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绘本的非常规演绎

绘本的非常规演绎

时间:2023-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想,许多父母对绘本枟大卫,不可以枠一定不会陌生。大卫最常听到的话就是“不可以”,书里用图画还原各种生活情境,列举出妈妈禁止他做的事。这个绘本实际上说的是孩子界线问题,而我们家规则不多,除了对孩子有生命危险的,一般都不限制。最后,需要提醒各位的是,当孩子有登高等危险行为时,要马上主动站在旁边,不需要过度的鼓励,也不要贸然阻止,而是由孩子自己判断,并决定是否继续爬高。

场景5 绘本的非常规演绎

我想,许多父母对绘本枟大卫,不可以枠一定不会陌生。对于这本书,说老实话,刚买来我也很头疼怎么给孩子讲。

1.枟大卫,不可以枠简介

书中的大卫,是一个调皮捣蛋、让家长头疼的小男孩,而妈妈,则是一位话语简短、看似粗暴,但又对孩子充满爱的母亲。大卫最常听到的话就是“不可以”,书里用图画还原各种生活情境,列举出妈妈禁止他做的事。

个人感觉,此书如果给孩子照本宣科地讲,恐怕效果有限,甚至还可能误导孩子,让孩子们从这本书中找到认同感,明白“玩”还可以这样做。这恐怕是每个家长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吧。

我先谈谈此书的优点:一是画面非常接近孩子的画,让孩子非常喜欢;二是孩子做“错”很多事,但妈妈依然爱孩子;三是孩子做的事情,与自己的生活中几乎没有两样,让孩子有很强的共鸣感。

我再说说此书的缺点:一是视角不好,都看到孩子调皮、捣乱的一面,没有看到孩子的长处;二是管理上简单粗暴,都是以“指责”“命令”的口吻来说;三是限制了孩子自主发展,在一系列“不可以”的命令下,不能做到“我能行”;四是妈妈对孩子的所作所为,感到愤怒和不耐烦,总觉得给自己又找了许多事情。

记得我夫人第一次讲的时候,孩子很困惑,也不喜欢。后来我想了想,为什么会是这样。当我仔细读完,就基本有了答案。当再给孩子讲的时候,孩子就笑了。下面以第一页为例,说明我是怎么给孩子讲的。

第一页介绍:

大卫两只脚的脚尖,踩在一把椅子的边缘上,身体倾斜,左手抓住壁橱的边,右臂向上高高举起,伸开五指,去拿壁橱最上层的饼干桶,而椅子和壁橱远离得很远突出的是大卫的脸部表情,他紧抿着嘴,舌头舔上嘴唇,两只眼睛紧盯饼干桶,一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模样。画面上没有妈妈,只有妈妈说的一句话:“大卫,不可以!”

2.一般家长的讲法

大卫趁妈妈不在的时候,站在椅子上,去偷吃饼干。你看,大卫那个馋样。可是,你有没有觉得这样做,是多危险呀,要是摔了,妈妈多担心呀。你说,大卫这样做,好不好呀?

大家想一想,当孩子听到你这样讲的时候,他们有什么感觉?我想,每个孩子都会引起共鸣,非常羡慕大卫可以这样玩。也许,你的噩梦真的要来了,你要永远跟在孩子的屁股后面喊“不可以!”。作为孩子,他们想的就是玩自己喜欢的,要感觉到自己能“行”的力量。

另外,大家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是不是许多人都是伴随着妈妈这类训斥长大的?现在我们的身份变了,那为什么总把我们当初不愿意的事情,反过来去限制孩子?是怕孩子有坏习惯?可习惯不是约束出来的,是孩子通过模仿我们的行为而养成的。是怕孩子受伤?可孩子不学会自己保护自己,你会永远操心的。

所以,我感觉,作者想让每一个成人透过大卫,看到他们自己的童年。

3.我的引导式讲法

在女儿三岁时,我是这样给她讲的:

“你看,这个柜子最上面放了一个饼干桶,小哥哥在干嘛呀?”

“他去拿饼干桶。”

“他够得着吗?”

“够不着,但站在椅子上就可以。”

“对呀,要是你也够不着一个东西,你怎么办呀?”

“我也搬个凳子!”

“好!可你看见没有,小哥哥危险不危险,他会自己保护自己吗?”

“我不知道。”

“来,咱们去搬个椅子,你也试试。”

此时进入实操阶段,我女儿兴高采烈地去推了把椅子到厨房,然后按照图示,进行模仿。

“发现问题了吗?”

“按照小哥哥的样子,好像拿不着,还会摔跤。”

“对喽,那你把椅子往前移一点呢?站在椅子中间试试。”

“拿着喽!爸爸,快给我讲下面的吧!”

“知道怎么自己保护自己了吧?是不是要先站稳呀?”

“是的。”

“对了,你想吃东西之前,要和爸爸打招呼哦。”

“好咧!”

……

现在看看就讲了这一页,孩子知道了什么:

●可以爬高,但要自己保护自己;

●发现问题所在,知道怎样正确使用工具;

●明白了自己动手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锻炼自主能力,知道自己能“行”;

●完成任务,获得成就感;

●吃东西之前要先问家长。

对孩子教育不能生搬硬套。这个绘本实际上说的是孩子界线问题,而我们家规则不多,除了对孩子有生命危险的,一般都不限制。

当我讲完此书,女儿受到了不少启发,包括如何使用工具,知道怎么玩水,发现原来饭锅还可以这样玩,以及怎么进行创意。同时,也知道了玩过泥巴回家先洗手,知道了不挖鼻孔,知道了不能在家里扔硬的东西。因此,给孩子讲绘本,完全照本宣科是值得商榷的。

而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与坏习惯,不是靠坚决制止就可以达到目的,什么时候该对孩子说“不可以”,或怎么说“不可以”,家长需要三思。我们对孩子做的任何事情,不要过多地阻止,应多从积极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给予正确的引导,鼓励和表扬孩子的探索精神,遇到挫折,也要让他们从中吸取教训。

最后,需要提醒各位的是,当孩子有登高等危险行为时,要马上主动站在旁边,不需要过度的鼓励,也不要贸然阻止,而是由孩子自己判断,并决定是否继续爬高。家长也不用不停地提醒他该怎样做,把这些都留给孩子自己去探索吧。不过,永远要让孩子知道,父母就在这里保护你呢。如果孩子学不会自我保护,那将来一旦摔了,恐怕就是大跟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