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谈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3-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倾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上面的几种现象究其原因是:学生的倾听能力比较差,表现为不会倾听,不愿意倾听,不认真倾听,不动脑筋倾听,不加评判地倾听。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学生的倾听能力进行培养呢?有效倾听的前提是正确的倾听态度。经常让学生站起来复述老师的讲话或同学的发言,让学生知道不专心倾听是不能进行复述的。

浅谈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徐义忠

(西乡县城关镇中心学校,陕西 西乡 723500)

【摘要】倾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倾听,乐于倾听。真正的课堂活跃不是无序地动,而是一种有序的、动态生成的,使课堂上充满热烈地讨论,激烈地争论,静静的倾听,深刻地思考。只有教会认真倾听他人发言,自己的表达被别人倾听,才能达到真正交流的目的,学生才能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

【关键词】倾听 能力 培养 习惯

1.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地举起了手,大声嚷道“老师,我来,我来!”当教师让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不约而同地叹起气来,不愉快的表情溢于脸上,根本没有心思听讲……

2.一个问题,一件事,老师反复讲很多次,还有不少孩子听不清,记不住。

3.课堂上,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出于本能都争着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单独让他们说的时候又说不出来。个别胆小的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不敢主动表达,但在小组内能争先恐后地发言……

4.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一个学生回答了,老师判定不对,另一个学生又一次回答,结果把刚才的错误答案又重复一遍……

5.在小组讨论后,我的意见还是我的,你的意见还是你的,不会汲取别人的精华,摒弃自己的错误。

上面的几种现象究其原因是:学生的倾听能力比较差,表现为不会倾听,不愿意倾听,不认真倾听,不动脑筋倾听,不加评判地倾听。

《新课程标准》总目标明确提出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有关语言交际功能的资料表明:人们在日常交往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可见人有一半的时间在听,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美国学者丹尼斯认为:“从小学到大学,大多数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倾听来进行的。”在课堂上能做到专心倾听,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学会倾听,学会欣赏他人的发言,有助于学生收集和储存学习信息,丰富自己的知识。可见课堂对话中的倾听是多么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学生的倾听能力进行培养呢?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言传身教以身示范,学生有样可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大部分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借鉴、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完成的。小学生模仿性强,对教师有崇拜心理,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眼里是不可更改的,教师的言行影响学生一生。学生的许多习惯都能从老师的身上找到影子。所以,教学中教师要以身示范,首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再做适当评判和引导,切忌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优秀的教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该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途,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只有全身心地倾听学生发言,才能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疑虑,才能及时捕捉课堂的生成资源,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动态生成中深化拓展,使课堂充满挑战与创新,充满生命的气息和情趣。教师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行为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给学生养成倾听习惯树立了榜样。

二、加强倾听习惯培养,使学生善听会听

(一)端正听的态度,强化听的作用

有效倾听的前提是正确的倾听态度。倾听的态度是否端正,将直接影响到倾听的效果,也会影响到师生、生生沟通的有效性。教师要郑重强调,“听”和“说”同等重要。“说”是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说”要大胆,“听”要专心。小学生的最大特征就是表现欲望特别强烈,总认为自己想说的都是对的,别人说的都是错的。所以,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保持理解的心态,经常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正在发言,忽然有人打断了你的话,你自己心里会高兴吗?既然别人有勇气站起来发言,那就说明他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我们应该相信他……这样,学生就能慢慢地从一次次的换位体验中明白:耐心地倾听别人的发言,是对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当自己在专心倾听别人的发言时,就是一次难得的学习过程。老师喜欢积极发言的同学,喜欢专心倾听的同学,更喜欢在专心倾听基础上,再生成并发表自己意见的同学。

(二)训练倾听方法,逐步提高要求

第一,教给学生“听”的方法,使学生会听。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眼睛看着发言同学的脸,做到神情专一。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想法一致时,则以微笑、点头表示赞同,要让学生明白听别人讲话,不是只听“热闹”,而是带着问题去听。

第二,让学生把话听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要求学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即使对他人的发言有意见,也得等别人把话讲完以后再发表。这样,既可尽量满足孩子们的表达欲望,又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三,复述或转述别人的发言。经常让学生站起来复述老师的讲话或同学的发言,让学生知道不专心倾听是不能进行复述的。让学生转述他人的发言,逐步学会抓住别人发言的精髓,正确领会别人的意思。

第四,在倾听别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合作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从他人那里获取有用的信息,加以分析、综合、改进,成为己见。只有把别人的发言听清、听懂,达到真正理解的程度,才能从中得到启发,触类旁通,更快学好知识。

三、优化听的内容,让学生爱听

首先,优化教师讲课。不管是什么课,都与“听”密切相关,教师的讲课是否精彩,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倾听兴趣。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具有趣味性、条理性和简洁性。教师要善于发挥自己的声音优势,对于不同的教学环节,可以根据语速、语调的不同来加以区别。小学生注意力维持时间比较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思维空间,再现多彩生活的一时、一事、一物……不断地多角度、多层次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孩子们触发灵感,提高学习兴趣。

其次,优化学生发言。事实上,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是不可能的。现代心理学已证实,即使是同一个人,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其注意力保持的时间长短及注意点分布情况也不同。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限,在发言时经常会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是言不由衷。这时候,其他在听的学生因为听不懂,听不明白,也就不注意听了。教师应该及时通过提醒、引导来协助学生完善和完成发言。这样,既可以帮助发言者树立自信,又可以重新吸引倾听者的注意力。

四、抓住时机奖励倾听,使学生乐听

古人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行为科学”也认为: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甚至更多。由此可见,激励在课堂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善用激励,不能停止对学生倾听的奖励。同时,奖励要注意及时性、公正性、频繁性及语言的同一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才能保证学生倾听能力的养成。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说“你听得真认真,我们大家要向你学习。”“呀,大家看,这么小的错误都被他找出来了,真棒啊!老师打心眼里喜欢你。”“这位同学不光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能加上自己的想法,真了不起!”“你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听出来了,你的听力真了不起呀”“你听出了它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啊!”简单的一个微笑、一句赞扬会收到明显的效果。久而久之,在课堂上,学生就会慢慢地学会倾听,乐于倾听。在教学中,应该从不停止对学生倾听的奖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