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多媒体教学独霸课堂
我们先看下面的案例:
有位教师在用多媒体教学《致橡树》时,将梁祝中的《化蝶》一曲引入了课堂。尽管《化蝶》与《致橡树》都涉及爱情这一相同的题材,但《致橡树》重在表现一种现代爱情观,即木棉(女性)在橡树(男性)面前的独立和自尊;而一曲缠绵悱恻的《化蝶》则表现了古人在追求自由爱情而不得那种无奈和伤感,细细比较,两者相去甚远。再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我的空中楼阁》时,请美术教师画了大量意在表现“空中楼阁”独特意境的图片。然而图片有限的表现力与课文提供给学生的无限想象空间的强烈反差却引起学生的不满。
教学实际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随着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使教育最优化目标的实现变得越来越近。
然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与产生具有现代化教学效果之间并不是同步相生的,而且目前多数学校的多媒体教学尚处于“初级阶段”,不少教师在认识与实践上都还存在着求成过急的问题。
一、多媒体教学中的误区
1.舍简就繁,避易求难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教师范读,除了声音外,体态和表情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学生听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有利于透彻地理解知识;让学生自己“读”,对培养语感,发展语言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些优势恰恰是多媒体所不具备的。然而在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舍简就繁、避易求难。明明是一段教师或学生均可诵读好的课文,或有现成的朗读带,却弃之不用,硬是要费九牛二虎之力将之剪辑、翻录到光盘中,然后用多媒体播放。这种劳思、伤神、费劲的繁琐化做法,于人于己又有何益?
2.垄断化的教学
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直观形象,因而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同行评课、上级视导,也常常将有无多媒体的应用作为评定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这样就使得多媒体在教学中畸形发展,不管材料是否合适、混淆学科界限、颠倒主次目标,一窝蜂地多媒体教学,大有“垄断”之势。课堂上再也没有了奔泻的激情、迸发的灵感和思辨的火花。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的“承载器”,人脑的创造才能将扼杀在电脑严格控制的程序之中。难怪有的学生在日记中写道:“呜呼!何时还我青灯黄卷、墨韵书香?”
3.机械呆板,喧宾夺主
一些教师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时,一会儿放录像、听录音,一会儿又用计算机控制画面,一会儿又使用投影仪,将各种多媒体技术都尽可能地使用,虽然热闹,却使课堂本身走了样。这是因为教学手段的演示过程喧宾夺主地替代了对教学内容的分析讲解,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的兴趣由教学内容转向了教学手段,因而这样的课只是让学生过了一把新鲜瘾,至于教学目的能达到多少反而是次要问题。这也许是一些教师在运用现代化手段时所始料未及的。也有的教师把一堂课的所有环节和所有内容统统纳入课件中,甚至一个小小的提问,以及本应由教师对学生活动作出的反应也由电脑代劳了,从而造成多媒体独霸课堂,教师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奴隶”的局面。
4.只重形式,不重内容
多媒体教学能够加大信息量的传授,但是如果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知识传授上的“大容量”,那么,教师反而会被课件牵着鼻子走,学生的学习则只能是囫囵吞枣。多媒体课信息量大,画面不断更换,学生应接不暇,总是埋头抢记笔记,真正思考领悟的时间大大减少。为了顺利流畅地演示课件,教师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停留的时间较短,课堂显得相对紧张,很多时候提问也变成了一种形式;大多数情况下教师自问自答,师生互动形同虚设。另外,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只专注于多媒体操作,到学生中巡视的机会少了,和学生面对面的语言、手势、目光、表情的交流少了,也就影响了对学生的关注。若长时间用多媒体教学的话,那么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就会存在障碍,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如果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就会忽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从而削弱教师的授课艺术和临场机智的发挥,使得教师成了放映员和解说员,此时实质上由“人灌输”变成了“机器灌输”。
5.用多媒体代替板书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出现,使有的教师认为课堂教学从此可以告别粉笔时代,用课件显示代替板书。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板书具有直观性、持久性,并可根据教学情况随时修改,也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而多媒体字幕则用固定的程序控制,使学生的思维同一性、答案唯一性,而且字幕一闪而过,学生连回味都来不及,更不必说摘记了;再者,由于屏幕的限制,本来可以在黑板上体现整体板书的,此时只能部分体现,从而影响了板书的整体性,也影响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整体感知。
6.盲目追求视听效果
多媒体教学以全新的视听方式进入课堂,给学生以全新的感官刺激。恰如其分地在课堂中播放一些经典名曲、电影电视的精彩片段、优秀的动画片之类,对于创设情景感染学生情绪的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奇特效果。如果过于追求视听效果,则会适得其反。
7.为表现多媒体而滥用多媒体
多媒体可以通过声音、色彩、图像、动画等各种手段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点是被多数人认可的。但是一些教师却认为一个多媒体课件必须完整地包含多媒体各要素,才能达到全方位刺激学生感官的目的。所以就出现了不管内容是否需要,总要生搬硬凑些声音、影像以体现多媒体。如,一些让学生自己阅读的部分,教师硬是配以朗读声音;当一个选择题做错时,呈现一张哭丧的卡通脸并来上好大的一声警告,吓学生一跳;当讲到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时,画面中出现一段大火熊熊燃烧的录像。这些都是误用、滥用多媒体的表现。
二、让多媒体真正服务于教学
众所周知,我们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在于实现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促进课堂教学的现代化。面对这些误区,我们切不可等闲视之。为使现代教育技术得到健康发展,必须对其加以纠正。要走出多媒体教学误区,该如何行动呢?
1.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主要是:根据教师的教案,把需要讲述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软件将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制作成教学课件,刺激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辅助以教师的授课。许多教师为辅助课堂教学,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具有直观形象、新颖有趣、音乐优美、感染力强等特点,有利于课堂教学的优化,实践中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增加了课堂知识容量,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降低了教学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注重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效地运用和发挥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多媒体课件仅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种形式。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利用计算机把学科教学中运用普通手段无法描述,或不易描述清楚的授课内容以动态图形的形式模拟出来,达到诠释授课内容的目的。因此,教师应该认识到不是所有学科、也不是每一课程的所有内容都适合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应该着眼于相应课程的难点和重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多媒体辅助教学重在“辅助”,重在利用计算机这个工具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需要交互处理的信息,运用直观的、形象的、生动的方式反映出来,帮助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进行沟通。
2.加强科学性
多媒体教学要以研究运用多种媒体、优化学习目标、提高教学效益为宗旨,而不是研究用更多的媒体将知识“电输”给学生。在媒体的选用和操作上要加强科学性,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不同教学重点和难点来选择最合适的媒体。软件选择要力求切题、重点分明、难点突出,要把培养学生创造力放在首位。
3.注重实效性
教学媒体是教学系统诸要素中的一个因素,它不仅仅是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和手段。任何媒体都有其自身的功能和特性,只有把多媒体的功能进行合理组合,充分发挥其特性,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切忌凑热闹、图花哨、为电教而电教,把原本意蕴无穷、能力四射的“文本”弄成眼花缭乱的画面,去投学生追求感官愉悦之所好;要牢固树立优化组合的意识,本着形式服从效果的原则,提高课堂效率,努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学无止境,其乐无穷”。
4.强调择优性
教学媒体不能不用,但要有选择、有设计地运用,不可拿来就用,更不能滥用。要遵循择优性原则。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教师在选择教学媒体时,必须从教学系统的整体性出发,考察媒体和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确定哪个知识点,选用何种媒体,媒体的内容是什么,怎样用,何时用,达何目的,认真正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最恰当地让学生直观感知,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最优化。
5.正视局限性
多媒体的运用使得现代课堂教学呈现出媒体多元化、信息立体化的显著特征。多媒体在传播知识信息的密度、直观形象等方面确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多媒体也有着与传统媒体相比拟的不足。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站在讲台上,以自身的言语和肢体语言的配合,以整齐的板书和有条理的讲解,循循善诱,不仅传授知识,也表现其自人身魅力,同时也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况且“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历了千百年的教学实践的检验,符合认知规律而行之有效,属于应该继承的传统教学的合理因素。我们不要因为多媒体有不足而退避三舍,也不要因多媒体有优势而使之泛滥成灾,更不要因为传统方法有缺点而弃之不用。要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正视其局限性,扬长避短、优势互补。
6.要把教学资源选取与激发学生思考联系起来
即使是多媒体教学,真正赢得学生掌声的并不是那些炫目的、震撼的音像资源,而与传统教学一样,仍然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精彩交流,特别是学生那些充满智慧、灵性的话语。例如,一位教师在讲《乡愁》时,从电视“回家”节目中截取了余光中自己读《乡愁》的一段音像资源。通常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都要求学生读得通顺、流畅,但是余光中自己却读得不是这样,似乎也没有激情,朗读中却别有一种凝重和沧桑感。这样的教学资源就能够引导学生感悟到:“余光中先生读得有感情,是发自内心的那种感情。”为什么呢?因为漂泊。这样的教学资源才能够触及语文教学的灵魂,同样也是教这一课时不可替代的教学资源。
6.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保证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如要播放录音或影视图像等,不能只是单纯播放而不加任何必要的指导和反馈。播放前、播放中、播放后要进行哪些工作,或什么时候播放什么,在哪个环节播放,以及要综合运用哪些媒体,使其有机结合,教师都要事先精心设计安排,全面考虑,恰当组合,以保证教学效果。特别是所采用的电教媒体,应是整体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和灵活性的统一结合。
7.支持学生主动探索精神
面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愿望非常强烈。因此教师应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的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个别化学习环境,让他们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方式、自己的学习能力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法,调节学习的进度和难度,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这样,就把媒体的选择、使用与控制的权力交给了学生,增强了他们的主动探索精神;也只有这样,才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同时,通过学生选择、使用和控制媒体后的信息反馈,可以不断完善教师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强化教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热情。这不仅有利于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互动优势,而且也有利于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例如,在课后辅导环节,让学生自觉、主动地进入校园网站点击任课教师的主页,自主观看、学习教师设计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提出自身学习的要求,产生课外互动教学的良好效果。
总之,现代化的技术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思想与之相适应。教师在设计课件的时候必须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在课件结构上,可采用模块化思维,变“线性结构”为“非线性结构”,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库,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同时,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能力较强的教师还可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只有这样的教学,才可以说是多媒体教学之精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