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7 揭穿谎言有技巧
撒谎,是人类的不良天性之一。许多家长一遇到孩子说谎,就为此感到头痛,心痛不已。但是对于幼儿的说谎,其实也不必过分焦虑。从孩子的“谎言”来看,许多成人的认识是有偏差的,孩子的“假话”未必真的是故意撒谎。
1.真正的谎言
谎言,是说话人通过刻意隐瞒或提供与其记忆中不符的信息的行为。所以,谎言并非是真相的反义词,如果在说话人脑中的记忆与他所说的话相符,则不称之为谎言。真正的谎言,是以隐藏事实、逃避处罚和蓄意说谎以获取利益为目的的,其前提一定是在于说谎人脑中有与其所说不同的“真相”。
幼小年龄孩子的撒谎,很多是无意的。由于孩子生理、心理还不成熟,在其学习过程中必然会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这就可能会出现“谎言”。若父母不了解孩子的这些情况,仅从成人社会道德标准来衡量,只要说的话和实际结果不吻合,就认为孩子是在说谎。
当然,和成人一样,孩子的谎言也有心口不一、言行不一致、前后言语不一致、夸大、故意取悦等。孩子真正的谎言,主要是因为害怕受罚或逃避责任、为了达到某种愿望(如吸引注意力、获得利益等)、满足你的某种需要(如面子)等。面对孩子的这类谎言,作为家长是需要指出来的。同时,也应该让孩子察觉到自己有不当之处,鼓励他对所做的事情负责。
但是,对不同原因导致的说谎,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对待。对于无意识的谎言,要及时帮助孩子进行辨别。而当家长要揭穿孩子的有意谎言时,需要谨慎、适当。若家长太过于直接,或者上来就批评孩子,这不仅让孩子在压力下,更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还有可能伤害了孩子感情,下次孩子说谎时会学得更巧妙,以便不被其他人发现。
2.揭穿孩子谎言注意事项
这种情况下,家长们该怎么处理呢?我认为应该有这样几条需要注意:
第一,要有良好的亲情联结。
父母与孩子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是孩子诚实的前提条件。当亲子关系较差时,你揭穿谎言是对孩子有一定“威胁”的,孩子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自然采取“抵抗”反应。而当你有较好亲情联结时,孩子的“防御”就比较低,不会认为你是在“攻击”,也就容易起到认识错误的效果。
只要孩子内心一直深信爸妈是爱他的,是永远接纳他的,那孩子也就不会因为害怕被抛弃而拼命“抵赖”。因此,揭穿孩子的有意说谎,也要让孩子看到你的态度,那就是:孩子,你确实做错了,但爸妈仍然爱你。而一旦采用了非理性方式,不仅达不到应有批评效果,还会导致孩子内心惶恐不安,让亲子关系受损。
第二,不要扯旧账。
揭穿谎言的本质是为了澄清问题,让孩子明白父母能够辨别谎言与真相。而当你提起旧账时,所有的“新仇旧恨”会涌上心头,实际你已经被自己的情绪“引爆”了。比如,有家长会说:“上次你……时,就跟我说假话,还有哪次和哪次,你不是答应我再也不说假话了吗?怎么这次你又骗人!”
更糟糕的是,孩子在家长的威逼和巨大压力之下,越急于回答家长的问题就越紧张,直接导致说话前后矛盾,这更加深了家长认为孩子撒谎的“判断”是对的。而孩子的心理则产生抵触情绪,从委屈、埋怨逐渐发展到不服、报复,甚至有的孩子用故意捣蛋来表示反抗。
翻旧账的做法还有一个潜在的危险,那就是会让孩子感觉家长太“记仇”:“爸爸妈妈连那么早的事情都还记得,那么以后就算我表现再好,也依然会记住今天我犯的错误。所以,表现好又有什么用呢!”
大家看到了吗?我们因为发泄自己的情绪,而给孩子带来了这么多的负面感受,完全与我们的初衷相悖。所以解决孩子的问题一定要就事论事。
第三,要适当留面子。
即便是孩子有意说了谎,也应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指出,不能取笑、讽刺和挖苦,这将使孩子感到极大的耻辱。当家长发现孩子说谎,不要在其他人面前指责或教训他,最好是另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单独与孩子谈。当孩子确信只在父母和自己之间解决问题,压力就会小得多,也会更加诚实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孩子之所以有意说谎,实际上是知道自己有错,但又害怕承担对应责任。只要不是习惯性地说谎,就可以说是孩子已认识到了错误和有羞愧的表现。若家长此时再不留情面,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第四,最好想办法引导孩子主动说出来。
孩子犯了错,最初也是愿意承认的。可有些家长在孩子主动认错后,还要训斥、打骂孩子,这就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亲子之间的感情。再往后,孩子由于怕被惩罚,就会说更多的谎,这也是孩子养成习惯性说谎的原因之一。而家长抱着相信孩子的态度,与其就事论事时,孩子由于放松反而会放弃撒谎。
如果家长听到孩子的有意谎言,先假设这不是“谎言”,而是当成一个问题去向孩子求证,孩子在被尊重和认同的情况下,很可能主动承认自己说了谎,甚至会说出你意想不到的情况或原因。比如你说:“我不知道我是否误会了你的意思,你是不是说……是这样的吗?”这样的姿态,表明你自己可能“误会”了孩子的意思,在保留孩子的面子而又在询问问题真相。
第五,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遇到孩子说谎,很多家长都会感觉到愤怒,会口不择言地说出诸如“你就是一个爱说谎的孩子”,或是“你老这么说假话,长大就是一个骗子!”之类的评语。这种负面标签无疑是强化了孩子说谎的行为,同时孩子也会对自己是否就是这样的“骗子”感到困惑和耻辱。
同时,给孩子贴上“说谎”标签,也让孩子失去为自己辩护的机会,使家长与孩子之间产生相互不信任,容易在心理上投下阴影,孩子以后有事也尽可能不和家长说了。这反倒为孩子说谎创造了环境,有些孩子正因此形成说谎的习惯。
所以,对孩子的任何说谎行为,不要轻易下断言,上升到品德不好的程度。
第六,千万不要利用奖励和许诺来让孩子说实话。
有些家长明知道孩子已经撒谎了,但为了让孩子说实话和承认错误,就喜欢许下一些诱人条件,算是孩子的奖励。一般孩子都会被眼前的利益所吸引,按照你说的去做。可问题是,这会给孩子的是非观念造成混乱,会以为撒谎也是有好处的,以后可能为了好处而故意撒谎。
3.这些谎言不宜当时揭穿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三种谎言不能当时揭穿,需要父母多方面反思和应对。
第一,心口不一的“谎言”。
典型的例子是,孩子看到自己喜欢但价格昂贵的东西,然后对你说:“妈妈,我不喜欢,咱们不买了!”但孩子舍不得的神情暴露了他的渴望。发生这种情况,往往让许多家长沾沾自喜,而不认为孩子是说谎。
孩子这种“孔融让梨”式的谎言,是家长过多的“理性训练”调教出来的。如果不纠正,未来孩子也会虚伪地掩饰内心真实想法。如果你的孩子曾出现过这样的谎言,请好好反思一下,平时对孩子的限制是否过于严格?是否忽略了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
一个有界线的孩子,遇到这样的情况,也许会说:“妈妈,我很喜欢这个,但今天不买了!”这才是孩子的真实写照,不否认自己喜欢,但也知道今天不会买。
第二,夸大型和取悦型的“谎言”。
非常典型的例子是:“妈妈,今天老师又表扬我了!”“同学们都特别喜欢我,什么都听我的。”这些谎言的出现,往往和孩子安全感不足、内心不自信,以及家长不良示范有很大关系。孩子为了获得家长的关注,已过度社会化了。想改变,就要从家长身上改起。
第三,孩子故意装病。
实际上孩子是否真病,有经验的父母往往一眼就能看出来。对于孩子装病,有两种可能,一是为了逃避,这属于变相反抗;二是孩子在寻求关注,需要父母的关心。造成这种谎言的原因,主要是父母在某些方面给孩子过多压力,让他难以承受,或是平日里父母太过忽视孩子,他既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怀,又想以此来验证,父母是不是还真的关心自己。
面对孩子的装病,需要分清缘由,对症下药。此时以不揭穿孩子的“谎言”为好,先接纳孩子的感受,然后根据情况适时地解决。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认为孩子是装病,就置之不理的话,装病则非常有可能转化为实际的身体疾病。这是因为,生理可以影响心理,而心理也会导致生理上的病变。
一般来说,孩子在比较宽容的家长面前不爱说谎,因此,父母应该努力与孩子建立起一种亲密、互相信赖的关系。另外,谎言也不是一无是处的。有时候孩子说谎,是因为他在此刻意识到了风险。所以这一刻的说谎也是“生存”技能之一。但孩子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法生存,就需要每一位家长好好地自省和觉察自己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