识达到高级阶段,在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上,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意识到自己在相互关系中的位置。游戏特别是角色游戏在儿童从他人角度看问题的能力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儿童在游戏中扮演各种角色,由于角色的需要,儿童必须按角色的身份及其情感体验来行动,把自己当作别人来意识,他既是“别人”,也是自己。在自我与角色同一与守恒中,他融化了“别人”的经验,把自己摆在别人的位置上,从以自己为中心,转变到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发现了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学会发现自我,使自我意识得到发展。只有知道了自己与别人的不同,才能够去理解别人,逐渐学会改变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克服“自我中心”的观点。
游戏及其规则的重要作用就是能够帮助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逐步摆脱自我中心。自我意识是人社会化的关键。自我意识越正确,就越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和他人,自我中心的自我意识才能向社会性的自我意识发展。
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对幼儿进行了社会性表演游戏训练:让孩子玩过家家游戏40天后,进行测验。先给孩子看一大堆物品,有男人的领带、女人的袜子、玩具车、大人图书、娃娃等,然后让他们:(1)假装自己正在一个卖这些东西的商店里;(2)假装自己是父亲、母亲、教师或哥哥等角色,为自己买一些东西。问他们分别会为自己选什么?结果表明,做过40天过家家游戏的儿童比未做过这种游戏的儿童更能较好地作出符合人物身份的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