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有趣的溶解

有趣的溶解

时间:2023-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自己的实践、观察,去发现溶解这一现象,以及溶解发生的整个过程。在每一次的尝试中都有所发现,提高对溶解现象的敏感度和兴趣性。以便幼儿进行反思,回忆自己的操作过程,回想溶解的过程,感受到溶解是有趣的,继续进行研究。接着通过高锰酸钾的溶解演示,初步了解了物体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最后的环节过渡到实际生活,让幼儿再次感知会溶解的食物,并且知道溶解于水后会改变水的味道,从而获得另一个知识点。

有趣的溶解

一、教材与教法分析

溶解是一种较普遍的现象,幼儿在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果珍、奶粉、糖水、盐水等,幼儿对这种现象非常好奇,经常会说“果珍不见了”,“牛奶化掉了”,从而发出疑问“果珍哪里去了,糖到哪里去了”。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溶解现象,我设计了本活动。活动有三个特点:

(一)创新

设计活动前,我仔细研究了以前的小班溶解教案,发现活动虽然可以很有效地帮助幼儿认识到什么东西能在水里溶解,但过于简单(分两步走:感知果珍、奶粉、糖、盐会溶解;尝一尝溶解后的果珍、牛奶、糖水、盐水)。我觉得这样的活动安排对于我班幼儿来说过于简单,由于幼儿对溶解现象已有感性认识,我何不把这种感性认识再深入一下呢?由此我设计的活动分三步走:第一环节感知、区分什么东西能在水里溶解,什么东西不能在水里溶解;第二环节了解溶解的过程;第三环节尝一尝果珍在水里溶解后水的味道。我的设计思路是:以感性的认知逐步向生活实际过渡,帮助幼儿更好地感知溶解现象。这是环节中的创新设计。

(二)尝试

我们都知道幼儿具有好奇心,他们不解地探究着周围的世界,那么,如何让他们感知所发生的一切,积极地发现存在的现象?我给幼儿准备的就是“尝试”。通过自己的实践、观察,去发现溶解这一现象,以及溶解发生的整个过程。在每一次的尝试中都有所发现,提高对溶解现象的敏感度和兴趣性。

(三)反思

反思是促进观察,引发问题,进行再观察、再尝试的唯一途径。让小班幼儿进行反思的方法就是教师提一个简单的问题,一个能引发和鼓励幼儿更加深入思考,激发进一步探究欲望的问题。如在比较能溶解的物体与不能溶解的物体后,我设计的问题是:“你发现了什么?”“细盐和奶粉跑到哪里去了?”“它们是怎么跑到水里去的?”以便幼儿进行反思,回忆自己的操作过程,回想溶解的过程,感受到溶解是有趣的,继续进行研究。

二、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初步感知溶解现象,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

2.乐意参加操作活动,对溶解现象感兴趣。

三、活动准备

1.教师的演示材料:透明玻璃器皿,搅拌棒,高锰酸钾。

2.幼儿的操作材料:一次性透明杯子,小勺子,奶粉,细盐,苹果,各种豆子(黄豆、绿豆、红豆等),果珍,白开水,装食物的小盘子若干。(每组三样东西:其一:细盐、苹果、各种豆子,其二:奶粉、苹果、各种豆子)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操作材料,激发兴趣

1.(出示一杯白开水和奶粉、细盐、苹果、各种豆子)孩子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2.(认识苹果、奶粉、细盐、各种豆子)这里还有一杯白开水。如果我把苹果、奶粉、细盐、各种豆子都放到水里去,会怎么样?真的是这样吗?请你去试一试,等一下来告诉我们。

(二)幼儿操作尝试,发现能溶解的食物和不能溶解的食物

幼儿操作要求:一手拿杯子,一手拿勺子,把各种食物舀到杯中,仔细观察食物的变化。

提问:1.刚才你把什么东西放到水里了?你发现了什么?2.原来,细盐和奶粉跑到水里去,不见了,它们溶解了;苹果、豆子还在呢。那细盐和奶粉是怎么样跑到水里去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了解食物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教师出示一杯清水和高锰酸钾,演示)紫色的小粉末、细盐、奶粉一样,也会跑到水里去,它是怎么跑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看,它怎么样了?(很快地跑到水里去,看不见了)在水里溶解后,水变得怎么样了?(变紫了)苹果和豆子跑得实在是太慢了,所以不会在水里溶解。

(四)幼儿第二次操作尝试并尝味道

1.刚才我们发现了细盐和奶粉能在水里溶解,看不见了,那果珍能在水里溶解吗?请你再去试一试。

2.(幼儿操作,品尝果珍)果珍在水里怎么样了?我们一起来尝一尝,现在水的味道变得怎么样了?你用什么方法让它那么快地溶解了?搅拌一下。

教师小结:原来果珍也能在水里溶解,把水变得黄黄的,酸酸的,甜甜的。请你带上果珍和小勺子,我们再一起去找找还有什么东西能在水里溶解。

五、活动反思

整个教学活动从幼儿的操作探索开始,在幼儿的亲身尝试中,知道了奶粉、细盐会在水里溶解,各种豆豆和苹果不会在水里溶解。接着通过高锰酸钾的溶解演示,初步了解了物体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最后,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在幼儿自己冲果珍、喝果珍中结束活动。

(一)探究兴趣浓厚热情

活动中,每个幼儿都积极参与,聚精会神地尝试、探索、发现,特别是在高锰酸钾的演示实验中,孩子们看着慢慢溶解的高锰酸钾,水由透明变成了紫色,在感受到发现的喜悦后,教室里爆发出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掌声,这也使活动达到了一个小高潮。在最后尝果珍味道的环节中,孩子们对自己冲出来的果珍恋恋不舍,让我觉得活动获得了成功,孩子们不仅感知了溶解现象,乐意参加操作活动,还对溶解现象非常感兴趣。

(二)环节安排阐意解惑

课后,教研组老师对本活动进行了点评。有教师提出:“环节的安排是否可以调整?”其实,整个环节的安排是我对这个活动的一次创新和尝试。

以前的教育活动都是让幼儿先感知什么东西会溶解,再感知什么会溶解什么不会溶解或直接以尝味道结束。而我是以感知什么会溶解什么不会溶解为先,再添加了对溶解现象的观察,最后是联系生活的操作活动——尝味道。我安排这样的环节的原因是:我班幼儿在托班时,开展过一次溶解的教学活动(家长助教活动),孩子们有一定的感性经验,知道有些东西会在水里溶解(不知道“溶解”一词,只知道奶粉会在水里化了)。因此我省略了感知什么东西会在水里溶解这个环节,直接请幼儿区分会溶解与不会溶解的东西。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物体在水里的溶解过程,我特地安排了第二个环节:高锰酸钾的溶解演示。我自己感觉本环节安排很好,能让幼儿更加明确溶解的过程。但是在实验中,我也发现,由于高锰酸钾是粉末状的,溶解的速度过快,可以选用颗粒状的高锰酸钾或VC泡腾片,实验效果可能会更好。最后的环节过渡到实际生活,让幼儿再次感知会溶解的食物,并且知道溶解于水后会改变水的味道,从而获得另一个知识点。

(三)教学策略融会贯通

这里的教学策略指的是幼儿园课题“幼儿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中所提出的激发幼儿问题意识的策略的运用。

从幼儿园的课题开始,我一直认为:孩子问题意识的培养不仅仅是让他们提出几个显而易见的问题,而是通过观察——产生疑问——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一个系列过程,幼儿只有完成了这三步,才具有真正的问题意识。根据我的思路,把对幼儿问题意识的培养渗透在整个活动中。从第一次操作中产生疑问“为什么有的东西会在水里溶解,有的东西不会”,“它是怎样溶解的”到第二环节的观看溶解的过程——解疑。最后是实践的运用。整个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意识培养的模式。我不需要幼儿光会说“为什么”,“怎么样”,而是希望他们能通过观察产生疑问,并亲自解决疑问。

(设计者:童燕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