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批评不分场合

批评不分场合

时间:2023-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实当中,有不少教师甚至工作多年的老教师往往不能科学地运用批评这种教育手段,存在不少误区。凡此种种,都使批评失去效力,难以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这样的批评,只能使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拉大,而不利于教育学生。但批评不注意方法,不掌握分寸,有时会适得其反,加深矛盾,影响师生之间的正常关系。这种小题大做,扣大帽子的批评方式,不能使犯错误的学生心悦诚服,也不会得到多数同

第三节 批评不分场合

在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我们提倡正面教育,多表扬、少批评,但这并不意味着排斥批评。其实,批评和表扬一样,只是一种教育手段,都必须把握好分寸和尺度;否则,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表扬和批评的本身,而在于怎样有效地用好这种手段,特别是运用批评手段教育学生更要慎而又慎,随便不得。现实当中,有不少教师甚至工作多年的老教师往往不能科学地运用批评这种教育手段,存在不少误区。

一、批评教育中的误区

1.批评不分场合

很多教师习惯在办公室里批评学生,指着学生的鼻子大声指责、训斥。有时在场的其他老师或侧目而视,或随声附和共同“声讨”;被批评的学生常常是无地自容、低头不语,或用对立的眼光瞪着老师,或用眼泪排解受到的委屈。也有的教师在课堂上遇到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火气上涌便喝令学生站起来,课堂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几十双眼睛一下子聚焦在被罚站的学生身上。学生碰到这种事,有的恐惧不安,有的满脸羞愧,有的表现得毫不在乎,也有个别的学生根本不把老师放眼里,车马炮粗地顶撞起来,弄得老师下不了台。其实办公室是教师备课外,课堂是教师工作的地方,在此公开批评学生并不好。有的学生由于性格内向,心理敏感而脆弱,自尊有余而自信不足,一旦在这些公开场合当众被老师指责,就会觉得自己受了莫大的羞辱而自卑消沉下去;有的学生会认为班主任有意在众人面前让他下不了台,嘴上不说,心里不服,虽当面红着脸认了错,但背地里仍我行我素,唱对台戏;还有的学生性情暴躁,容易冲动,一旦在这些场合挨了批评,便觉得大失面子,感情失去控制,知错而故意不认错,甚至公开顶撞老师。凡此种种,都使批评失去效力,难以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2.批评不分时机

有些教师只要见到学生犯错就批评,于是那些经常犯些小错的学生几乎是天天挨批。因此他们往往把老师的“谆谆教诲”当着耳旁风,任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教,就是屡教不改,有的甚至是破罐子破摔。这与教师批评不讲究时机有一定关系。那些经常遭到批评的学生与老师的心理距离越来越大,这样的学生当然听不进老师的话。

3.不考虑批评对象的心理承受能力

有些教师处理问题时非常情绪化,如果学生尤其是差生有了过失就表现得义愤填膺,不辨学生性格、性别差异,不考虑不同对象对批评的心理承受能力,满口教训斥责。这样的批评,只能使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拉大,而不利于教育学生。有时学生纵然表面畏惧和认错,内心却持反抗、抵触的情绪,或者只是为了尽早地摆脱挨训的窘境。

4.缺乏应有的耐心

不少教师在批评有“前科”学生时,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不仅是“电闪雷鸣、暴风骤雨”,而且往往喜欢“新账老账一起算”。被批评的学生会觉得老师对自己有成见,是故意和自己过不去,因此,抵触情绪油然而生。而这些老师对自己的做法解释为“恨铁不成钢”,殊不知把“铁”变成“钢”,靠这样粗暴的方法常常是不能奏效的,所谓“百炼成钢”就是说急躁不得。

二、批评学生时的注意事项

每个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时会犯些错误,对于学生犯错给予批评教育,也是出于对学生的关爱。但批评不注意方法,不掌握分寸,有时会适得其反,加深矛盾,影响师生之间的正常关系。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批评注意场合

有经验的老师在批评学生时,善于创造和风细雨式的氛围,以加强师生感情的沟通,让学生亲近他、信任他,从而真正从心灵深处认识自己的错误,并迅速改正。批评的场合恰当与否,关系到批评效果的好坏。教师应根据学生犯错误的性质、程度选择适当的场合开展批评,给学生创造认识和改正错误的良好环境。楼梯口、走道边、操场上、甚至大街上、商场里……每一处都可以成为教育学生的场所。

2.对待差生,慎用批评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差生转化的工作中,对其不得已而进行批评教育时,更需采取慎重的态度,更要把握好分寸。别看差生整天一副嘻嘻哈哈、满不在乎的神情,其实他们的心理更脆弱,更经不住批评。教师稍有不慎,轻则引起他们的逆反情绪,导致破罐子破摔;重则对他们的心灵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使其丧失对前途的信心,甚至可能因此辍学而流入社会,走上歧途。因此,对待差生更要慎用批评。

比如,在发现差生的优点和某方面取得成绩时,一方面以赞赏的眼光、真诚的态度对该生进行表扬,同时抓住时机,恰如其分地指出他的不足或过错,为他指明努力的方向,这样的批评就容易被接受。再如,当你放下架子来到学生宿舍问寒问暖,当你冒着大雨来到学生家中为他补课,当你急切地来到学生的病床前表示问候的时候,利用这样的时机进行教育,即使是顽石也会点头。

3.批评时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学生如同树上叶片一样,面孔不一样,个性也不一样。一般情况下不要当众批评学生,内向的,心理承受力弱的学生遭遇当众批评则容易导致心理自卑。不碍大局之事,小题大做当众批评学生,学生会认为你使他难堪,会引起公开对抗,引发争吵,效果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尽可能选择和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材施教。对同一种错误行为的批评,要区分批评对象是男生还是女生,是性格内向的还是性格外向的学生,是品学兼优的还是表现较差的学生,分析不同个性的心理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尤其是教师在处理学生早恋、小偷小摸、迷恋不健康网页等棘手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既要严肃对待,又要让学生理解老师的真诚,感受到老师的爱心,从而回到正确的人生轨道上来。

4.批评时要“一视同仁”

有的教师对自己喜欢的学生,尤其是班干部不愿批评,就是批评也总轻描淡写;而对待表现一般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则不能一碗水端平。不管是先进还是后进,不管是班干部还是一般学生,有了缺点错误都应受到批评。如果该批的不批,不该批的狠批,那就会使学生产生反感,降低教师的威信,造成班级的不团结。

5.批评时要尊重学生

从道德和法律意义上来讲,学生在人格上是与老师平等的。有的教师常用挖苦、刻薄、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批评学生,这样被批评的学生就会产生仇视的思想和自卑的心理,以致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所以,批评学生时要尊重学生,不要讽刺挖苦,不可横眉怒目、拍案指鼻,以显师者之威;更不要恶语伤人,导致矛盾激化。学生有错,教师在批评时言语要恰当,要顾及他的自尊心。

6.批评时必须实事求是

有的教师批评学生,把偶然的失误说成是一贯性毛病,把个别学生吵架说成是破坏班级团结。这种小题大做,扣大帽子的批评方式,不能使犯错误的学生心悦诚服,也不会得到多数同学的支持。因此,批评时必须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要任意夸大。同时,批评要做到有理有据、事实清楚、责任分明。切不可只凭道听途说,凭人打“小报告”就信以为真,听风就是雨,而去胡乱批评人,结果使师生之情产生裂痕。

7.批评时不翻旧账

学生有了错,教师批评要及时,要有针对性,尽量不涉及旧事。有些老师为了加强说服力,便把心中积存的有关此学生的问题全部抖搂出来,算总账。这样做只能使学生反感,产生对立情绪。

事实上,当学生有了错误的,我们当老师的能诚心诚意、恰如其分、就事论事,适当地指出错误所在,通常是容易为学生所接受的,学生也是愿意改正的。只不过,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反复性、曲折性、长期性,教师不能指望通过一两次谈话就能改掉学生身上的一切毛病并不再重犯。从心理机制上说,“习惯是经过长期多次强化和积累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动力定型和自动化了的条件反射系统”。一个人要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很艰难的;反过来,一个人要改掉不良的道德行为习惯也是不容易的,只要有一回经不起诱惑而失去了对道德的追求,重做起来就会变得更加困难。因此教师要有不厌其烦的耐心,批评的态度要真诚,批评的方法要能为对方所接受,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综上所述,批评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必须以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易于接受并勇于改正错误为前提。教师既要倾注一腔爱心,又要在实践中把握好分寸,通过不断学习,讲究教育艺术,走出批评的误区,这样我们的工作将更有成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