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1 0 怎样选择兴趣班
最近和几个家长聊天,说起兴趣班的事情,说目前报名参加学前兴趣班的现象很普遍,在座的也有许多都替孩子报了班。针对这个问题,大家都问到底应该不应该上呀?说起兴趣班,顾名思义就是能让孩子比较兴奋,很感兴趣,能给他们带来乐趣。
1.场景
非常有意思的是,大家也说起自己小时候的情况,谁都记得的爬树、偷苹果、在院子里和小朋友瞎跑、玩打仗、跳皮筋、看马戏、过家家、盘腿斗鸡、养蛐蛐,等等。一回想起来,每个人都有一点兴奋,感觉没有玩够。
可是,当说起自己孩时最失落的事情,无外乎是爸爸妈妈工作忙陪的时间少、自己特想做的事情都被压制了,个别的还很“恨”家长,小时候自己一点兴趣也没有,却逼着自己学这学那,结果导致自己对此一直不开心。
于是,有家长反应过来:“我们是不是把我们父母当初的做法,又用到我们的孩子身上?他们不仅没有我们当时的游戏,我们还在逼他们或压制他们。难道我们真的是这样对待我们自己的孩子,把自己的希望、意愿加到他们身上?”
2.如何选择兴趣班
确实,现在许多的家长在不自觉地重复当初自己父母做的事情,而且还有一个非常好的理由:“我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好!”但对于学龄前的孩子,上不上或上什么样的兴趣班,不仅要关注孩子兴趣和意愿,并结合孩子的生理特点来考虑。否则,你会拿牺牲童年的快乐为代价,换来以后对学习的逆反心理。
1)从学龄前孩子的生长方面看
对于尚处于身体发育时期的孩子而言,身体组织结构和器官功能已有所加强,手部小肌肉有较大发展,动作逐步精细化,但灵活程度、力度等都不够,同时,神经细胞脆弱,易疲劳,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是身体机能正常生长的关键。
所以,游泳、陶艺、手工制作类的兴趣班不要早于4岁上,钢琴、提琴、舞蹈、芭蕾、画画、书法类的最早从5岁开始,足球、篮球、武术、跆拳道等最好6岁以后。如果太小就让孩子尝试,特别是需要手指的细小动作的,会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这对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不利。此外,枯燥的重复性训练容易让孩子很快失去兴趣。
2)从学龄前儿童的认知角度看
幼儿期是儿童语言能力发展迅速的时期,也是孩子增加词汇数量最快的时期。在记忆上,5岁以后经过诱导,可采用视觉复述策略和看事物通过特征来定位的策略。到5—6岁时,孩子掌握了一定的概括能力,抽象思维也处于萌芽状态,并有一定的推理能力。
所以,音乐、美术鉴赏、自然认知(如认知植物)等可尽早开始,围棋、象棋、识字、英语语法类的训练最早从5岁开始,绘画技巧、写作、算术、走迷宫、复杂拼图、科学实验等最好6岁以后。如果太小就让孩子尝试这些需要大量抽象思维支持的活动,反而并不适合孩子的身心发展。
3)从学龄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角度看
学龄前孩子,其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主要在于争取自我主张,以及活动和行为的自主性、自由权,开始模仿性地、创造性地参与成人的社会生活,使自己感觉到“我能行”的力量。
所以,对学龄前孩子而言,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和爱心、建立良好的界线、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展现勇敢的精神、具备良好的学习注意力,这些都是孩子成才的基础。如果孩子缺失了这些,以后将难以适应社会。而这些,好像不是哪个兴趣班可以实现的。
3.我对兴趣班的态度
不少家长攀比心切,为孩子报了各种兴趣班。如果为了丰富孩子在幼儿园之外的生活和动手等能力的发展,为孩子选择一些手工课、舞蹈课,也是很好的方式。但前提是,父母对此不要太功利。
但是,一些专业性较强、思考性强的兴趣班,是在孩子的能力还不具备的情况下,违背了学习循序渐进的规律,忽视了孩子内心的真正需求。也许有的孩子可以在高压下,把并不喜欢的东西学好,但对孩子而言,这是一个痛苦的学习过程。表面看是孩子有毅力、懂坚持,可实质是强压破坏了他们学习的信心和欲望。
学龄前的孩子,虽然需要知识的获得,但更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道德和习惯、掌握为人处世和学习的方法。但这些,都不是能在学前班可以得到的。
所以,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作为父母,必须为孩子的将来打下良好的基础,不能指望着自己只要花了钱,把孩子送到最昂贵的兴趣班上,就自然能“收获”一个品学兼优的“优质儿童”。
理论上讲,不管学龄前还是学龄后,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大自然都是孩子最好的兴趣班。当你们陪着孩子给他读故事、玩一些孩子喜欢的游戏,加上到大自然中进行陶冶性情,孩子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可以得到充分发展,同时孩子也会从你身上学到良好品德。
4.对于已经上兴趣班的孩子
对已上兴趣班的孩子,有几个注意事项:
1)兴趣班是对孩子兴趣的强化,并获得一定的技能。所以,不要让孩子担负起父母儿时的愿望或兴趣。
2)征求孩子意见不能带出自己的情绪和期望。学龄前孩子处于做“好孩子”的阶段,他们会表面迎合你,但实际内心不是茫然就是抵触。
3)不要只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对孩子,学习的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
4)不妨与孩子一起学习,如果父母也能积极参与的话,就会给孩子以鼓励。
5)学龄前的孩子兴趣常常不稳定,孩子真的不想再去就不要勉强,否则会让他产生逆反心理。被迫去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养成习惯更可怕。
6)找会教孩子的老师。有的教师专业知识技能较高,但不了解幼儿年龄特点和教育规律,教孩子过程中,会导致孩子因此而厌学。
7)不应过早对低龄幼儿进行技巧性、知识性过高的培训。
8)在数量上,最好只选择一个,最多两个。
当然,我并不否认早期开发孩子的智力,尤其是右脑的开发、语言能力的训练,是有科学根据的,也有一定的成效。但智力的较量,并不是孩子未来的主要的竞技场,孩子在未来竞争,更多的是人格、品格上的较量。家长们要着重培养孩子这方面的东西,这才是基础中的基础,才是孩子真正的“人生起跑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