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自然灾害及其防御
辽宁省的地理、地形和气候条件特殊,是我国气象灾害频繁的省份之一,一些灾害性天气常常危害国计民生,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影响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如何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已经成为我省防灾、减灾的重要课题。
气象灾害
辽宁省气象灾害大致可分为气候灾害和天气灾害两大类。气候灾害时间较长,包括干旱、洪涝、低温冷害等。天气灾害包括大风、冰雹、雷暴、龙卷风、寒潮、大风雪等。
影响我省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生物灾害。其中发生次数最频繁、造成损失最严重的是气象水文灾害。
洪涝
我省是全国北方暴雨的多发区,空间上暴雨的分布,自东南向西北,自沿海向内陆减少。时间上大多集中出现在6—9月,特别是丹东地区发生暴雨及特大暴雨的机会最多。
智能挑战
如果你恰好在山谷中遭遇洪水,应该怎样自救?
受强降雨的影响,辽东山区和辽西丘陵山地会山洪多发。有时山区强烈降水还会引发泥石流。
洪涝灾害不仅对我省的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还对基础设施和工业、交通等经济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是影响辽宁省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干旱
季节性干旱
我省西部年平均降水量较少,降水集中在夏季,加之季风活动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季节性干旱。尤其是西北部的朝阳、阜新以及锦州、葫芦岛和铁岭地区,季节性干旱更为频繁,这对农作物生长和粮食生产造成危害。
冰雹
俗称“雹子”,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它是一些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的冰粒,特大的冰雹比柚子还大。山区及丘陵地区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冰雹多,受害重。雹子对农业危害很大,猛烈的冰雹打毁庄稼,损坏房屋,人被砸伤、牲畜被打死的情况常常发生。我省雹灾分布规律大致山区多于平地,内陆多于沿海,建平、建昌、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朝阳县等地容易出现。
智能挑战
你所在地区下过“雹子”吗?怎样防治冰雹?
生物灾害
影响我省的包括农作物病虫害、森林病虫害、蝗灾、鼠害及生物入侵等。
农作物病虫害种类多,危害大,不仅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还导致农产品大批量变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几种病虫害是小麦病害、水稻病害和棉铃虫。
森林病虫害导致林木生长量减少,森林枯死。
褐家鼠、小家鼠等是我省比较常见的鼠类,不仅糟蹋粮食、破坏草原和危害林木,而且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随着对外交往等多种原因,一些有害生物也传入我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生物灾害。假高粱、野燕麦、豚草、一枝黄花、水葫芦等植物的传播,都对农业生产和自然生态造成严重危害。
豚草
智能挑战
地震来临时应该怎样自救?
地质灾害
影响我省的地质灾害主要是地震、泥石流以及滑坡和崩塌。
我省东部山区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岩石强烈风化、破碎,地形变化较大。当地农民有在山上放养柞蚕习惯,植被覆盖较差,地表裸露,地表碎屑物质较多,致使辽东山地泥石流灾害频频发生。
辽宁省属于华北地震带,地震活动比较频繁,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地震。
破碎的地表极易发生泥石流
自然灾害的防御
针对我省的自然灾害频发的特点,要建立起较为完善、覆盖面广的气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的观测网。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积极开展流域综合治理,如人工增雨、人工防雹、滴灌工作、合理排灌、推广节水抗旱高产农作物品种等,在一定程度上对防灾减灾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加强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勘查防护工作,要把生态建设和防灾减灾相结合,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和修建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我省先后建立了辽河流域防护林、辽西北防治沙漠化等生态工程,有效地防止了地质灾害的发生。
除此之外,还要对社会公众进行防灾减灾的科普知识宣传,提高社会公众防灾减灾的意识。
人工增雨
思考与感悟
1.你经历过哪些自然灾害?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2.你的家乡什么自然灾害最容易发生?
拓展训练营
1.针对一些夏季容易出现的自然灾害,设计一个自救手册。
2.针对某一种自然灾害讨论应对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