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玩雪才能真正认识雪

玩雪才能真正认识雪

时间:2023-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比如,大雪还能封门,那人还能活吗?可是,在雪里玩了5分钟,我就明白了什么是“雪”,也真正明白了那些形容词的含义。等到我女儿在冬天出生的时候,我就对自己说,在孩子没有真正见到“雪”之前,我尽可能不和她讲什么是雪。只有孩子真实地接触到“雪”,其认知过程才能最后完成。此时,孩子再见到鸭子图片、经过艺术加工的玩具,十之八九是不会认错的。孩子需要不断地进行感知刺激,才能通过动作来认知。

场景5 玩雪才能真正认识雪

经常碰到一些父母,说教孩子一些东西时,虽然也反复地复习,孩子还是记得快但也忘得快,很困惑这是为什么。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一个经历。

1.幼时对雪的回忆

我幼时生活在南京。稍微懂事,父亲就通过故事和唐诗宋词,或讲他小时候的事情,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什么是“雪”。而在我当时记忆里,虽然父母花了大量时间来解释,可我怎么也不能理解,什么像漫天飞舞、纷纷扬扬、碎琼乱玉、洁白一片、玉树琼枝、银装世界、鹅毛大雪、大雪封门、银装素裹,以及“雪”像棉花糖、棉花被、白花花的一片等。不仅完全不理解,也怎么想象不出到底是什么样。比如,大雪还能封门,那人还能活吗?

于是我就想,若让我真的见到雪,我愿意用10块大白兔奶糖来换。可是没有人能换走我的10块大白兔奶糖。

等到我少年的时候,举家北迁,在那年冬天,我终于圆了幼时的“梦”。那天,我在鹅毛大雪里玩了3个多小时,回家衣服基本湿透了,手脚、脸都是红的。可是,在雪里玩了5分钟,我就明白了什么是“雪”,也真正明白了那些形容词的含义。困扰我至少8年之久的难题,没有了。

在那天回家的时候,我就想,谁现在给我讲“雪”,我会马上明白的。等到我女儿在冬天出生的时候,我就对自己说,在孩子没有真正见到“雪”之前,我尽可能不和她讲什么是雪。

于是乎,也是为了节省自己的时间,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孩子未见到真实东西之前,尽可能地不对孩子解释。比如,逗孩子玩的会响塑料鸭子,我会说玩具,或是说塑料鸭子,而不会直接说鸭子。

后来,我学习了更多儿童教育理念以后,我发现我还真“蒙”对了。

2.幼儿认知的方法

幼儿是借助于形状、颜色、声音来认识世界,而不是依靠语言交往所获得的知识来认知。幼儿思维活动虽已有所发展,但仍然紧紧依靠感知的形象。同样,幼儿记忆也直接依赖于感知的具体材料。对直接感知过的形象的记忆,比对语词记忆的效果好,在记忆内容上也是以运动、形象记忆为主。所以,感知觉在幼儿的心理活动中占优势地位。

如果说的更直白一点,就是幼儿的认知,以具体感知觉为主,如视、听、嗅、味、皮肤感觉,而记忆以运动、形象记忆为主。

比如我上面说的“雪”,假若孩子没有经过视、听、嗅、味、皮肤感觉的处理,由于孩子对事物的认知,还不能做到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抽象,其形象记忆大打折扣,更谈不上文字化的抽象记忆了。就算你给孩子讲了许多,也给他们看图片、视频,但就是没有身体的感知,还是不能形成真正的认知。只有孩子真实地接触到“雪”,其认知过程才能最后完成。

所以,幼儿教育应尽可能地抛弃抽象概念,要多用直观材料引导,且最好是真实实物的,其次是实物标本,最次是图画。如果孩子只是通过图画进行认知,虽然通过形象记忆可以照存下来,但这是不完整的,需要进行第二次认知。这在某种程度上讲,会使孩子的学习效率大幅度降低,浪费了大量学习时间。

我曾经见过许多父母,拿一些启蒙卡片,甚至是一些已经过艺术加工的小玩具,让幼儿进行认知,比如各种动物图片,或变形的小鸭子。当孩子经过单一的视觉感知,这些形象记忆虽然被简单记录下来,但等见到真的鸭子时,肯定会和记忆中的对不上号,只有经过二次认知,才能形成最终的“鸭子”认知。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孩子还不具备概括能力,也只有到了8~9岁,孩子的直观形象特征的成分逐渐减少,事物内在本质特征的成分渐次增加。

3.幼儿最好的记忆是先感知

与其这样,那为何不反过来做?也就是说,家长应该先创造条件,比如让孩子先见到真实的鸭子,通过各种感觉的感知,鸭子形象被“照存”在脑海中。此时,孩子再见到鸭子图片、经过艺术加工的玩具,十之八九是不会认错的。所以,针对幼儿,家长应该利用生活中大量真实的东西,来引导孩子认知,让孩子去摸、捏、抓、舔、啃、闻、嗅,这样才能与孩子的视听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感知。

对幼儿学习而言,家长的教育要根据孩子生理、心理的发展程度来进行。一个很简单、很寻常的概念,成人看起来非常简单,这是因为你的大脑已经发育到了那个程度,而孩子大脑却没有发育到那个程度,理解起来就非常的难。这也是“教育应该走在孩子发展的前面”,但又不能太超前的原因。

另外,幼儿主要是运动、形象记忆为主,认知以具体感知觉为主。孩子需要不断地进行感知刺激,才能通过动作来认知。这些都是孩子的直接经验学习,而非间接经验的知识。

也许有父母会说,孩子不到3岁就教唐诗,孩子背得快着呢!这好像也没有“错”。只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孩子会背了一首唐诗,然后你连续一个月不让孩子接触,你再让孩子背背试试,大多数是忘记了。

因此,在幼儿期更应该进行生活认知和习惯养成。这些都是需要天天接触、做的事情,孩子通过这些天天不断的“刺激”,进行内化。这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和习惯养成都有很大的帮助,也并不因为不经常接触而遗忘。

在孩子应该学的时候,学习该学的东西,这样才能使学习的效率最大化。当一个孩子,减少了二次认知或重复认知,既减少了时间的浪费,提高了教育的效率,也顺应了孩子的发展,何乐不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