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和目标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和目标

时间:2023-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直面传统教育的痼疾,广泛吸纳当代教育理论发展的合理成分,体现了全新的理念。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即使学生发展为一个“整体的人”。学校文化是课程改革的核心课题。“三级课程管理”的理念赋予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管理课程的权力,尤其是在学校层面上,促使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

◎第二节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和目标

一、新课程新理念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直面传统教育的痼疾,广泛吸纳当代教育理论发展的合理成分,体现了全新的理念。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2)

(一)关注学生作为“整体人”的发展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即使学生发展为一个“整体的人”。“整体的人”包含两层涵义:人的完整性与生活的完整性。人的完整性是指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人的完整性植根于生活的完整性,生活的完整性是指学生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为了协调人的智力发展与人格发展,这次新课改将课程目标统整为学生的知识学习与精神建构,一改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换句话说,新课程追求教学目标的三维统一,即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统一起来。为了实现智力与人格的统一,新课程还要求实现个体、自然与社会的统一,即从以下三大关系上理解与规划课程目标: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然的关系。通过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自主性的和谐发展,以培养人格统整的人。

(二)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鲜明主张“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提出了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这里,空前突出了课程内容的发展性、现实性和生活化。为了实现课程内容的生活化,学科课程与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密切关注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为了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新课程还特别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化,除了设置“综合性课程”,还尝试分科课程内容的综合化,强调科学知识同生活世界的交汇、理性认识同感性认识的融合,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从而获得基本的知识与技能以及积极的情感体验,实现整体人格的发展。

(三)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

新课程基于建构主义知识论与认识论,在学习方式上,寻求以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为基本的教与学的理念。为此,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作为建构新知识活动,一方面,要成为学生不断质疑、不断探索、不断表达个人见解的历程,另一方面,学习还应超越原有的个人化行为,成为群体合作的行为,成为团队精神和群体意识发展的契机。新课程还特别倡导探究性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

(四)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课程改革的核心课题。首先,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致力于建设民主的课程管理文化。《纲要》明确规定:“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它突破了以往课程权力过于集中、难以适应地方与学校具体情境的弊端,增强课程的适应性,推进了课程管理民主化的进程,也使校本课程成为此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其次,课程管理的民主化、均权化意味着课程变革的过程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三级课程管理”的理念赋予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管理课程的权力,尤其是在学校层面上,促使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第三,本次课程改革非常关注隐性课程在塑造人、培养人中的作用,注重学生日常生活的经验,同时赋予教师一定的课程主权,逐渐形成民主的管理文化与合作的教师文化,有利于营造丰富的学校环境文化,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

二、新课程新目标

《纲要》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其具体目标表现在6个方面(3)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也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9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⑹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