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父母关系模式与个体的心理发展
心理学的大量研究(Chang,Lansford,Schwartz & Farver,2004)显示,除了教养行为,父母本身的关系模式,也会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甚至留下难以磨灭的深层痕迹。下面一名女大学生对自己成长历程的回顾,较为深刻地剖析了父母关系模式对自己个性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我的父母是大学的同班同学,他们毕业后不久就结婚了。由于结婚前两人的心态和思想都相对不成熟,婚后感情一直不好,去年8月,他们终于离婚了。
对于自己的小时候,我最多的印象就是父母吵架的时候,以及我童年寄宿在祖母家的日子。不知道为什么,相比于全家人其乐融融逛公园、看电视、下棋、读书之类的记忆,总不如父母吵架甚至打架,而我声嘶力竭的大哭的记忆来得深刻和清晰。
小时候总觉得,父母吵架全都是因为我——总是因为我的一件小事而使得他们发生口角,然后就演化成大吵大闹,于是母亲就会大哭,就会提着大包回到外祖母家里去住。过几天,父亲就会带着我去外祖母家,去说服母亲消气回家。这样的事情发生太多次了。我永远觉得自己不对,自己应该为这一切负责,为母亲的大哭和离家出走负责,也为自己的孤独和无助负责。
虽然,我努力向自己说明自己并不可恨,但是,直到现在,我都无法用任何方式排解它,我都习惯于在一切事情上自责。我几乎永远处于一种自卑的心态中,经常拿自己和别人比较,看别人做什么都觉得比自己好,从而不停地责备自己。
初中的时候,父母开始事实分居,父亲到离家很远的城市工作,只是在每年寒暑假的时候回家。从那时候起,我和父亲的关系开始变得很特别,因为几乎全是靠打电话来联系,所以我们的关系渐渐变得像打电话联系的朋友,而不是父女关系。现在,看别的女生很多都会偶尔向父亲撒娇,但是,对于我,这是全然无法想象的。我可以和我的父亲谈心、谈学术问题、谈社会、谈政治,但是,我完全无法向他撒娇或者和他拥抱。
母亲对父亲的不满只能对我说,她告诉我很多事情,诉说父亲的种种不好。到了我高三的时候,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母亲会和父亲在电话里大吵大闹,并且大声地哭。最终,我开始努力说服两个人离婚——他们一直都担心我,担心我会因为他们的离婚而从此不相信婚姻,也担心亲戚和同事的看法。但是,经过我一年的努力,他们终于做到了他们多年以来想做,但是一直没有做出的事情,他们终于离婚了。
我没有告诉他们的是,我已经不相信婚姻了。我认为,在现在的社会意识形态下,绝大多数男人是不会平等地爱一个女人的,他们只会侵略她、欺骗她、从而剥夺她的主体性,将她变为自己的一部分,变成自身没有目的的存在。大概也有特殊情况,但是太少了,我不觉得自己可以遇到。
父母分别和我谈过,他们都希望我可以对这个问题乐观起来,相信自己能遇到合适的人,相信婚姻是一件好事。但是,我觉得,当他们发现问题的时候,已经晚了,我的想法已经定型了——我一直拒绝和男生谈恋爱的想法,我很少喜欢男生,非常害怕有男生喜欢自己,从来不像别的女生一样,想象自己也会和男生谈恋爱,更没有想过自己会结婚。
此外,在我的性格和心态上,也深深显示出了童年经验的痕迹。我的很多性格缺陷,都是由于一种渴望受到关注和关心的心态。比如说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会大哭,或者是发脾气,同时心里隐隐渴望有人来安慰我;或者是与朋友聊天时,只顾着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生活中的各种琐事,而忽略朋友想要倾诉的东西。并且,我一直抗拒某些很强烈的女性特征——比如化妆,比如穿高跟鞋,比如穿可以显示身材的衣服,比如关心减肥。其中的一些心态,我也不知该如何解释。
我总觉得,在一个人刚刚开始接触世界的时候,世界对她呈现的样子最为关键,在那之后,无论如何向她说明那是特殊情况或者只是假象,也已经来不及了。一个人在童年时,他的家庭状况对她日积月累的影响,大概长大后是很难纠正的。
从这名大学生的成长经历中,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父母婚姻的不和谐在她的心灵之上投下了重重的阴影,而这种阴影,直接影响到了她自己对人性的认识和态度。另一名女大学生的经历,也很好地支持了父母关系对孩子成年后在婚恋态度上的影响。
小时候,爸爸妈妈吵架后,她常会在我面前抱怨甚至流泪,会和我说,以后不能找怎样的男人之类的话题。我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即使是对于自己有好感的异性,常常也是百般挑剔,总是害怕自己会吃亏,总是想要一步就找到一个完美的。我会愿意把喜欢的人告诉我的父母,但我自己却觉得,从喜欢到恋爱是很困难的事情。我想,这也与我的父母有关系吧。
因此,为了让孩子的身心更为健康地成长,父母不仅要采取恰当的教养态度和教养行为,还要关注自身的婚姻状态,毕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最为重要的观察和模仿对象,只有在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中,才能为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必需的良好土壤。
总之,不论是从已有的研究,还是针对中国都市父母所进行的实证研究,抑或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分析,都向我们展示了类似的结果,父母民主、良好的教养行为可以促进儿童个性及学业的健康发展,父母专制、粗暴的教养行为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儿童健康个性的形成,甚至会对孩子的学业发展也产生负面效果。此外,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和谐幸福的婚姻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心理营养剂,家庭生活中错乱的音符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诸多负面影响。
【注释】
(1)作者与此相关的研究分别发表于《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第3期第30—34页,《应用心理学》2005年第2期第186—192页。
(2)此研究结果正式发表于《应用心理学》2007年第1期第44—4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