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室外游戏环境的规划要点
亨丽格研究指出,户外游戏空间应该具有四个主要特点:儿童可以在游戏的空间里进行有益健康的冒险、接受渐进式挑战、玩不同形态的游戏以及操作材料和设备。室外游戏环境是儿童与自然、儿童与自己内心、儿童与儿童等融通的主要生态场,因此在规划中我们要考虑以下因素。
1.整体观察户外可利用的空间,以尊重原生态的自然风貌为主,进行区域布局和绿化、美化。如围墙、栏杆可种植爬蔓植物,两棵大树之间可以吊挂饰物,也可以拴绳让幼儿“荡秋千”、“过索桥”等等。
2.完成自然结构布局如山坡、树林、小溪、小沟等之后,进行永久性环境规划。即大型组合玩具、地面、沙水池、操场、跑道、遮阳亭、玩具整理角。
3.细化墙面、地面、楼顶、平台、墙栏杆、墙根、屋角、阳台、楼洞、门厅、房屋之间的空隙可美化、儿童化、教育化。
4.投放玩具,以各类运动性的为主,辅以角色、结构材料。
5.合理设置游戏区域。活动空间是幼儿和教师、幼儿和幼儿发生交往,相互作用最多、最频繁的地方。活动空间的种种特性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在活动空间的设置上,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游戏空间的分隔。“各游戏场地之间宜采取分隔措施”。室外空间,幼儿的游戏空间通常划分成若干个活动区域,以便幼儿开展不同的活动。它应当有利于幼儿的交往和与教师的交流、接触。目前,我国幼儿园较为流行的分隔方法是功能区,例如按游戏性质的不同,将场地分隔起来,如迷宫、沙池、戏水池等。“室外共用游戏场地应考虑设置游戏器具、30m跑道、沙坑、洗手池和贮水深度不超过0.3m的戏水池等。”因此,幼儿园室外可规划玩沙区、玩水区、种植区、饲养区、小型运动场、戏水池等游戏场地。另外,在室外活动空间方面,不仅要考虑大中小各班的活动场地的划定,还要重视全园公用、混合场地的使用,以适合不同年龄的幼儿之间的相互交往。例如,有的幼儿园将室外的公共大型器械场地定期向全园开放,设置若干个点,每个点都由一两名教师进行指导、监护,让每个班的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点和伙伴加入活动,这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室外场地的安排和使用方法。
其次,要考虑空间密度和组内人数的规律。空间密度是指在活动场地面积一定的情况下,每单位面积参与活动的幼儿的多少。这是影响幼儿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均发现,幼儿园活动的空间密度高于一定的界限,会使幼儿在自由选择的游戏活动中较多地产生消极的社会性行为。因此,在创设环境时,要注意适当的空间密度,避免过分拥挤的状况。当然,每个组的人数应当是足以引起儿童丰富的交往行为,过多和过少都不利于积极社会性行为的产生。
最后,活动空间的大小应当能符合幼儿的多种适用于全班集体性活动的大空间,又要有能让几个幼儿一起活动的中空间。如果有条件,还必须能让个别儿童单独活动的小空间。这里特别要提到的一点是,应当为幼儿创设一定的小而安静的私密空间。它在满足幼儿独处的需要和其他一些情绪情感的需要上是相当重要的。这些不同大小和用途的空间可以通过对活动室整个大空间的分隔和变化来产生。例如,有的幼儿园里将放玩教具的柜子、架子改成活动式的,搬动自由,这样就很容易进行空间的重组。
(一)大型组合运动玩具区
放置户外大型玩具的地方,它的地面一般都是由柔软的辅助材料铺设而成,如草、沙、塑胶、土等。大型组合玩具包括了幼儿练习基本动作的各个方面功能组成,通过在这种大型组合玩具上玩耍,幼儿不断地练习着攀登、平衡、走、跑、跳、爬登动作。在这些组合器械中,攀登架的高度应有不同水平的变化。一般由高度不同的木制平台、旋转台阶、网状绳梯组成,它们不仅能增强幼儿上臂及腿部肌肉的力量,使手的抓握与腿的运动协调,而且还能促进幼儿感觉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玩沙池(区)
沙是对幼儿进行感官刺激的主要方式。幼儿通过玩沙,运用多种多样的工具和器皿(如铲子、筛子、挖锄、小桶、动物外形的容器等)去练习铲、舀、挖、装、塑模、雕刻、堆、叠等各种动作技能。与此同时,沙的质地、重量、黏度使它成为一种千变万化的操作材料,促进了幼儿对沙子特性(如沙粒大小、质地、重量等)的基本认识,为幼儿提供了学习测量的机会及充分进行创造性表达的机会。
幼儿园的玩沙区一般设在墙边或树阴下,居幼儿园活动场地的边缘地带。形式各一,有些是沙坑或沙池,幼儿须蹲在旁边或者是站在沙池里玩;有的是建造在建筑墙的外墙部分,高度在幼儿的腰部或膝盖部位,幼儿可以直接站着或蹲在旁边玩;还有的则是直接购买现成的沙箱、沙池,供幼儿玩。由于是在户外,因此沙箱一般都是带盖的或者是有帆布盖的,可以保证沙的清洁。
(三)玩水区
一般幼儿园都有一个戏水池,用于幼儿在天热的时候戏水或游泳。在南方主要以戏水为主,而在北方可能应当考虑一个开放的玩雪区。戏水池有的不仅有适合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涉水区,而且还带有瀑布或喷泉等,还有戏水槽,便于幼儿平时玩水之用。玩水区由于考虑到安全、健康等因素,幼儿一般都只能用手或脚去感知,学习“干—湿”、“沉—浮”、“固体—液体”等概念,了解水的流动,并尝试控制水流量大小的游戏。玩水区的设置由于更多的是用手和脚去感知,因此,有些幼儿园就把戏水池变成了“小河”或“湖”和“池塘”等,上面架有小桥或水中有小路直通中心,幼儿可以蹲在路边玩水;水里养有小鱼、蝌蚪或荷花等不同季节的动植物,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既可供幼儿玩耍,又能起到观赏的效果。
(四)自然区
户外游戏场地应有一个包括树木和各种植物的绿地或自然区。幼儿在户外游玩时能体验到自然的美丽和四季更替时植物、花草的变化,感悟自然界的神奇魅力,满足幼儿亲近自然或独处的需要。
自然区可以满足幼儿对私人空间和私人时间的需要,在这里,幼儿可以体验自然的幽静和温和。这些是用来“观察、好奇和放弃的地方”(里德迪克,1993)。这种环境满足了幼儿对私人空间的需要,而且有利于幼儿建构自我感、发展主动性、调整社会交往和理解个人与环境的关系(里德迪克,1993)。
(五)跑道或车道
跑道可以是平坦的,也可以是有一定坡度的,可以供幼儿在户外游玩时奔跑,练习腿部肌肉的力量、控制奔跑的速度、感知不同道路需要的速度和力度的差异。
车道可以是和跑道合二为一的,也可以是专门的,因为车道要求的坡度可能比跑道小。幼儿通过在不同的坡道上骑车,既要协调自己的身体动作,还要考虑控制自己的方向和速度,以避免和别的幼儿发生碰撞。幼儿园一般以骑三轮车为主,也有两轮滑板车、四轮登山车等。在不同的道路上骑车,既可以练习幼儿的各种运动能力,同时也因此增加运动的难度,锻炼了胆量和勇气。
(六)休闲区
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有许多闲置的空间,如操场(含风雨操场)、长廊、树阴、花棚等,放置由自然装饰而成的桌子、凳子等,它们虽然没有特定的功能,但它们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们可以满足幼儿不同的需要,如长廊下的石板可以是他们玩“娃娃家”的“桌子”、“床”、“椅子”等,也可以是他们玩手工、泥、石子时的操作台,还可以是他们户外看书、闲聊或独处的好地方,他们拍球、跳绳、捉迷藏等所有的活动,都可以在这里进行。
里夫金(1995)指出:这种和平的、安静的环境是人类生存的一种状态。我们需要尽可能多的和平,就像需要尽可能多的食物和睡眠一样。“和平是一种需要,不是疲惫或强烈的暴力的一种副产品”。当我们有时间来保持和平和幽静时,我们就能更容易处理冲突——人类生存的另一种状态。可以利用游戏场地和户外环境来教给幼儿和平,给他们提供安静感、帮助幼儿学习参与到社会交往中和尊重和平的社会交往。“一种可能的信念也许能导致实际的行动——想象一个没有打架现象的游戏场地(一个没有战争的世界)”。
今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一个发展趋向,就是为幼儿创设室内—室外环境,使幼儿建构一种介于室内经验与室外经验的过渡性经验,这对于幼儿的终身发展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幼儿园创设的室内—室外环境,在幼儿不断扩大的生活范围内为幼儿提供了另一个成长与发展的空间,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