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新诉求

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新诉求

时间:2023-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日的师范生就是未来的教师,教师职前教育应充分考虑基础教育“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新诉求,并以此为依据,完成对师范生素质的建构。体现了全新理念的基础教育“新课改”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诉求——健全的人格、广博的知识背景、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科研能力。

◎第一节 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新诉求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推动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的重要举措。新课程以全新的理念、目标和内容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它对传统的基础教育教与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需要变换自己的学习方法,管理者也需要转变自己的管理方式等。师范院校是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摇篮。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改”已进入大规模推广阶段的形势下,师范院校只有主动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及教师教育的新要求,积极进行教育创新,努力培养出大批符合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实和未来需要的新型教育工作者,才能不负历史所赋予的重大使命。今日的师范生就是未来的教师,教师职前教育应充分考虑基础教育“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新诉求,并以此为依据,完成对师范生素质的建构。

体现了全新理念的基础教育“新课改”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诉求——健全的人格、广博的知识背景、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科研能力。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职前教师教育应及时调整自己的培养模式,注重师范生这些素质的养成。

一、健全的人格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再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而是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人格发展和道德养成,教师角色正从过去单纯的知识传授向促进学生整个人性或人格的全面和谐发展转变。人格不是天赋的,而是在先天生理结构基础上,在后天环境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作为影响学生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人格特征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和塑造具有重大影响。教师行为是学生模仿的榜样,良好的教师人格对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职前教师教育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师范生的人格教育,如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人格榜样作用、引导师范生进行健康人格的自我塑造等。

二、广博的知识背景

新课程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强调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和课程的纵横联系。这样的课程内容必然要涉及多门学科知识的融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拥有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广博的知识背景,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以相互联系的状态传授给学生,启发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课程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这就要求师范教育要审时度势,调整专业设置,建立全新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师范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跨学科的综合化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师范生的适应能力。

三、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师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前提,新课程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给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他们必须改变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学行为。现在的教学已经没有了现成的模式,教师不能像以往那样照本宣科,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变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过程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每一种改革的设想都要靠教师自己去揣摩、摸索,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完善。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具有积极的创新意识。同时中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最佳时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新意识的发挥会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营造一个创新教育和创造性思维的情境,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正因为如此,高等师范院校一定要改革培养模式,加强教育教学实践环节,以培养师范生的创新能力。

四、沟通能力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由过去的教学活动权威向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转换。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分享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挫折,使教学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真正成为教与学的统一,教师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实现这一转换的重要途径和决定性因素。基于此,对师范生进行交往教育就十分必要了。要加强对师范生的交往教育,需要有非常实用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教材、有能引导学生进行各种交流的教师,还要进行各种实践活动,比如交往模拟、联谊会、社会实践、演讲比赛等。

五、科研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中小学教师既具有出色的教学能力又具有相当的教学研究能力,“教师即研究者”是在基础教育新课程背景下突显出来的重要观念。中小学教师的研究不同于专家的、学院派的研究,中小学教师的研究要和自己的教学行为紧密结合,针对自身教学中的问题,以研究者审视的眼光进行积极地、反思性的思考,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使自己的研究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并且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到科学理论的认识层次,为教育实践服务。这就要求职前教师教育必须把学术性与师范性相结合起来,以培养师范生的科研能力。在教育的发展史上,师范教育的学术性和师范性经历了一个由左右摇摆到不断整合的过程。这使师范教育的学术性和师范性双方都面临严峻的挑战,所以,二者的有机结合才是符合时势要求的最好选择。师范教育要做到师范生学术性的培养不只是学科专业知识的培养,而是与师范性相统一;师范生的师范性的培养也不只是教学专业知识的培养,而是建立在学科专业知识基础之上的师范性的培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